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工程管理
2015-10-21张中立
张中立
摘 要:水利建设任重道远,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近年來水利工程管理运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使得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受到干扰,导致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威胁广大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水利工程管理运作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水利建设;管理运作改革
建国来,我国建成了一大批水利基础设施,对我国国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也逐渐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必须要有水利的现代化作为支撑,而水利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义依托于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所谓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就是要求有现代化的水利工程设施、现代化的监控调度手段、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以及具有现代化素质的管理队伍。这不仅是物质基础的现代化,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更是思维方式、思想方法的现代化,要使我们的职工学会用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来解决面临的问题。但是,按照国家水利现代化的要求,目前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水利工程管理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1.1传统观念和管理方式落后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按照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程序和管理规范。这对强化水资源调度,实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配置是有效的,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党的十四大做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后,历时十余年,我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市场经济的合理配置资源、优胜劣汰、价值规律、市场竞争机制已经深入人心但在水利系统中,特别是处于基层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却在很大程度上停滞在原有的思维观念中,商品生产和工程建设习惯于依赖上级的行政命令,沿用粗放的管理方式,单位职工吃大锅饭、工作效率低、经济效益不高、职工收入差、水上资源的综合经济收益率非常低、注重社会效益而忽视自身经济效益等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1.2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也日趋突出,主要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以下简称水管单位)机制不活,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供水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国有水利经营性资产管理运营体制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不仅导致大量水利工程得不到正常的维修养护,效益严重衰减,而且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现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种种弊端如不尽快从根本上解决,国家近年来相继投入巨资新建的大量水利设施也将老化失修、积病成险。
1.3水利工程的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大中型水利工程或灌区,大多数是在20世纪50至70年代建成的,主要是通过大搞群众运动的方式建设,加之受当时技术、资金条件的限制,普遍存在设计要求低、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不高、渠道防渗不配套等问题。经过几十年的运行,水利工程老化失修、垮塌水毁严重、水资源的利用率低、水资源损失浪费惊人,并且存在重大的水利工程安全隐患。
1.4水利工程管理经费不足
水管单位在防洪、排涝管理和商品生产经营活动中,必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这些支出的补偿主要来自于水费收入。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受到“以粮为纲”,和“水是天上掉的,无价无偿的”观念的影响,加之我国的农业是弱势产业,需要国家大力扶持和政策保护。所以,水商品的价格一直不到位。
1.5 监理单位缺乏必要的重视
从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来看,监理单位在整个工程建设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主要负责项目的目标控制,这样也就使得监理单位拥有行使具体工作职能的权力,但由于其市场主体地位不明,与业主处于一种被动从属的关系,无法有效发挥正常的职能和作用,现实中的监理单位很多情况下只是虚设的职位,并无实权可言。此外,在政府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条例中,对于监理单位的责任和工作权限也没有明确的规定,更没有规定监理单位约业主之间的明确关系,使得监理单位的处境相对尴尬。至于承担工程建设中的具体责任,也就无从谈起。
2 水利工程管理运作改革的几点建议
2.1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强化计收管理
水利工程供水水费为经营性收费,供水价格要按照补偿成木、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核定,对农业用水和非农业用水要区别对待,分类定价。农业用水水价按补偿供水成本的原则核定,不计利润;非农业用水不含水力发用水)价格在补偿供水成本、费用、计提合理利润的基础上确定。水价要根据水资源状沉、供水成本及市场供求变化适时调整,分步到位。要逐步推广按立方米计量的方法。积极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改进收费办法,减少收费环节,提高缴费率。
2.2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开展多种经营
水管单位多种经营,是指水管单位在搞好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同时,依托自身水资源和优势开展种植、养殖、旅游、餐饮、施工、技术服务等生产性经营性活动。水管单位必须结合白身的优点实事求是的开展多种经营,思路要清晰、重点要明确。水管单位开展多种经营的思路要遵循中央新时期的治水方针,在确保水利工程安全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的前提下,依托自身资源和技术优势,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壮大水管单位的经济实力。
2.3积极推行管养分离,降低运行成本
积极推行水利工程管养分离,精简管理机构,提高养护水平,降低运行成本。在对水管单位科学定岗和核定管理人员编制基础上,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业务和养护人员从水管单位剥离出来,独立或联合组建专业化的养护企业,以后逐步通过招标方式择优确定维修养护企业。
2.4积极探索有效的内部分配机制
根据各类人员岗位不同,建立岗位、业绩津贴制度,激励各类人员争取任务、多做贡献。对管理人员,主要依据其工作责任大小和岗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建立以岗位、工作业绩为主的津贴制度;对个人类辅助人员,根据各岗位工种、岗位级别和实际工作量的差别,建立以工种、工作业绩为主的津贴制度。
2.5 重视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
质量是水利工程的根本,关系到人民生活健康和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施工各方要切实把质量控制放在首位,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尤其要注重对关键环节的控制与管理。一是本着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质量第一的观念,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制定施工技术规程,确保其科学性、合理性。二是实行工程监理制和质检检查验收制度,根据工程项目分阶段、分项管理,将质量管理的职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专人;施工中依法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规范和技术标准对施工的每个环节进行细致的检查与验收,严把质量关,确保每个施工环节的质量都能符合规定的标准和要求。三是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注重运用先进的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精心汇总,科学分析;同时对施工现场实行监视系统和预警系统,对现场施工的质量随时实施监督和控制。
3 结束语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水利上程是抗御水旱灾害、保障水资源供给、改善水环境和水利经济实现的物质基础。水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资源,是环境生命的“血液”。水利工程管理体制还需要大家共同探讨、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