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理念的运用探讨
2015-10-21房晓龙
房晓龙
摘要:顺应城市发展潮流,在城市规划中灌输生态城市理念是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通过介绍分析我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现状,阐述了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以及运用生态城市理念的措施与方法,希望通过完善城市的生态系统,促进自然与城市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运用探讨
1.生态城市的内涵
建设生态城市是人类保护自然的关键措施,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当前我国的城市建设融入了文化、历史等客观因素,形成了更广泛的生态观念。由科学角度来看,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建设系统,并与周围的环境、区域不断进行着能量与物质的相互转换。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进一步推进,生态系统面临着不断衰落的局面,发展生态城市已迫在眉睫。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的结果,其最终目标便是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契合,不断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形成利于人类发展的协调机制,为人类创造舒适的社会环境,保证城市建设的稳定持续发展。
2.我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呈现恶化局面,治理污染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水土流失、草原退化、物种减少以及湖泊面积减少等环境问题不断升级,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社会财富的过度流失,影响着整体经济的运行趋势。
2.1人口压力
人口基数过大是阻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障碍,也是造成我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受人类的生存发展影响,人们不断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大自然超负荷输出,乱砍乱伐的行为使人们在获取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2.2工业压力
相较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工业化进程起步较晚,面临着巨大繁重的经济任务,为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们不但高资本投入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同时还以高消费、污染环境等代价换取经济繁荣。只重视经济的发展,忽视环境的保护不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也会为城市建设带来长远且巨大的环境恶果。
2.3市场压力
自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显著提升,但市场经济也具备自身的负面作用,环境污染便是其中最为明显的例子。作为人类的共同财产,环境可以为世界所有人民带来利益与好处,缺失这种財产将会使所有人的利益受损。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压力的不断增大,城市人口过多、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现象层出不穷,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政府防治污染的责任也在逐渐增加,有必要采取一定措施改善目前的城市环境。为此,我们应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灌输生态理念,协调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之间的关系,改善当前的城市生活环境。
3.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3.1生态位最优化
生态位主要指的是物种在空间与营养关系中所占的地位,城市生态位不但体现了城市现状对人类经济活动的适应程度,也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功能地位,是决定人们印象的主要因素。生态位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资源生产方面的生态位,体现的是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结构;另一种是环境生活生态位,体现的是人类生存的社会与自然环境。生态位最优化主要以人类的基本生活为主,体现了生态环境可接受的最优城市现状。
3.2生物多样化
事实证明,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维持动态平衡的能力,统一生态系统下的物种呈现复杂的正相关关系,即生态系统越复杂,其抵抗外来干扰的能力也就越强,也就越容易维持其动态平衡的局面,反之亦然。生物多样性主要指的是城市内除人类以外的其他生物体所表现出的物种的分异程度。城市生态环境的结构、功能都与生物多样性存在一定联系,并于大气、水、岩土等环境构成了人类生存的生态基础。城市生物的多样性具备其自身特点,虽然与自然界得生物多样性有所不同,但于城市而言,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3.3城市生长性
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变化,成长是所有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无论是人类还是自然界动物都遵循成长成熟的规律,人们在开发自然资源时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否则城市活动将无法有序进行,甚至出现生态逆转的局面。因此在规划城市布局时应将成长性原则贯穿始终,将城市的文化、历史、建筑等当作生命看待,并在遵循生命成长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维护发展。
3.4生态承载力
由生态角度看来,城市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极限便是城市的生态承载力。城市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模限制,自然环境便是主要的限制因素。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应大致估算承载力,调整人口数量与密度,在承载力的范围内进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构建科学的产业布局。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城市自身的净化能力与资源的持续再利用问题,通过合理布局系统要素,增强人文与自然要素的切合性,使资源可以重复循环使用。
4.城市规划中运用生态城市理念的措施
4.1确定生态城市规划方法
确定生态城市的规划方法首先应构建区域性的总体环境,利用山川、河流等自然环境形成空气对流,为城市输送新鲜空气,提升城市净化污染的能力,优化城市生态链。同时还应掌握城市与自然之间的转变过程,充分发挥城市规划作用,最大限度的保护自然资源,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其次是构建合理的城市空间,综合协调环境系统、景观系统以及防灾系统,充分发挥城市的整合功能。最后是构建完善的城市绿化环境,以生态过程的整体性与连续性为基本原则,将绿地、郊区及自然山水相结合,合理规划城市绿廊建设,形成生态机制的良性运转,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2建设生态城市结构
生态城市结构并非简单的山川、河流系统,它还包括城市土地以及绿化结构等,是城市与自然相互统一的景观格局。规划城市生态系统应首先了解城市自然系统现状,分析评价环境的适宜度,充分保障生态系统的连贯性,形成统一科学的城市生态体系。设计城市生态环境的首要因素便是建设基础的生态结构,并在此过程中坚持两种原则,一是保持与自然的协调一致,不可超过自然的最大承受限度;二是不触及对人类活动敏感的生态环境。城市性质、规模以及产业布局对城市规划而言十分重要,但自然的地形、山川、气候等环境因素也不可忽视,只有两者综合考虑,才可以构建出最为理想的生态城市结构。
4.3生态城市影响评价
城市生态环境评价主要根据一定标准与方法对城市所处状态的一种整体描述,它带有浓厚的客观色彩,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评价过程应包括城市生态系统的经济与生态分析,在考虑时间与空间的基础上准确预计城市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成功的评价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型,应在定量分析的前提下,结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传统方法、科学方法确定适宜的评价模型。一般情况下,由于城市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人们通常选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生态城市的规划效果进行评价指导,改进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结束语
人们在利用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不可以忽视生态系统的建设与修复,当前世界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人类的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胁迫影响。因此,在规划城市建设时,我们应注重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平衡,这样才可以不断利用大自然赋予人们的宝贵财富,实现生命的延续与种族的繁衍。
参考文献
[1]孙文龙.基于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延安沟道空间规划方法初探[D].长安大学.2012(06).
[2]王印传,闫巧娜.生态理念指导下的城市总体规划探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2(11).
[3]李浩.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工作改进研究[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2(03).
[4]郭帅.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新区规划研究--以运城市东部生态新区为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