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南疆少数民族聚居团场民族宗教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5-10-21王聪延

兵团党校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宗教民族

[摘要]宗教信仰是少数民族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民族宗教问题关乎新疆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长治久安,意义重大。皮山农场是兵团第十四师党委领导下的一个典型的边境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对该团民族宗教情况的调查研究可以较真实地反映当前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民族宗教工作的现状。

[关键词]少数民族聚居团场;民族;宗教

[中图分类号]D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15)01—0021—04

[作者简介]王聪延,女,兵团党委党校屯垦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化传播。

民族宗教无小事。民族宗教问题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同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和现实的矛盾相互交织。民族宗教问题处理得好,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反之则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作用。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聚居、多种宗教并存的区域,民族宗教情况十分复杂。上世纪90年代以后,受世界上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和宗教复兴运动的影响,新疆的民族宗教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2009年“7·5”事件以来,民族宗教工作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凸显。2014年9月28日至29日,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①兵团现有人口2701427人,少数民族人口375465人,其中维吾尔族218539人,占兵团总人口的8.09%②,少数民族聚居团场37个,占团场总数的20%以上。如何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国内社会矛盾突显的情况下,管理好民族宗教事务,促进民族团结,是发挥兵团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作用的关键环节。

一、皮山农场民族宗教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分析

兵团第十四师皮山农场,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昆仑山北麓。农场总人口23000余人,维吾尔族人口占农场总人口的99.2%,是一个典型的以維吾尔族为主体的边境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国家级特困团场。团场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很多,现有39座清真寺,正在使用中的有38座,有伊斯兰教教职人员40名,每人每月从政府领取生活补贴150元。两名伊玛目作为机动人员可在特殊情况时代替其他宗教人员主持日常宗教活动。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下简称座谈会)召开之前,农场因地理位置偏远、交通闭塞,社会化程度较低,文化教育事业落后,民族宗教事务存在诸多问题。

(一)民族宗教(以下简称民宗)管理机构不健全,政策宣传不到位

座谈会召开之前,除兵、师两级设民宗管理机构外,团场不设民宗科室,民宗日常事务一般由政工部门兼管。政工干部负责事务多,人员少,又未经系统培训,难免力不从心,无法将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及时宣传到位,解读到位,造成基层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众对国家的民族理论、宗教政策无从知晓,信息不能上传下达,容易产生问题。2011年自治区出台《关于界定非法宗教活动的意见》(简称“26条界定”)后,意见内容没有在基层被认真学习传达,很多信教群众对合法与非法的宗教活动不能正确区分,一些信徒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参与了非法宗教活动还无从知晓。现在基层组织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了对群众的宣传教育。相对于信教群众每天做5次乃玛孜的情况,很多基层连队一个月都不召集职工群众学习一次,明显教育学习不足。一边是宗教极端思想向我们渗透,一边是职工群众学习中央文件精神不到位。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文化思想阵地,如果先进的文化不去占领,就会被其他思潮所占领。在这种情形之下,非法宗教活动容易滋生坐大。

(二)宗教氛围浓厚

座谈会之前,因农场所处特殊地理位置,受周边地区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农场宗教氛围浓厚。具体表现在:第一,信教人数众多,宗教意识被强化。寒暑假期间,在校学生参与宗教活动的情况严重。第二,参与非法宗教活动人员呈现女性化和低龄化趋势。第三,与基层党员干部相比,宗教界人士对群众更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第四,存在地下讲经和三非宣传品的现象。第五,不信教的自由得不到保障。我国宪法第36条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但在皮山农场不信教的自由受到宗教习惯势力的挑战,不信教的少数民族受到“六不主义”即“见面不握手,有病不看望,有事不帮忙,过节不拜访,死后不送葬,相互不结亲”歧视。一些不信教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因坚持不参加宗教活动被孤立,遭受儿女不能结婚、父子、夫妻断绝关系的“惩罚”。在这种情况下,一种奇怪的现象随之出现:很多在岗时不信教的少数民族干部退休后都信教了,这无形中强化了群众的宗教意识,在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当中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三)宗教教职人员素质不高

宗教教职人员学历的高低、宗教学识的深浅、双语表达能力决定了其在带领广大信众学习伊斯兰教义、用教义来指导信众日常生活实践以及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树立正信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农场绝大多数群众信仰伊斯兰教,40名宗教人士大多数是小学文化水平,少数初中毕业,几乎无一人接受高中以上学历教育。受文化水平、语言沟通能力所限,农场的宗教人士大多只会诵经,不能正确解释《古兰经》中的深奥教义,更不能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与《古兰经》教义很好地结合促进宗教与社会、国家的良性互动。但地下讲经点却宣称会解经,所以更容易取得信众的信任。这两种情况交织在一起,使爱国宗教人士很难代表党去做信众的工作、搭建起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正确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四)宗教立法未完善,宗教管理难度大

任何事务的管理都必须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宗教事务也要依法管理。但目前我国宗教没有立法,管理宗教事务难免掣肘。目前,自治区主要依据“26条界定”等文件精神管理宗教事务。因为不能动用法律的武器打击非法宗教活动,一旦发生问题,最严厉的处罚就是由公安机关对涉事人员进行短期拘留;其他情况下,工作人员只能对涉事人员批评教育。这种说教式的处理对顽固分子根本起不到任何惩戒作用,所以非法宗教活动无法彻底根除。

(五)基层党员干部及少数民族群众双语沟通能力不足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各民族相互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工具。基层党员、干部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力量,是联系党和群众的重要桥梁,是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代表。但由于农场普遍存在汉族干部不懂当地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民族干部不能熟练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情况,造成汉族干部与少数民族民族干部之间、汉族群众与少数民族群众之间以及干部与群众之间多方面的交流不畅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隔阂。特别是在干部自身双语能力不强、未能深刻领悟中央文件精神的情况下,在下达上级指示、上传民意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党员干部在基层的核心领导作用。

二、皮山农场目前采取的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近几年皮山农场在兵、师两级党委的带领下,与师统战等相关部门积极探索、调研,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农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的举措。

第一,加强对党员干部、群众的宣传和教育。首先,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的解读,十四师着手印制维、汉两种文字标注的宣传材料并将其制作成承诺卡,向每家每户发放。一方面向群众宣传什么是合法宗教活动,什么是非法的宗教活动;另一方面也让群众在承诺卡上签字,让每位群众从自身做起,自觉抵制非法宗教活动在农场的传播。其次,选派专人赴皮山农场宣讲。由十四师党委统战部、民宗局负责编写17万字的“兵团第十四师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六进六讲宣讲材料”,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民族知识和宗教常识,增强农场在加强民族团结、自觉抵制非法宗教活动的能力和意识。最后,利用兵团下派工作组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机会,走家串户,了解职工群众思想动态,耐心给他们讲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如何抵制非法宗教活动、打击暴力恐怖犯罪等相关常识。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和教育,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树立党在职工群众中的威信和地位。

第二,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队伍建设。一是加强组织能力。座谈会召开以后,兵团党委立即着手在团场成立宗教科,给予人员编制。现皮山农场宗教科有3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民宗事务。二是严密防范非法宗教活动。把朝觐回来的阿吉、女洗尸人员以及从事非法宗教活动而受到处罚人员等纳入重点监管范畴;动员朝觐回来的宗教人士发挥积极作用,合法组织信教活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三是建立十四师各团场每三个月一次的通报例会制。通过信息共享,信众共管的途径,共同打击非法宗教活动。四是强化先进文化教育。农场自身充分汲取兵团文化、新疆文化及边疆民族文化的合理成分,把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相结合、创造性的提出并践行了以“广播电影放起来、军号军歌响起来、军事训练搞起来、文体活动活起来、五星红旗升起来、基层阵地建起来、‘双语培训办起来、多元增收富起来、幸福生活过起来、民族团结亲起来”“十个起来”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军垦文化,并把这种文化融入干部职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使他们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先进文化的教育和洗礼,淡化了宗教氛围,把智慧和力量全部凝聚到兵团维稳戍边的神圣使命上来。

三、继续完善农场对民族宗教事务管理的建议

通过多项措施的实施,农场的民族宗教情况得到较大改善并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但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一)加大对各类人员的培训力度,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淡化农场宗教氛围

首先,在干部建设上,建立基层党员、干部尤其是少數民族干部轮流到内地发达省份培训、挂职的长效机制。合理有序地组织干部赴内地考察、学习,学习内地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开阔眼界、转变思维;通过异地挂职、业务培训、岗位轮训、党校培训、院校深造及参加学历教育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领导能力;提倡汉族和少数民族干部相互学习对方语言以适应工作学习的需要;党员要加强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的培养;针对宗教教职人员,首先要切实关心教职人员生活,协调兵、师两级财政部门提高教职人员生活补贴,为其提供医疗、养老等生活保障,定期体检,对比自治区最低生活保障线及时调整教职人员的困难补助。其次,要注重教职人员队伍建设,通过培训提高其科学文化知识尤其是宗教学识,充分发挥宗教界在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中的积极作用。宗教教职人员要具备根据社会实际情况,从宗教教义做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能力,努力挖掘和弘扬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树立正信,夯实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思想理论基础。最后,针对职工群众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双语培训,提高他们的生产生活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尤其要解决好少数民族80、90后这一群体的就业安置问题。给他们提供免费的双语培训、就业培训,让他们自食其力,通过劳动尽快致富,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生活,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社会发展的主体,这对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意义重大。另外,在团场普及国家通用语言,让少数民族少年儿童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国家通用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二)改进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方法

首先,平时加强干部与群众之间的交往交流,随时掌握群众思想动态;上级文件通过维、汉两种文字在基层传达;在对职工群众宣传教育的过程中要淡化其民族、宗教意识,加强对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其次,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非法宗教活动中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非法宗教活动大多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应该由民宗部门通过宣传教育的手段化解,但被宗教极端势力利用之后转化成的敌我矛盾,应该坚决打击,绝不手软。第三,建立由公安、纪检、政法、组织、宣传、民宗、工会、文联、共青团各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对民族宗教事务齐抓共管。

(三)国家、自治区和兵团要从财政上给予支持,设立专项基金,加强兵团文化建设

针对少数民族群众不能充分享受现代社会丰富的文化产品(由于语言障碍)的问题,兵团的文联、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等部门应发挥文化主阵地作用,多创作、生产和发行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宣传兵团文化为题材的优秀的广播、影视和图书精品,大力宣传兵团文化。基层应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互联网建设和管理,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各种文化活动,传播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和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增强各民族群众的文化认同。

在兵团的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宗教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占有很大比重。民族宗教无小事,新疆南疆少数民族聚居团场民族宗教事务的管理是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重要环节。当下,用先进文化引领民族宗教事务的发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任重而道远,是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团场工作的重点,需要兵团各级领导、民族宗教部门不断研究、探索。

责任编辑:彭银春

猜你喜欢

宗教民族
党是民族的脊梁
MINORITY REPORT
马克罗斯科宗教主题绘画的情感表达
儒家文化与书院基址的选择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没有希望的民族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