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基础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2015-10-21董铃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7期
关键词:综合素质音乐教育大学生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科学技术的提高,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们逐渐忽略素质的培养,只注重个人的工作能力。为改变当前现状,我国已将综合素质教育视为高校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而音乐基础教育能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引起各大高校的重视。

【关键词】音乐教育;综合素质;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音乐基础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个人修养。我国的音乐教育还处在启蒙阶段,除音乐或其他艺术类专业外,大部分只是在中小学课堂上进行简单的音乐教育,高中、大学甚至没有安排音乐课程,且没有配备专业的音乐教师,课堂内容也只是简单的歌曲播放或教唱,有目的性地完成课堂任务,忽略了学生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对音乐的需求。音乐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释放心情,提高学生抗压能力和心理素质。下面主要分析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作用,并通过研究探讨,总结出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音乐基础教育的意义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新的要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面临巨大挑战。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国民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人才竞争更加激励,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及未就业人数都在刷新以往的数据,成为最难就业年。现如今,学历不代表一切,企业更多考察的是个人综合素质。要求大学毕业生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全面的人文素养,要有很强的抗压能力及创新能力。而我国多年的应试教育下培养出的毕业生,已无法满足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存在很多缺陷,主要表现在:①动手能力能力不足。很多“学霸”拥有优异成绩、各类荣誉证书及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却没有实际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历,高分低能现象严重[1];②表达、沟通能力不足。通信工具的多样化使学生更注重纯粹文字表达,而缺乏基本的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致使在工作中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造成沟通障碍。③社交能力不足。电子产品的普及,使学生沉迷于电脑、手机,玩游戏、看电子书,不愿参加正常的社交活动,性格内向、交际能力不足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

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大学的音乐基础教育近几年才被重视起来,但由于我国中小学的音乐基础教育没有得到重视,整体基础薄弱、师资设备不完善。另外,很多高校把注意力集中在专业知识教学上,不重视甚至不明确音乐基础教学的理念和作用。对此,文化部明确定义了音乐教育的内涵,即审美情趣、审美标准和技能的提高。由于认知不足,导致许多高效对音乐教育工作的重视不够。具体表现为管理机制不健全、师资设备缺乏、资金投入不足、内容枯燥、教学模式单一。

二、音乐基础教育对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荀子曾说过音乐能“正身形、广教化、美风俗”[2]。音乐教育凭借其丰富的内涵和寓教于乐的独特方式,能有效推动大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在欣赏的过程中,通过主观感受去体会音乐表达的意境,使心灵得到升华。音乐教育不同于陈旧的说教模式,它是一种情感艺术,人们对它的内容、旋律以及音乐形象的理解不同,产生情感效应也不同。这种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渗透形成的,比起强硬灌输,作用更加深远,对大学生陶冶情操、提高品质上的教育作用是其他教式教学模式所无法达到的。

(二)培养创造型思维、启迪思想

“音乐是启迪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之一。”研究表明,人类的左脑负责语言表达和计算功能,右脑主要具备空间感知、逻辑思维、想象力等功能。音乐能促进右脑功能的开发,平衡大脑左右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智力,对开发大脑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三)促进身心平衡健康发展,增强社交能力

大学生学业轻松,课余的自由时间很多,除了本专业的学习课程外,没有什么课余文化生活,时间大多花费在打游戏、上网等活动上,很少参加社团活动或校外实践,课余生活单调且不利用身心健康发展。音乐类型丰富,其旋律或明快、有力,或婉转、清新,容易获得广大学生的喜爱,通过通过听觉,将愉悦的感受传递到心灵,在不知不觉中促使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心态、鲜明的个性[3]。另外,音乐表演需要各成员之间的团结配合,表演者之间的高度协作,各乐器之间的完美配合。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各种音乐活动的参与在增加大学生的社交渠道,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丰富实践经验。

三、如何利用音乐教育提升综合素质

(一)完善教育体制

在教学模式上,要摒弃陈旧的教学方式,根据大学中不同专业的特点和音乐基础情况,制定适合的教学大纲。比如,开设多门有特色的音乐选修课供学生选择,为学生学习音乐创造条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在播放音乐时,配合适合音乐场景的舞蹈或视频,增加现场气氛,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二)完善基本设施,积极组织音乐活动

在师资力量和基础设施上,需要加大音乐教育的资金投入,聘请专业的音乐教师,完善各种教学设备,大到音乐场地的建设,小到音乐器材的购买。这些都是保障音乐教育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另外,校方应作为主办方,出资举行大型的音乐活动,让学习成果付诸实践。可以从班级文艺比赛开始,从基层选拔选手,再到院系之间,甚至与其他高校联手创办友谊赛,积极组织参与大型的文艺晚会。也可将活动扩展到校外,如公益演出、暑期下乡实践等。以此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由理论课堂 转为实践,同时增加学生的社交活动,锻炼交际能力,积累更多的人脉关系。

四、结束语

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是我国高校的重点教育目标,需要长期的实践探索。大学生综合素质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就业问题,更是决定我国未来人民整体素质的关键,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为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音乐教育作为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必须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进一步完善音乐基础教育体制,增加资金投入,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伍雍宜. 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11,(3):25-27.

[2]丁波. 對高校音乐基础教育现状的思考[J].齐鲁文苑,2012,21(5):34-35.

[3]赵士兰. 论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J].人民音乐,2012,(6):22-25.

作者简介:董铃(1986- ),女,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综合素质音乐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