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美文化视角下的楚乐舞

2015-10-21扎西江措

作家·下半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审美文化楚文化

摘要 楚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对中国音乐的发展有着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同时,楚乐也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对楚舞和楚乐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楚文化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演变的过称,进而谈论了楚文化对当代舞蹈创作的深远影响力。

关键词:楚文化 楚舞 楚乐 审美文化

楚地即是指古代楚国所辖之地,在楚国鼎盛时期所辖范围包括现在的上海、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山东半岛、河南中部、安徽南部、重庆、江西、贵州、广东部分地方等。楚地比较崇尚巫术和神话故事,楚文化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这也是楚地文化和其他地方文化的一大区别。楚地的文化是中原文化和蛮夷文化的一种结合体,具有两种文化内涵,这也是楚文化内容比较丰富的一个原因。楚乐舞的发展和楚地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楚乐舞中很多的舞蹈形态都有汉唐文化的影子。楚乐舞中所包含的精神文化气质一直流传到现在,并成为楚乐舞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从介绍楚乐舞的概述入手,分析楚乐舞的特征,介绍楚乐舞的形式以及载体,希望能为以后的楚乐舞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一 楚乐舞的概述

楚舞,即为楚地之舞,是在楚国大地上发展起来的,以楚国文化艺术为背景的舞蹈表现形式,它不是单指一种舞蹈,而是对这个区域内的舞蹈表现形式的统称。楚舞在我国古代艺术文化领域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在我国古代的音乐舞蹈界堪称奇迹,也是古代艺术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对后世的艺术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自春秋战国以来,楚舞就在江淮流域一带,一直励精图治求发展,结合了中原文化和南方蛮夷文化,将这二者的特色有机融合在一起,既展示了中原正统文明,又蕴含着原始文化的活力和野性;既神秘又高雅;既不流于俗套又不高于云端;既为平民大众所喜爱,又被皇室子弟所接受。也正因为此,楚舞这种艺术才能与正统的中原文化相抗衡,成为一枝独秀,使其浪漫的风格和神秘的色彩得以被后世所铭记,楚舞虽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它对中国舞蹈形式的贡献还是在它所遗留下来的文物和文献中得到了驗证。

二 楚乐舞的特征

1 歌舞合一,相和为歌

楚乐舞是从原始歌舞中发展出来的,而歌舞合一是原始歌舞的一个典型特征,楚乐舞也继承了这一特征。屈原所写文章中有很多对楚乐舞歌舞合一特征的描写,其中《九歌·礼魂》中有“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女倡兮容与”的语句,详细描述了楚乐舞歌舞合一的特点。除此以外,汉代王逸所写的《楚辞章句》、宋代朱熹所写的《楚辞集注》中也有关于楚乐舞歌舞合一特征的描述。而原楚地的所在地湖南、湖北等地现在流传的舞蹈形式还具有歌舞合一的特征,这也是楚乐舞歌舞合一特征的一个有力证据。古代楚地的民众在祭祀时都是采用帮唱或领唱的形式,楚地先民认为这是人和神交流的一种方式,后来在祭祀时还会加入舞蹈,即采用歌舞合一的方式。

2 八音和鸣,体制恢弘

楚乐舞最终形态的美观性和乐器的品种的选取、演奏者和舞蹈者表演水平的高低、组合的形式等因素都有关系。但从目前出土的楚地乐器来看,楚地乐器种类非常多,几乎涉及到各种类别的乐器。古籍中记载的乐器钟、鼓、瑟、笙、筝等都已经出土,证明了这些乐器的存在。而且根据相关古籍的记载,这些不同的乐器编组形式不一,具有多种组合形式,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楚乐器体系。在楚乐器发展的过程中,楚乐舞的内容也逐渐变得丰富多彩,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楚乐舞形式。在《大招》中,就为后人描绘出一幅狂歌劲舞的恢弘场面,让人感受到当时歌舞相和的气势。

3 舞风古朴,飘逸轻柔

楚乐舞的发展和楚地崇尚巫术、好祭祀之事有很大的关系。很多古籍中都记载了楚地巫风昌炽的情景,从我们现在出土的文物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楚人信巫的事实。巫师在祭祀时都会以乐舞的方式进行,这种特殊形式的乐舞被楚人视为巫师和神灵交流的方式。而这种乐舞又是楚乐舞的一种形式,从而使得楚乐舞带有比较神秘的色彩,舞蹈动作比较古朴、飘逸。

三 楚舞的舞蹈形式

1 巫舞

在《国语·楚语》中有这么一段文字记载:“古者民神不杂……在女曰巫”。所以,可以从古文献的记载中看出,当时楚国是巫术盛行成分的,这也和古代经济、科技落后有关。在当地巫术的表现形式中,最负盛名的就是巫舞了。巫舞带有浓厚的巫音色彩,在当时,表演巫舞的主要目的就是祭祀鬼神,进行祈福,所以,也带有庄重的严肃的色彩。在古代流传下来的古文献当中,有很多关于巫舞的记载。例如:在屈原写的《九歌·东皇太一》中有一句“灵堰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就是对巫舞活动的记载,而屈原之所以作《九歌》之曲,在原文中也提到了,“屈原放逐,窜伏其域……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月,其词鄙陋”,所以从这段也可以看出,当时楚舞和楚乐在楚国的盛行和地位,它几乎上升为一种宗教的形式,每当人们进行大肆祭祀活动的时候,必须要伴有楚舞和楚乐,男女们都要穿上圣装,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伴随着花朵的芬芳和迷人香气,载歌载舞,共同庆祝。根据古文献记载,巫舞的特点是“偃蹇”和“连蜷”等,所以由此可见,楚舞对身姿曲线律动的要求是十分考究的,既追求神秘野性、热情奔放,又不失对文明的表现。在出土的有关楚文化的藏品上面,就刻画了楚舞的表演者的优美身姿,以及他们的服饰,服饰具有袖长、体弯的特点,而楚舞的表演者也具有与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相符的“丰肉微骨”、“小腰秀颈”,这样的舞者将楚舞演绎出来,就难怪古人会有“无怪乎观者会忘归了”的感慨。

古文献记载,楚舞的伴奏一般都是以鼓为主,身着圣装的男女们,和着急缓有序的鼓点,或引颈高歌,或姗姗起舞,长袖飘飘,舞姿轻盈,好不美哉,虽至祭祀终,鼓乐尽,然意犹未尽。早期巫掌管着神权,而且还对医术略知一二,在族落占有崇高的地位,巫舞的的主要功能是维护神权与迷信。这和早期的天朝统治有着直接的关联,我国古代的天子统治都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古代天子信奉神灵,认为天子是受神的任命统治人间,所以天子就用神权思想来统治百姓的头脑,使之臣服于天朝。

2 宫廷舞蹈

宫廷舞蹈的气场和阵势比起巫舞来,就大得多了,在宫廷中表演,气场自然是十分庄重、严肃和盛大的。在楚辞《招魂》中写道:“肴羞未通,女乐罗些。陈钟按鼓,造新歌些……”这些文献中提到许多《涉江》《采菱》《扬荷》等都是当时楚地的民间歌曲名,《激楚》是当时楚地的歌舞名,从这些可以看出当时的歌曲和舞蹈都是和水有关,因为当时楚国是在南方,南方水域众多,当地居民都是靠海或是邻水而居,所以音乐和舞蹈自然受地理条件的影响,基本都带有水的基调和韵律。宫廷舞蹈代表着是《激楚》,《激楚》在进行表演时,伴奏是管弦齐鸣,鼓声密集,多人一起演奏,还有巫师表演,其场面是相当震撼的,这种大型的宫廷舞蹈一般都是国家进行国祭或是庆祝国事的时候才会表演,用来加强气氛,展示国力。

另外,文献记载,当时舞蹈表演时有“祍若交竿”之感,可见当时舞者在跳舞时旋转速度之快,彼此之间的衣襟都相互钩连,交相缠绕。另外,从出土的文物中可以看出,当时长袖细腰的舞蹈形态在楚地是非常盛行的,同时,宫廷舞蹈对舞妓的要求和训练也是非常严格的。

3 鼓舞

鼓舞是楚国最为流行的祀神歌舞之一,是一种主要以鼓作为伴奏乐器来进行表演的舞蹈表现形式,在祭祀时,女巫们踩着鼓点,载歌载舞。在湖北出土的楚国文物上面就有对鼓舞的描绘,在文物上面可以清晰地看到,图像上有一人在击鼓,而另一个人在做击鼓的姿势,对鼓舞进行了验证。在汉朝,鼓舞在表演时以两人对舞的形式跳舞,需要高级的技巧和高超的技艺,所以在汉朝时,鼓舞就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发展,一直到唐代,刘禹锡在诗歌中也对鼓舞进行过描写,直到现在,在湘、黔地区,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还保留着这一遗俗。

4 文舞

据文献记载,文舞是由表演者手执牛尾或是鸟羽之类的道具来进行表演,据说,楚灵王酷爱文舞,已经到了痴狂的地步。文舞在当时常被视作宗教舞蹈,一般都是在举行仪式的时候表演,所以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在后世的封建社会的宫廷中,以文舞的形式来进行宗教祭祀,这种表现方式都是很常见的。

除此之外,楚舞还有武舞、优舞等舞蹈表现形式,武舞中带有武术的元素,优舞动作细腻优美,这些都是楚舞的分支,所以由此可见,楚舞在经过发展之后,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立的舞蹈体系,对后世的舞蹈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深刻的影响。

四 楚乐舞的载体——《楚辞》

任何事物之前都是有继承性的,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才得以发展,《楚辞》也不例外,《楚辞》的继承性是表现在多个方面的。首先,楚辞和《诗经》之间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以楚辞的代表作《离骚》为例,《诗经》和《离骚》都具有辞藻华丽的特点,无论是在外在、表面,还是在内在、本质方面,《离骚》和《诗经》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当然,说《离骚》对《诗经》有继承关系,肯定是有一定的文献资料作为证据的。其中,最早提出《离骚》具有继承性的是汉武帝时期的刘安,他对《离骚》的评价是“国风好色而不淫”,对《诗经》的评价是“小雅怨诽而不乱”,小雅是《诗经》的一个旁支,所以可以看出,《离骚》和《诗经》在诗歌的情感表现方面存在共同点;后来提出《离骚》对《诗经》有继承关系的是东汉末年的王逸,他是从艺术表现手法方面分析的,《离骚》中常用的艺术手法是“比兴”,这一手法在早期的《诗经》中也被多次运用,所以由此可见,《诗经》和《离骚》在艺术手法方面也存在继承性。再者,《离骚》的继承性还表现在来自南方楚地民谣源头的影响,楚辞就是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之上诞生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吕氏春秋·音初》和《越人歌》中對《楚辞》的提及。《楚辞》是一种诗和歌混合起来的表现形式,而这里的歌,就是楚国乐歌。所以,种种资料记载都可以表现出《楚辞》对《诗经》的继承性。

第二是抒情性,《尚书》中写道,凡是诗歌歌曲无不以抒情叙事为目的,所以说“诗言志”。《楚辞》就是诗人用诗歌的形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屈原生活在战国后期,曾担任过楚怀王的“左徒”,但是后来,由于时局的变迁和政治主张的不同,使得屈原在仕途上一再遭受打击,仕途不顺,国家动荡,使得这位爱国诗人忧国忧民,既感慨自己的怀才不遇,也忧愁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离骚》应运而生,《离骚》一文,充分表现了屈原的理想追求、政治抱负和其当时心情的苦闷,可谓是抒情上等作。《离骚》也成为后来“咏怀”诗的起源。

五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以审美的文化视角来对楚文化当中的楚乐舞进行剖析和研究,分别从楚舞的分类,楚乐的代表来对楚文化进行了赏析,充分领略了先古艺术的神秘色彩和独特风格,楚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独树一帜的艺术存在形式,对后世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至今为止,我们在西南一些少数民族部落的民族歌舞中还能看出楚乐舞的表演的影子,这种带着浓厚的地域特色的文化表现形式,在我国的文化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去回顾历史,去领悟古代艺术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 周艳:《浅析楚声发展及其对汉代宫廷音乐的影响》,《音乐大观》,2014年第2期。

[2] 张逸、张梦妮:《透过审美文化视角看楚舞的艺术特色》,《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

[3] 张涛:《大众审美与“小众”舞蹈的碰撞》,《北京舞蹈学院》,2014年第6期。

(扎西江措,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二级导演)

猜你喜欢

审美文化楚文化
湘楚文化之杨家将与太极起源
浅析巴蜀审美文化的特征及发展
浅析现代美术教育的根本目标
浅谈产品设计的审美文化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浅谈楚文化中漆器图形纹样
浅析楚文化中的丝绸植物纹样
审美文化视域下莎士比亚悲剧的电影改编
从张艺谋电影看审美文化的当代构成
浅谈楚文化对当代漆画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