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2015-10-21杨先春
杨先春
[摘 要]情景创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策略,不仅有利于将抽象、笼统的数学知识予以具体化、形象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本文对小学数学中有效情景创设应遵循的原则和策略进行浅谈。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必要性;方法
情境教学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能为学生创造展示才华与智慧的舞台。
一、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1.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学习动机是学习自我需求产生的助推剂。学生想不想学,能不能具有“我要学”的学习欲望,需要外力诱引因素,特别是学习目的还不明确的小学生,更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引导激发和诱导。而情境的激趣、诱思、煽情的功效,能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自然地就能生发学习需求,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有不学不快之感。这样的情境是有效的,有存在的必要,教学中教师要把情境的激情激趣放在首位,作为教学成功的保证,这样才能获得高效教学。
2.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情境是教学的载体,伴随着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只要教师设计科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那么它的趣味性将引导学生体验学习,享受学习,在消化知识过程中获得能力和学以致用的方法,而不是直接获得结论。新课改中倡导的体验式学习,其实质就是情境教学,注重寓教于乐,引导学生动手探究和快乐数学实践,体验方法、体验过程、体验成功。
3.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数学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抽象概括。而创设情境开展教学,就能很好地将数学披上生活的外衣,使其回归到现实中去。这样就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就能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兴致地学数学、用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发展反哺服务生活的本领。生活情境应该坚持从生活中来,还要到生活中去的运用法则,这样才算有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促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运用情境教学,情境中的知识不仅要正确,其思想价值取向也要合乎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促进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发展,避免传统数学教学中只重知识技能,不重学生人文精神的滋养。实践中,个别教师为把情境创设得新颖别致,把俗语、口头禅等不良语言引入情境中。虽取得一定效果,但对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有不良影响。我们要注重避免。
二、情境的创设要注意的问题
1.情境的创设要生动有趣,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一个好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能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积极地投入到自由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圍中,也能够化解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然而,我们在充分认识“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的同时,也要防止认识上的偏差,并非所有课的导入都必须要有一个“情境的创设”,数学教学应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但绝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都必须从生活中找“原型”。
2.情境的创设要有可操作性,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道理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而这种发现又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获取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探求新知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设置“动境”,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主动探究。
3.情境的创设要有真实性,不能欺骗学生的感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创设的情境要尽可能的真实可行,因为真实的情境更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任务的可行性更容易启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可见,创设真实可行的情境至关重要。
三、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方法
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新课标明确地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因此超越知识符号的课堂,构建生活的课堂,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要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多媒体以其独有的优势,把生活中的画面,学生的经历,喜欢的故事等一系列学生感到有趣的事物,用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展示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创设能够吸引儿童主动参与学习的、富有儿童情趣的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的魅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3.结合实践活动创设问题情境。操作实践是手、眼与脑的密切协作活动,是对客观事物的动态感知过程,是把外部动作思维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过程。在操作实践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质疑,促进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比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可让学生量一量课前用硬纸做成的大小不同的若干圆的周长和直径,学生发现了“圆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在此基础上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能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这样的实践操作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让学生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培养和增强了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4.借助游戏创设问题情境。小学生好动,喜欢做游戏。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在玩乐中认识事物,吸取数学知识和经验,并应用于实际生活。比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教师可拿出标有价格的钢笔、文具盒、玩具飞机、排球等物品,让学生模拟生活情境,扮演营业员、顾客进行买卖,在游戏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知,体验成功的快乐。需注意的是,游戏形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尽可能为学生创设一些具体、有趣并富有一定启发性的问题情景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经历一个艰难、无奈、成功、喜悦的心理历程,感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感兴趣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
四、结语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具体内容,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创设形象,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的知情意同步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夏小刚.数学情景问题创设与数学问题提出[J].数学教育学报,2011(09) .
[2] 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 [3] 王文静.情景认知与学习理论研究评述[J] .全球教育展望. 2011( 06 ).
[3]徐梅.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情境开展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0).
[4]赵明.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