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武白马藏族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2015-10-21鲁炜中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7期
关键词:产业发展民俗文化

【摘要】民俗文化产业“生产性保护”的提出,为民俗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模式。平武县白马藏族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基础良好、资源丰富,产业规划具有先导性、前瞻性。但同时面临着产业孵化不足、产品无品牌优势、资源转化不高、产业规模较小等问题。文章建议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平武白马藏族民俗文化发展体系,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产业文化创意,从而推动白马藏族民俗产业高速发展。

【关键词】白马藏族;民俗文化;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志码】A

四川平武自古即为氐羌系少数民族聚居地。白马藏族(或称“白马人”)是古代氐羌族人的直系后裔,多居于平武县境内的高山密林中,保留有古老而独特的民族风情,具有丰富的白马藏族历史文化遗产和深厚的人文传统积淀,民俗文化丰蕴、多样。近年来,白马藏族乡大力发展民俗文化产业,地区经济大幅增长,白马人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大为改观,但过度开发也导致其民俗文化生态脆弱,传统文化缺失,民俗文化生态保护与循环利用受到了严重阻碍和破坏。

一、平武白马藏族民俗文化产业化发展现状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群众在历史进程中,所创造、享用、传承的生活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基础、寄托,其产业涵盖民俗旅游产业、民俗服饰产业、民俗艺术产业等。白马人语言独特,肤色、生活、居住形式均与汉族人有较大差异,其民俗文化自魏晋十六国时期便已形成,源远流长、古老而神秘。白马人多居住于山原,过着自给自足的原始生活。白马藏族的民俗文化掩盖于山原中,并未随改革开放而有较大改善。

近年来,尤其是“5·12”地震后,白马藏族原始而质朴的社会生活、神秘的民俗文化得到了重大发展。在平武“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和谐发展”四大核心战略指导下,白马藏族民俗文化产业得到了极大发展。其中,依托白马藏族乡自然风光、历史人文、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平武县民俗文化发展以旅游业为突出重点,初步形成以观光旅游为主的产品体系。2012年,平武县委县政府立足于丰富的旅游资源、区位优势,确定了平武旅游产业发展高端化、品牌化的战略思想,平武旅游发展项目轮廓初步描绘——发展集休闲度假、养生美体、科考探险、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综合项目。2014年,平武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创建四川省旅游强县实施方案》,围绕“一核四线”,成功引入四川天友集团30亿资金,致力于打造集度假、体验、观光三种模式于一体的综合性度假景区。2014年上半年,平武县共接待游客8.6万人次,同比增长9.7%;旅游總收入达到7.53亿元,同比增长21.1%。

二、平武白马藏族民俗文化产业发展优势

(一)白马藏族民俗文化资源丰富

平武县白马藏族具有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内容相当丰富,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民间神话故事、口头文学、民歌、舞蹈等文学艺术,二是织麻布、织腰带、擀毡帽、制作咂酒等生活习俗,三是宗教祭祀、丧葬习俗、礼仪节庆等人生礼俗。这些民俗文化是白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白马藏人异常宝贵的精神财富。拟兽舞蹈是全国首批“非遗”保护工程项目;有“跳曹盖”等2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民俗资源,丰富了平武白马藏族的文化资源类型,不仅有着极大的文化价值,也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二)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启动

平武实施“旅游兴县”战略,旅游产业连年呈高速增长态势:九环东线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圆满完成,纳入长江经济带规划;斥资30亿元建设的白马王朗旅游度假区投入试运营,并列入四川旅游重大项目库;“2014年绵阳市旅游发展大会暨平武第二届白马王朗风情节”顺利举办,平武白马藏族乡的自然风光、历史人文、民族风情得到了全面、充分的展示。

三、平武白马藏族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重开发、轻保护,民俗文化产业社会效益缺失

平武“旅游兴县”战略的实施,对白马藏族传统文化而言是柄“双刃剑”。一方面促使白马人强化族群意识、民族意识、文化认同,认知到民俗文化的价值,从而更好的保护民俗文化。另一方面,由于现有的旅游开发模式以经济效益为主,致使白马人的价值观、传统习俗、文化受到商业影响,其表现形式不断发生变异,民族传统文化渐渐失去了原有的存在土壤和社会环境,部分民俗文化遗产加速消失。

(二)民俗文化产品缺乏精品

民俗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分支,其竞争的核心是文化品牌的竞争。白马藏族民俗文化资源,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生活传统、历史遗存,民俗文化产业的认知度、美誉度尚未占据稳定的市场份额。在现有民俗文化产业中,仅有王朗景区具备一定的知名度,而演艺、服饰、旅游纪念品等均未形成特色品牌。究其原因,一是平武旅游开发仍在建设中,尚未有可大面积推广的民俗文化产品;二是已经推出的民俗文化产品缺乏创意,尚未在同行业中独树一帜。

(三)民俗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简单粗放

白马藏族民俗文化产业涉及工艺产品、旅游产品、艺术、餐饮等多种类型。当前,王朗景区、白马人组合艺术团、白马民俗陈列室、白马藏餐等民俗文化产品正逐步走入市场。但除旅游产品外,其他民俗文化产业仍处于简单粗放的状态,民俗文化资源向资本转化效率偏低,多数民俗文化产业生产主体仍以个人为单位,没能达到规模化、集约化。

四、平武白马藏族民俗文化产业开发路径

(一)整合现有资源,构建民俗文化产业体系

白马藏族民俗文化产业,必须迈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一是要跨行业、地区、部门进行资源整合,打造民俗文化产业链:二是制定实施白马藏族民俗文化产业保护与发展管理条例,引导白马藏族民俗文化产业朝向良性发展;三是制定白马藏族民俗文化产业开发激励政策,引导民间资本注入白马藏族民俗文化产业开发;四是科学规划白马藏族民俗文化产业空间架构,结合平武县大旅游背景,开发具有高水平、高质量的旅游文化精品,孵化白马藏族民俗文化产业龙头,带动白马藏族民俗文化产业发展;五是依托高校和研究机构,深度挖掘白马藏族民俗文化资源,创新民俗文化产业模式,不断融合民俗文化和潮流文化,带动产业需求。

(二)打造品牌创意民俗文化产业

充分利用平武现有资源优势,实施以民俗文化品牌产业带动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措施,促进白马藏族民俗文化产业可持续性发展。依托白马藏族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具有发展前景的项目进行产业孵化,打造一批具有白马藏族特色、符合时代需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俗产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推动其他民俗文化品牌发展,多层次、多维度、多方向延伸白马藏族民俗文化产业链,推动平武白马藏族产业快速发展。要加强产品创新,提升民俗文化产品品质,在产品中融入时尚元素,形成民俗文化新风尚。也可对不同的民俗文化进行空间、结构重构,拓展白马藏族民俗文化产业链,开发系列衍生民俗文化产品,不断开发新市场,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三)构建数字民俗文化产品营销平台

搭建平武白马藏族民俗文化信息管理平台,完善白马藏族民俗文化数据存储库,实现白马藏族民俗文化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是白马藏族民俗文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民俗文化保护的重要举措。搭建白马藏族网络展销平台,可将民俗文化产品通过网络、电视节目录制、展销会等现代平台实现对外营销,提升白马人特色产品的品牌竞争力。

总之,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白马藏族传统民俗文化是个系统工程,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发展白馬藏族民俗文化产业,前提是要挖掘和整理现有的民俗文化资源,关键是要实现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而利用则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行为。通过系统性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可逐步实现白马人传统民俗艺术传承的职业化,民族手工艺制造的产业化、市场化,以及对传统民俗艺术形式传承保护的系统化、特色化,最终让平武白马藏族的乡土文化和民俗艺术得到延续和传承,走出一条民族传统艺术保护发展与开发利用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吴大华,李继扬. 论民族自治地方单行条例的完善——以《××省××自治县摩梭人民俗文化保护条例》(草案)的制定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1:80-85.

[2]龙立.少数民族现代化模式的比较研究及局限性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2:45-50.

[3]李雪萍,丁波. 藏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以四川藏区甘孜县为例[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2:110-114.

[4]杨福泉.略论“大香格里拉”品牌及丽江市、迪庆州文化与旅游的互动发展[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1:18-23.

[5]邹伏霞.湘西州民俗文化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发展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4,01:107-110.

[6]崔宇丹,魏学文.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活态性产品营销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4,03:166-169.

[7]杨志宏.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基于双面市场理论的视角[J]. 当代传播,2014,06:60-62.

作者简介:鲁炜中(1977- ),男(藏族),浙江省绍兴市人,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产业发展民俗文化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城市化进程中的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对策分析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海南黑山羊研究进展与产业发展思路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