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择校难”问题探究

2015-10-21王诗宜

开心素质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校际生源公办

王诗宜

一、“择校”存在的合理性分析

“择校”现象是长期存在、受全社会关注的普遍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予以规范,其主导理念是禁止,然而时至今日非但没有绝迹,反而换一种形式存在,并且有反弹趋势。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差距就有选择,在我们苦苦绞尽脑汁找对策时,西方很多国家反其道而行之,举办“特许”学校、“磁石”学校、发行“教育券”等措施鼓励择校。这说明择校并不是洪水猛兽,因为择校从哲学的角度来说是个体主体性逐渐觉醒的自发行为,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是民众追求高质量教育的自觉行为,从法律角度来说是个体主动争取受教育权利的维权行为,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是个体寻求社会地位提升的现实行为。所以,在某种层面上择校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二、“择校”存在的问题分析

“择校”有以下几种形式:以权择校,以钱择校(以房择校),以特长择校,以分数择校。这几种形式将会从根本上导致模糊教育的目的,违背教育阶段受教育公平性的原则,引发生源不正常流动,造成教育资源紧张和浪费,是一种教育不平等。择校进一步扩大了校际间的距离,直接挫伤了非重点、热点学校办学积极性,优秀生源和更多资金向好的学校集聚,产生马太效应,出现弱校更弱、强校更强的“冰火两重天的”不均衡现象。择校也有可能成为腐败的温床。择校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跨区读书早出晩归,睡眠不足,对发育期的孩子健康带来隐患,对心理也会有负面影响,过早体会权、钱的重要,可能会造成学生“骄娇二气”或自悲心理的形成。综上所述,择校会带来很多问题,不单单只是教育的问题,更是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是“堵”是“疏”值得探讨。有人说“划地段就近入学”、“民办教育破解择校难题”,笔者认为效果不佳。学区房价格飚升,有钱人可以择到好学校,而民办学校不血本挖公办校的老师,有的也与公办校合作,公办校派出优秀师资。这样一来,既稀释了公办校的资源,再打一场抢生源大战,造成了另一种不均衡、不公平。

三、破解“择校”问题探讨

笔者分析了择校存在的弊端,以及治标不治本的一系列措施,认为择校问题产生的根源众多。只有从教育投入、资源分配、人事政策改革、评价体系改革等方面入手,才能真正治愈顽疾,改善现状。

1.认识择校现象,加大教育投入,通过增加教育资源总量解决问题。目前我国对教育的投入是以经济收入的总量来控制的,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长期不足,区域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一条马路之隔差别甚远。要扩大对教育的投入总量,保障国民普遍享受同等硬件资源的权力,政府不要锦上添花,力求雪中送炭;作为学校,节约经费投入,杜绝浪费,反对重复投入,提高资源使用率。

2.深入分析我国择校出现的原因,明确教育发展不均衡以及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重点学校往往能获得比普通学校更多的经费投入和更好的硬件设施,优良的师资、生源,这一系列现象都与教育公平、平等相违背。政府应采取宏观措施,杜绝抢优秀生源,在分配教育资源时向薄弱校倾斜,改善办学条件,重视软件升级,把领导班子的配备和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缩小校际间差距;指导和支持薄弱校发展特色教育,做到生源均衡、师资均衡、硬件投入均衡,完善师资定期轮换制度,通过平衡不同学校的收入和待遇,引导热点学校师资向薄弱校流动,通过师资轮换调整保证各校间的施教水平和办学力量的相对均等化,从一定程度掐断择校的念头。另一个a择校的目的是择生源,“孟母三迁”告诉我们环境和伙伴很重要,“教学相长”也告诉我們生源对老师的成长也起着重要作用,生源均衡是重中之重。

3.解决“指挥棒”的问题。中考成了人生中的第一大考,尽管接下来还将参加更多更大的考试,但中考却在一定程度决定了接下来受什么教育的问题。进了重点中学,相当于一只脚踏进了大学的校门,普通学校的学生基本和大学无缘,而中考只是在学生的懵懂期,就出现一考定终身的格局,一座独木桥就把有些懂事晚的学生隔断在桥的那端,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大,学习负担重。真正的教育价值观是以人为本,教育是以生为本,而不是以教育政绩、教育GDP和升学率为本,也不是以高分学生为本,是以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幸福为本。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取消重点高中,取消中考,从政策和制度上公平。不把学校分成三六九等,营造绝对公平的校际间竞争环境,校园环境、师资配备、生源素质一样,让师生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教学和学习,让每个学生享有公平受教育的权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促进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笸(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

猜你喜欢

校际生源公办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益阳: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
长三角地区“戏曲进校园”校际联盟在上海市金山区授牌
公办学校不插手民校,避免“民贵公轻”
神数据
两类生源高职生的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①
常州高职园区校际体育课程教学资源配置现状及共享分析
跨省生源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