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当以人为本
2015-10-21张志宁
张志宁
【摘要】针对当前建筑设计的发展历程,并浅析了建筑设计中有违于以人为本的几个现象,阐述了以人为本这种设计理念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必要性和对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必要性,希望能给相关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设计;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
1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历程
建筑发展到今天,人们的注意力已经从建筑本身越来越多地转向人的情感建设,人的情感与建筑之间搭建起一个无形的桥梁,这是建筑设计的一个走向。建筑与人是息息相关的,人就是建筑的一个潜在环境,这个环境是建筑的灵魂,是建筑设计的关键所在。
指导建筑设计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观点就是建筑设计理念,建筑设计理念成为设计革命更新的标志,20世纪60年代以前世界上流行的是现代主义的建筑样式,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了一次设计理念的更新革命。改革开放20年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于是人们对建筑也有了新的需求,不再是以前建筑的“需求型”,而是转变为现在的“舒适型”,要求建筑具备良好的环境,同时要求采光、通风效果好等等,而且建筑周围还要有发达的交通环境,有商店、机场、医院、车站等等。近年来城市规划部门和建筑设计部门则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更加注重创造而人性化的设计空间,越来越关注人、尊重人,越来越注重人对建筑的情感和文化需求。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必将引领我国的建筑业走向现代化,这是符合广大群众需求又符合世界潮流的建筑设计理念。
2浅析建筑设计中有违于以人为本的几个现象
自从公元前32 年维特鲁威提出“实用、坚固、美观”建筑三原则之后,恐怕没有哪句口号像“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这一方针一样,如此长久而深刻地影响了新中国的建筑界。在对其表述赋予新的意义之后,其内涵将更加丰富,更加深刻,不太可能在一篇文章中全都论及,因此本文想由小及大,从工程设计实践出发,针对不符合“适用”性原则中“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一些现象加以剖析,引以为戒。
现象一:不恰当地运用高台基大台阶
高臺基大台阶作为一种建筑设计手法,在某些特定场合下运用是有其合理性的。例如:用在大流量人员迅速疏散时,除一层有出口,二层的大台阶也可作出口,可加快人流疏散时间;面对广场、运动场时,可兼作临时主席台、观礼台和礼仪台;或者需要跨越沟坎和地形高差时,大台阶也不失为一种处理手法;还有如观演类建筑,由于厅堂地面起坡升高,需要较高的入口高度,采用大台阶也属功能需要。
但眼下随意滥用大台阶似乎成为一种时髦,特别在中小城市,由于建筑体量一般不大,许多设计常常借助大台阶来增加建筑所谓的雄伟感,有许多作为政府窗口的办公大楼和司法类建筑,似乎非庄严雄伟不可,似乎非大台阶不能庄严雄伟。近来由于国家加强司法基本建设,拨款修建许多法院和审判厅,同时.现在众多此类建筑,不论大小,省、市、地、县级,建筑本身并无地面起坡,但却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了二层入口的大台阶形式,甚至到了非此便不会中标的地步。公共建筑底层层高较高,加上室内外高差,二层入口高度一般都达到5.0m左右,这样的高度最少需34步以上台阶踏步,每天前来办事的人均需经三十多步台阶才可进出,多么不便,求助政府和司法救助的很多为老弱病残的社会弱势群体,这种设计很难体现亲民政府的形象。有一些设计虽然在底层考虑了坡道式入口,但由于审判厅类建筑多数层数不高,一般不设电梯,这样一来,即使从底层入口进了门,又如何到达二层的审判法庭呢?还有许多政府大楼也几乎都采用了同一手法。我们电视媒体的电视剧中出现的政府大楼和公检法大楼的外观形象也几乎都是这种“雄伟”的大台阶形式,为助长这种风气也起到了一定作用。要取得建筑的宏伟造型,还有许多设计手法,那种“高不够,台阶凑”的作法,既反映了“以人为本”理念的淡漠和对“适用”的忽视,也反映了设计手法的匮乏。
现象二:严重忽视建筑朝向
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北纬地区,众所周知,在北纬地区最好的建筑朝向是坐北朝南,对于大多数建筑而言南北向布置,可获得充足的日照,夏季太阳高度角高,阳光几乎不进窗台,冬季高度角低阳光可深入房间较多,这样冬暖夏凉,光线充足,是人类生活的理想环境。而近来有许多学校教学楼建筑,其中有不少把教室布置为东西朝向,如果说受地形限制,布置成只有一条南北长向的地块是有理可循的,而这些教学楼建筑大多并非地形不允许,而仅仅是为了取得所谓围合感的需要,而将建筑设计成“┏┓”形布局。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教育基础设施加大投资力度,本意是要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而新建的教室却建成了东西向布置,与投资者的良好愿望背道而驰。某县职业技术学校教学楼就是一个极端例子,且不说整个教学楼按 90 班教室设计的规模超大问题,单说由于“┏┓”形布局,中段作为学校行政办公和门厅及少量几间实验室以外,将全部90间教室均设在两翼作东西朝向布置,而该项目建设场地十分宽松,东西长八九十米,南北长一百六七十米,在这样一块地形当中如果采用“工”字形布置,南北“两横”作教室和实验室,中间“一竖”作交通、教学辅助用房、卫生间等,应该是理想的,该建筑正对的并不是学校主入口和学校主轴线,而是面对教工住宅前的一块绿地。有研究工作者曾询问设计意图,相关设计部门给出的解释是为了增强整体氛围感。但如果深入考虑,如果单纯为了强调校区整体的规划布局,而致使学生需要在三年学习生涯中不断调整教室,这样自然就违背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了。
现象三:忽视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是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所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而眼下许多建筑却把它视为可有可无。主要表现在不恰当地滥用玻璃幕墙、彩色玻璃和异形窗户之上。曾有相关工作者对某建筑进行工程回访,从效果图和建成立面看这栋建筑很优秀,立面处理、虚实对比、构图比例、材料质感、条块布局等在附近大片建筑中显得都很突出,但走进建筑进入房间却一下感觉到了落差,因为在白天进入建筑里面却要开灯,原来建筑的窗户全部采用的是深蓝色的玻璃,使用者也是对大白天都必需开灯才能办公很不习惯,有一种日夜颠倒的感觉。日起日落是自然规律,昼行夜宿是人类千万年来形成的习惯,由于建筑设计的疏忽,使人长年在昼夜颠倒的环境中工作,严重打乱人类自身的生物钟节奏,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工作,人的感受可想而知。如果我们的作品连人们生活工作的基本条件都不能提供,那么以人为本也就无从谈起了。
3 结语
以人本思想为理念的现代建筑,在设计建造过程中,既要为人们获取信息资源开辟途径,又要为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人的文化艺术享受创造条件。建筑的人性化设计要求建筑师摈弃只重生产工艺,轻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的倾向,注重人对空间环境的体验和感受,创造方便、安全、健康和舒适的工作空间,使建筑空间环境与人相融合,设计出真正体现对人关怀的建筑。同时,建筑设计是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加强对建筑设计方案的不断优化,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并不断提高设计水平,如此,可以更好的保障居民的切身利益。
参考文献
[1] 徐占发.建筑节能技术适用手册[K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绿色建筑[M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5.
[3] 周浩明,张晓东.生态建筑)面向未来的建筑[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