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传播技巧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应用初探
2015-10-21邱琳
邱琳
【摘要】高校辅导员工作是提高高校教学水平的中坚力量,而辅导员作为培养大学生专业人才,其专业素质的体现需要通过个人发挥人际沟通能力,运用好人际传播技巧才能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以期对大学生进一步的身心发展产生直接并且显著影响。
【关键词】人际传播;高校;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1-186-02
传播是人类繁衍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人际传播更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发生着。人际传播作为最常见的社会传播现象,一般来看,我们作为个体参与其中最直观感受的人际传播技巧包括三种:言语传播、文字传播和电子信息传播,因此可以说人际传播也是一种最典型的社会传播活动。
高校辅导员工作是提高高校教学水平的中坚力量,其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影响并且制约着高校教育的建设与发展。在我国,当前高校教育的大众化以及社会急剧转型升级的情况下,高校大学生的辅导工作也面临着挑战和变革。过去比较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代高校教育的发展需要,其工作范围开始涉及到学生的方方面面,比如说高校安全教育、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引导就业指导等等,这些学生工作就需要专业化的辅导人员做好细致工作。李世平、王小明通过研究归纳出辅导员的专业素质结构可以分为四个纬度:职业理想、育人观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镜中我”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知,而这种认知主要是通过自己与他人的社会互动获得的。他人对自我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可以通过这面“镜子”来观察、认识和把握自己的认知,形成“镜中我”。因此,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不断沟通联系中形成的,即自我要根据他人“镜子式”的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进行调整,以使自己不断进行社会自我的实现。
因此,高校学生辅导员作为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辅导员专业素质就是辅导员在育人、服务、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需要通过个人发挥沟通能力,运用好人际传播技巧才能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对学生未来身心发展起直接并且显著的影响。
一、人际传播技巧的分类
(一)言语传播技巧
一般来说,最常见的人际传播方式就是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这要求有很好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掌控能力,以及对环境的把握。言语传播技巧主要可以利用语言和肢体言语,尤其手势言语的把握。传播应该主动,应该注意到受众的心理的接受能力,这样才能取得学生的理解和支持。合理运用语言和姿态艺术,学会合理掌控语言环境,传播才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二)文字传播技巧
文字传播不需要直接面对传播对象,具有延时性的特点,因此可以有较多的时间组织文字,酝酿情绪,没有直接面对时的压力。在一些特殊问题时,可能会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因此需要提高的文字表达能力,对文字传播的运用应注意多观察传播对象,还要注意文字的运用是否恰当,要注意共情,让文字蕴含作者的感情,这样才能取得好的传播效果。
同时要注意不可过度依赖文字传播。相比较而言,文字传播缺少了对传播情景的掌控,不利于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毕竟,辅导员工作时与学生的交流,绝大多数还是以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为主,这种方式能够让传播对象直观而又迅速的对传播者改变认识。
分析了两种传播方式,应意识到人际传播要圆满进行并取得效果,必须使之具备五个要素,即:开放性;移情作用;支持性;积极性;平等。即要注意在传播中传递感情,积极主动与人沟通,体会他人的心理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进而获得他人的认可支持,还有最重要的是应该怀着一颗平等的心,对每个人都因平等看待,失去了看待问题的平常心,传播也即无效果。
(三)电子信息传播技巧
当今是个信息时代,电子技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对于高校学生来说,电子信息平台成为他们的重要传播途径。电子信息传播扩大了交流的范围,使得傳播技巧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起作用。但是这种传播方式需要对细节的把握,如果把握不好,就会缺少有效的反馈,更不能保证传播的有效性。
信息表达的有效性,应学会运用这些工具,注意细节,同时还要注意信息安全问题,要学会辨别信息的有效性。
二、人际传播技巧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
在信息时代,人际传播的实践价值日益提高,将人际传播的“镜中我”理论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大学生自我养成,创新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提高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很有必要。
人际传播中面对面、人对人的传播是最能够改变人的态度和认识的一种方式。传播者自身的条件对其传播的效果有着重要而且直接的影响。
作为高校工作者,首先就要先正已,使自己首先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其次要掌握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少些空洞的说教,多些以事实为基础实例,最后要关注个体差异,对不同专业、地域和社会经济地位的学生,要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传播。因此,高校辅导员要通过表扬、鼓励等情感投入的方式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情。
据研究,“听”在人际传播中所占时间为42%,“说”为32%。从心理层面给予学生关注,除了主动的传播信息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表达的信息能够倾听和反馈,这是人际传播的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没有倾听和反馈,大学生受关注感降低,也就没有了动力和源泉。只有认真地听,才能让学生觉得可能有产生有价值的“回应”。因此,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要由以思想教育为主要方式向教育、管理、服务的综合方式转变,听和说的人际传播技巧的掌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是一个文化层次较高的社会群体,是国家培养的职业人才。他们的思想具有一定时代的代表性,且大学生参与事务的意识强烈。因此,在人际传播过程中,辅导员工作中应发挥其自主性,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谈,意见的表达是一个获取社会心理的过程,是为防止因孤立而受惩或失群。大学生个体在表明观点时,常要趋众和附属多数意见,以此来确认自我归属感。当发现自己属于“优势”意见时,就会积极地发表看法,表达意见。特别是当大量的信息与相对单薄的媒介渠道,比如辅导员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辅导时,难免出现传输漏洞、信息不畅等失误。有效的信息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传播,消息公布方式简单化,导致学生无法确认信息的准确性或者重要性,造成误解,甚至抵触。
此时,高校辅导员就要合理运用人际传播理论,采取个别谈话、短信交流等方式,畅通师生人际传播渠道,加强师生间的直线传播关系,尽可能避免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层层消耗,如在各类推优、评优中,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表达,抒发自我,发挥学生提供意见和建议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自我期待和归属需求,建立大学生与辅导员的稳固关系,摆脱心灵的孤独状态,对立和分化。
三、结语
人际传播是传播的一种,其传播效果最大化的前提是高校辅导员要加强人际沟通能力,掌握人际沟通技巧。具有高素质传播素养的辅导员,能够对传播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和应用,能够更好地利用传播知识和传播手段,从而提高传播能力。实践证明,传播者的素养越高,传播效果越好。在开展人际传播素养教育的同时,鼓励学生开展人际传播的研究与实证,让学生参与传播,利用传播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人际传播易于沟通高校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建立起相互信任与合作的关系。辅导员可以运用情、理、义并重的原则和方法,配合一定的沟通技巧,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问题,扭转某些不成熟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