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经济带沿线中小城市规划建设的思考
2015-10-21李敏莉田若红
李敏莉 田若红
摘 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地处西北省、区的中小城市(如陕西省咸阳市、宝鸡市下辖各县)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建设任务,履行保增长的同时促进节能减排的平衡发展更显得具有科学现实性与紧迫性。该文结合实际,阐述了中小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措施,值得同行商榷和借鉴。
关键词:城市规划原则;节约型园林绿化;绿色生态居住区;智慧城市
一. 节约型园林绿化设计原则与规划措施
所谓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可以理解为是: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财政拨款,对周围生态环境干扰最少的绿化模式,即节约各种资源与能源的园林建设和运营模式。
1. 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大潮中,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是构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载体,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基础,是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必须长期坚持的发展方向。目前,各地建设(规划、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已经从战略和全局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个生态文明的城市,应具有多样化、人性化的公共空间,营造高质量、多功能、富有魅力特色的空间环境,使人在此获得亲切、舒适、自由、欢愉、有趣、安全的体验。中小城市的规划设计者和决策者,应该认识到在规划中使环境与居民心灵产生共鸣。展现当地特定的地域文化,营造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城市的人情味。“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越是简约的景致往往越是质朴,而质朴的东西往往是最接近人的内心的。规划细节上,在街角、巷间、门口、路边营造出一处处质朴简洁的景致,谦逊的与人相伴,默默的传递着城市的人文精神,唤起行色匆匆的路人心灵的共鸣,以细致和温情令外来者对这个城市充满留恋。
2 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有效措施
(1)严格保护现有绿化成果。丝绸之路经济带处在自然环境相对恶劣,资源匮乏或难一再生的区域,因此保护现有绿地是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前提,要加强对城市所依托的山坡林地、河湖水系、湿地等自然生态敏感区域的保护,维持城市地域自然风貌,反对过分改变自然形态的人工化、城市化倾向。在城市开发建设中,要保护原有树木,特别要严格保护大树、古树;在道路改造过程中,反对盲目地大规模更换树种和绿地改造,禁止随意砍伐和移植行道树;坚决查处侵占、毁坏绿地和随意改变绿地性质等破坏城市绿化的行为。
(2)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城市园林绿化的基础,要确保城市园林绿化用地,同时按照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合理规划园林绿化建设用地。在有效整合城市土地资源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满足城市绿化建设用地的需求;在建设中要尽可能保持原有的地形地貌特征,减少客土使用,反对盲目改变地形地貌、造成土壤浪费的建设行为;要通过合理配置绿化植物、改良土壤等措施,实现植物正常生长与土壤功效的提高。
(3)加强科学规划设计。规划和建设中要通过科学的植物配置,增加乔灌木地被种植量,努力增加单位绿地生物量,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绿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要适当降低草坪比例,减少雕塑等建筑小品和大型喷泉的使用。对现有草坪面积过大的绿地,要合理补植乔灌木、地被植物和宿根花卉。要加强城市绿化隔离带、城市道路分车带和行道树的绿化建设,增加隔离带上乔木种植的比重,建设林荫道路。要推广立体绿化,在一切可以利用的地方进行垂直绿化,有条件的地区要推广屋顶绿化。
(4)积极提倡应用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要优先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积极利用自然植物群落和野生植被,大力推广宿根花卉和自播能力较强的地被植物,营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郊野气息的自然景观。反对片面追求树种高档化、不必要的反季节种树,以及引种不适合本地生长的外来树种等倾向。要推进乡土树种和适生地被植物的选优、培育和应用,培养一批耐旱、耐碱、耐阴、耐污染的树种。
二. 发展绿色生态居住区原则与建设措施
1. 规划绿色生态居住区建设原则是现代宜居城市建设趋势。
通俗地讲,就是把城市周边自然农业生产区与城市新建居住区有机结合起来,尽可能的少破坏或不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使之具有城市居住生活功能的基础上还附有高科技农业示范及观光休闲的功能。充分体现接受大自然,接近土地的环境观念,另外尽可能的不破坏原有天际线和视线,體现天人合一的传统理念。有利于增强居住人群之间的交往,克服城市化率的提高带给人们之间的陌生感。当人们从一个区域进入到另一个区域时,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总是不一样的布局,不一样的建筑、景观等,让人兴趣盎然,流连忘返。另外,在用地范围内还应划出一定规模的用地,用以建设服务设施,其中包括接待、办公管理区等配套建筑。同时,建筑本身应为绿色建筑。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建设绿色生态居住区的初步设想为在用地范围内将其分成若干区域,每一个区域相对独立,但相互之间又有内在联系。每一个区域类似为一个围合的村庄,中间为居住区,四周为农业生态区或绿化隔离带,每区1/4以内的土地建设居住区,1/4以内的土地用作交通及宅前绿化和道路绿化,而剩余留地用作农业生产。每一个区域的主题可根据农业种植的品种进行划分。
2.绿色生态居住区建设措施
新时代的绿色生态居住区从理念上讲,实际上是自然生态和绿色建筑相结合的产物,理所当然在小区的规划设计上,应通过合理布局,体现节水、节地、节能的三大要求,实现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一致,营造和谐健康的人居环境。
(1)大力推广节水型绿化技术。在丝绸之路沿线的水资源匮乏地区,推广节水型绿化技术是必然选择。要加快研究和推广使用节水耐旱的植物;推广使用微喷、滴灌、渗灌等先进节水技术,科学合理地调整灌溉方式;积极推广使用中水;注重雨水拦蓄利用,探索建立集雨型绿地。
(2)实施自然生态建设,规划设计中合理的布局,充分发挥土地效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镇县市,多丘陵山谷,在丘陵和坡地上应更加注重竖向的标高设计和布局的合理性;在道路设计和结构设计中应因地制宜,尽量的减少毁坏原始地貌的建设行为,避免开挖带来的水土流失和建设成本的加大。在这其中尤其注意不填土垫地。要积极推进城市河道、景观水体护坡驳岸的生态化、自然化建设与修复。建设生态化广场和停车场,尽量减少硬质铺装的比例,植树造荫。铺装地面尽量采用透气透水的环保型材料,提高环境效益。鼓励利用城市湿地进行污水净化。
(3)节能的内涵主要体现在经过科学的设计,利用各种可再生资源和新型的材料来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为居住者提供健康、环保、舒适的生活空间。在此基础上,绿色建筑作为重要的建筑理念盛行起来。通过堆肥、发展生物质燃料、有机营养基质和深加工等方式处理修剪的树枝,减少占用垃圾填埋库容,实现循环利用。坚决纠正在绿地中过多使用高档材料、配置昂贵灯具、种植假树假花等不良倾向。
总之,绿色建筑是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生活的空间,同时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绿色建筑在建筑设计中,体现为综合考虑环境中的光能、风能、热能资源,并加以充分合理的使用,借此替代对能源的消耗,不断降低煤、油、气消耗所带来的环境破坏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长期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绿色建筑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两方面问题,以现代建筑室内设计为例,需要充分考虑朝向、通风采光设计,充分合理的使用自然光、自然风,营造一个贴近、亲近自然的宜居环境,不断提升改善广大消费者的居住、工作环境。
三. 丝路城市规划开发中要遵循现代化智慧城市建设原则
1. 城市规划工作要有前瞻性,做好智慧城规划原则
为解决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人口多、资源消耗大、城市管理混乱等一系列问题,提升城镇化质量,我国掀起了智慧城市的建設热潮。然而,当前成熟的智慧城市运作机制还未形成,制约了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运作机制是智慧城市投资建设运营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与政府、系统集成商、电信运营商、设备提供商等各方利益、权责和风险息息相关。因此,要实现智慧城市永续运营和发展,必须有合理的运作机制保驾护航。推动科技进步。要加智慧型城市各项相关技术的攻关力度,针对不同地区建设智慧型城市的突出矛盾和优势,建设一批示范工程,对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研究成果,进行广泛推广和应用。要加大对智慧城科研工作的投入,落实科研经费,充实科研队伍,增强科研人员的素质,提高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能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工作。
2. 智慧城市建设途径。运作机制是智慧城市投资建设运营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与政府、系统集成商、电信运营商、设备提供商等各方利益、权责和风险息息相关。因此,要实现智慧城市永续运营和发展,必须有合理的远景规划来保驾护航。
(1)确保资金充足需要创新多元化的投资模式
我国智慧城市率先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大多属于公益性、民生服务类项目。例如,城市基础数据库、公共信息交换平台、地下管线智能化改造等,这类非营利性项目不适合商业化运营,必须由政府相关部门主导建设运营。智慧城市覆盖信息基础设施、城市运行管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和运维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少则上千万,多则几百亿,仅靠政府资金支持难以承担。因此,需要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和运营模式,鼓励政府与企业共同投资、第三方服务外包、信息资源商业化增值开发,引导各类主体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才能使智慧城市步入长效发展的良性轨道。
(2)规避项目管理风险需要专业IT集成商牵头建设
智慧城市涉及多领域、多部门、多系统之间的密切协作,建设运营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管理风险。如,在建设期内,由于关联项目多,造成项目管理难度大等;在建设期后,由于管理部门不明确,致使运行管理困难等。因此,需要以专业IT集成商牵头多家服务提供商参与的“I+N”模式进行建设,利益相关方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利益共同体,这样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确保项目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实现盈利。
在智慧城市建设实践中,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必须整合多方资源,充分评估影响项目建设运营的各种因素,不断探索创新合理有效的智慧城市运作机制,使智慧城市实现健康有序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谭杨威,刘玲.建筑节能设计存在问题的探究[J].中外建筑,2007(6)
[2] 田建林,杨海荣,周莉.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发展节约型园林[J]. 河北农业科学. 2009(02)
[3] 张虹,卢军智. 宝鸡市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城市的思路与对策[J]. 陕西林业科技. 2009(01)
[4] 王晶. 节约型园林在公园建设改造和管理中应用初探[J]. 福建热作科技. 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