APP下载

珠江三角洲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思考

2015-10-21蒋俊张晓伟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3期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东莞市

蒋俊 张晓伟

摘要:东莞市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达城市。但目前境内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退化,通过对东莞市水生态文明建設的系统分析,提出了珠江三角洲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思考和建议,为类似区域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水生态文明;东莞市

东莞市坐落在珠江三角洲网河滨海区,河网密布,是珠江三角洲中河网密度最大的区域,是一座典型的岭南水乡城市,是绿色珠江建设[1]中着力打造的"绿网"。经过30多年的工业化发展,东莞从一个农业县转变成国际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在经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退化的沉重代价。因此,在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防治水污染,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是东莞城市建设与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开展东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能够为建设美丽东莞发挥积极作用,为珠三角地区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1 东莞市概况与水生态文明存在的问题

1.1东莞市概况

东莞市地处东江下游珠江三角洲地区,全市陆地面积2465km2,海域面积97km2。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貌以丘陵台地、冲积平原为主。境内属南亚热带典型的季风海洋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1693mm。由于地处沿海,常受台风侵袭,枯水期易受咸潮上溯影响。

东莞市水系发达,河网密度达0.33km/km2。市内河流属珠江水系,主要有东江流域(东莞市部分)、东江三角洲网河区、石马河、寒溪水、东引运河、茅洲河流域、珠江河口。境内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0.7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0.52亿m3。东莞市多年平均入境水资源量319.0亿m3。结合水系特点及现状与规划的供水布局,东莞市可划分为石马河片、中部及沿海片、水乡片三个基本水资源分区单元。

东莞市野生植物和水生生物资源丰富,包括维管束植物210 科、805 属、1630种,淡水及过河口鱼类共98 种。已知分布在东莞水域及附近的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有黄唇鱼、鲥鱼和中华白海豚。东莞市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全市湿地总面积38120.6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5.1%。

东莞市地理位置见图1。

1.2水生态文明存在的问题

1.2.1水体污染严重

东莞市境内东江南支流以下河段、三角洲河网区河段水质较差,部分河段水质劣于Ⅳ类;城镇中小河涌污染严重,河道生态基流小,绝大部分水质劣于V类;具有饮用水功能的水库,普遍呈轻度富营养状态,大部分水质劣于Ⅳ类。东部石马河为东江一级支流,水体污染严重,直接威胁东江水质,影响东江沿线的供水安全。

1.2.2水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东莞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增加,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用水被不断挤占,湿地由于缺乏水源或被填埋而不断丧失。东莞市建设了大量的堤防,早期由于未能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得昔日绿色的河岸大多成了单纯的防洪工程,破坏了原有的生态景观系统。加上境内河流水体污染,生态环境恶化,造成水域生物多样性缺失,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1.2.3供排水安全保障低

东莞市供水水源单一,供水主要依靠东江,由于东江来水年际年内分布不均,致使枯季供水安全常常受到威胁,存在供水保证率偏低和供水安全保障不足的问题。东莞市中部沿海片、水乡片受咸潮影响大。另一方面水污染严重,造成本地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加上境内供水工程调蓄能力差,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东莞市排水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较为滞后,同时因城市发展导致地面硬底化面积增加,蓄水设施减少,内涝常有发生。境内沿海地区部分堤防防洪(潮)标准偏低。

1.2.4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待加强

2010年4月,东莞市组建水务局,全面实行了水务一体化管理,镇级水务一体化改革正处于全面展开阶段。部分镇街的涉水事务仍存在多头管理,部门交叉问题,影响行政效率。

1.2.5水文化未得到充分呈现

东莞市具有丰富的地域水文化,素有龙舟之乡、游泳之乡、戏曲之乡等美称。但长期以来水文化未得到充分的呈现,主要表现在水文化建设体制尚未建立;水文化研究与岭南特色结合不够紧密,特色水文化品牌还不够鲜明;水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还不够广泛深入,群众爱护、保护、珍惜水的行为还需引导。

2 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总体布局

2.1总体目标

通过水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东莞市"水通、水清、水动、水美、水兴、水合"的"六水"目标,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岭南水乡风貌。

2.2总体布局

根据东莞市河流水系和地区特点,立足东莞市水生态功能与特色,通过实施"东治、中联、西合"战略,打造东部石马河片水污染防治功能区、中部沿海片水源保护功能区、西部水乡片景观生态功能区[2]。

"东治",东部石马河片面积723km2,占全市的29.3%。本区域有深圳、惠州两市的跨界污水汇入,石马河水污染严重,因此要加强东部石马河片区的水污染防治,以确保东江干流水源地水质达标。采取"截污、清淤、活源、治堤"等治理措施,对河流进行综合整治,逐步改善区域水环境状况,构建东部石马河片水污染防治功能区。

"中联",中部沿海片面积1232km2,占全市的50.0%。重点通过江库联网工程和水源保护工程的建设,构建多水源联合调度系统,实现以丰补枯,增强对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性的调控能力,全面提高中部及沿海片区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构建中部沿海片水源保护功能区。

"西合",西部水乡片面积约510km2,占全市的20.7%。通过统筹水乡经济区"10镇1港"(石龙镇、万江街道、中堂镇、望牛墩镇、麻涌镇、石碣镇、高埗镇、洪梅镇、道滘镇、沙田镇、虎门港),加强境内河涌综合整治、水系连通、人工湿地和景观提升工程的建设,彰显、传承岭南特色的水景观、水文化,构建西部水乡片景观生态功能区。

东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总体布局见图2。

3 珠江三角洲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思考

通过对东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分析,对于处于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恶化的区域如何进行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供类似区域借鉴。主要如下:

3.1规划引领,突出特色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要以规划为引领,结合区域地理位置、经济产业结构、历史文化与涉水文化,根据区域主体功能区划和发展定位,系统梳理水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新时期治水兴水战略,突出区域特色,科学、合理地编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规划,做好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

3.2系统分析,统筹兼顾

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的共同体[3]。要以系统论的思想为指导,统筹兼顾城市与自然生态的各个要素,以人工、自然二元水循环理论为基础,统筹各部门各行业的合理用水需求,系统地防治水污染、治理水环境、修复水生态,达到人水和谐相处。

3.3实事求是,突出重点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伴随着经济社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水生态文明也面临着不同的阶段性问题。因此,对于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要结合区域发展的阶段和特点,以实事求是的思想为指导,理清水生态文明建设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明确水生态文明建设阶段性的主要任务,突出重点。

3.4措施得当,突出引领

水生态文明建设采取的措施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示范性项目要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建设方案要经济、合理,满足区域发展要求,符合区域特点,阶段的建设目标要具有可达性。

参考文献:

[1]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主编.绿色珠江建设战略规划.广州,2011

[2] 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主编.东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珠江,2013

[3]求是.新时期治水兴水的科学指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北京,2014

猜你喜欢

珠江三角洲东莞市
明代珠江三角洲的养鸭业与养鸭开村传说
港珠澳大桥驱动下珠江两岸经济关联格局演变
东莞市果菜副食交易市场
珠江三角洲湿地污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会展行业鼓励性政策研究
东莞市果菜副食交易市场近期价格等
谈许鸿飞的东莞市附城区虎英雕塑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