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职护理教育课程改革

2015-10-21李利霞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医学知识护理学体系

李利霞

[摘 要]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是我国护理人员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我国高职护理专业课程存在非常多的弊端,例如护理专业特征不明显,护理教学中尚未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做一体化结合不紧密,护理教学滞后于临床实践等等,导致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缺乏及适应岗位时间的延长。

[关键词]高职护理;教育课程

一、高职课程体系的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主要任务是培养服务、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原则是指任何教育都应该是以职业的形式进行的,即以职业岗位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也就意味着职业教育是一种建立在工作岗位分析基础上的教育,它的内容是对“社会职业”的“岗位群”所需的技能、知识和态度的一种“科学编码”。在目前的大趋势下,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除了体现教育的育人功能、时代特征外,还必须重点突出体现教育的职业性。

二、中高职护理教育的对象

护理教育的层次被提高以后,对护理职业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主要表现为生源素质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恢复和扩张,护理中高职教育,受学历层次的局限、教育资源的扩张与利用不同步以及护理教育本身存在的比其他高等教育相对滞后等条件的限制,其生源被迫定格在初中毕业生或者高考分数较低的高中毕业生。这种结构的生源,与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比较,很自然地给护理职业教育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三、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医、护理两条知识体系并存。从我们普遍使用的现成的护理专业课程来看,较之早期的护理专业课程,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一是从教材的名称上看,经历了由《××科学及护理》向《××科护理学》的转变;二是教材结构也由纯粹的医学教育结构加上补充内容式的“护理要点”组成的模式,变化为现在的这种由不完整的护理程序贯穿其中的课程模式。这些改变,都充分表现了一个主题,就是护理学科在发展的进程中,教育体系正在逐步脱离临床医疗专业学科的影响,走向学科独立。但是在现成的课程结构模式中,依然表达的是医学知识和护理学知识的独立性特点,并没有很好地表达这一学科思想。也就是说,在我们现成的护理专业课程的结构中,有两条独立的知识体系———医学知识体系与狭隘的护理知识体系并存。

2.医学知识的护理功能有待课程体现。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护理学不仅包含了基本的医学知识,也包含了自然科学,如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对于医学知识来说,当它被医疗人员通过诊断、治疗等方法应用于实践的时候,实现的是“诊疗功能”,它就成为了医疗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当它被护理人员应用于实现其“减轻痛苦、恢复健康、维持健康、增进健康”的服务功能时,它却又成了护理学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了。当护理人员将医学知识运用实践领域的时候,既发挥了医学知识的护理功能,又体现了护理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的特点。

3.课程结构与内容表达了重医轻护思想。关于医学与医疗和护理的关系,人们的认识有着本质的不同。由于医疗学科一直伴随着医学科学的成长,所以整个人类社会都认同医疗与医学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认为医学就是医疗科学,医学知识体系就是医疗专业知识体系。但是关于护理学与医学知识体系的关系的认识,则不尽然。无论专业内人士还是专业外人士,虽然都不可否认地承认,学习护理必须学习医学知识,但是很少有人是把医学知识当成护理科学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种思想的形成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护理学发展的特殊历史对人们历史思想形成的影响。虽然说护理的历史可以追踪到人类的早期,但人类早期的护理多局限于生活的护理,护理作为职业出现在人类健康事业结构中的时候,其工作任务或内容也只是局限于一些经验。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现代护理,才真正带领护理专业走向了科学发展的道路。二是以上所述课程模式所致。上述传统的课程模式,不仅安排了医护两条知识体系并存的结构,而且在内容编排上还重医轻护———也可能是为了强调护理学的科学性,课程常常把医学知识的分量安排得比护理专科知识更多,相反护理专业范畴内的知识内容大多局限在一些经验性的技术方面。事实上,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医生和护士都必须掌握必要的医学知识,在实践中,运用其各自独特的方式、方法或者手段为人们的健康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共同完成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健康总目标。依照护理程序构建的新课程、新教材,完全把医学理论放在护理程序的五个步骤之中去应用,充分发挥其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应有的作用,使其较好地与护理知识体系融合,并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正是表达了“医疗护理在为人类健康服务的过程中,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相互协作、不可或缺”的科学思想,可以从根本上避免以上传统课程对人们认识护士与护理的不良思想形成,并纠正人们对护士和护理的传统错误认识。

四、课程改革思路

根据以上分析,护理中高职教育面临着生源基础不足而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却越来越高的现状。如何应对这种挑战?教育者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方式方法。而作为人才培养核心的课程,它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形式,是教学思想的表达,是知识传递的途径,是学习者完成思维构建的直接引导者,它将直接影响学习者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形成。因而,课程是首先需要改革的问题。

1.课程目标。课程设置紧贴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其具体内涵是随着高等教育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内涵构建课程体系,是当前护理专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2.以临床护理实践区域作为课程内容范围选取的依据。课程内容的基本范畴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过程性知识,而不是所谓陈述性知识。重视基础护理技术、专科护理技术、日常人际交往与沟通技术、人文关怀、健康教育等成熟和适用的知识,而相對忽略对医学理论的强烈追求和对医学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

3.以临床实践能力的要求为课程标准调节的依据。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教学组织与课时的调节,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课程的核心地位。比如增加实践训练学时,开放实验室,加强实践过程监督与激励等。比较而言,对于科研开发能力没有更高的要求。

4.以临床实践过程为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过程。突出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边教边学、边学边做、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五、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从社会护理人才市场的变化,还是从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来看,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护理职教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结合护理临床实践过程,为实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改革护理专业的现行课程,势不可挡。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1-6.

[2]吴晓琴,叶国英等.浙江省护理人才需求及职业能力素质要求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3,(28):69-71.

[3]刘凯,徐丽,李伟,等.护理人员3年培养期进阶制管理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2661-2663.

猜你喜欢

医学知识护理学体系
《护理学杂志》稿约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环境下《解剖学》教学资源开发探讨分析
卫校化学教学中渗透医学知识的实践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