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色笔记》中两性关系再思考

2015-10-21孙海一

作家·下半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

摘要 《金色笔记》是英国当代小说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被视作一部“跨国度的百科全书”。在这部作品中,作家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而又敏锐的视角,审视和诠释了现代文明社会中女性的生活处境和精神危机,从社会、政治、婚姻、情感、精神等诸多角度入手,入木三分地探索、分析和书写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女性走出危机、战胜自我的过程,阐明了两性间只有相互帮助、和谐共处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 《金色笔记》 自由女性 两性关系

英国当代小说家多丽丝·莱辛被誉为英国文坛的常青树,被认为是英国继弗吉尼亚·伍尔夫之后最杰出的女作家,2007年以88岁高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年龄最长的获奖者。莱辛代表作《金色笔记》由一个名为《自由女性》的故事和黑色笔记、红色笔记、黄色笔记、蓝色笔记、金色笔记五部分构成。《自由女性》的故事贯穿始终,被分割成五部分,每部分之间依次穿插五种笔记。黑色笔记记述主人公安娜在非洲的经历,红色笔记写安娜的政治生活,黄色笔记是安娜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的一个爱情故事,名为《第三者的影子》,蓝色笔记是安娜以日记形式记录自己精神危机的过程,金色笔记是安娜对人生的总结。前四本相互独立的笔记呈现出两性关系的冲突对立,也表现出安娜的生活无法统一,精神走向崩溃分裂的边缘。在最后的金色笔记中,安娜从自己的非理性意识中走出来,两性间也升华为平等互补的和谐状态。下面,我们就以女性意识的嬗变和男性形象演变为线索,对莱辛小说中表现的两性关系作以具体的分析说明。

一 《金色笔记》中女性意识的蜕变

1 自由女性的执着与窘境

《自由女性》中,有两位主要女性角色(即主人公安娜和莫莉),她们离异后带着孩子生活。安娜常常在莫莉的厨房讨论一些生活中和思想上的难题。两个女人虽然性格不同,但都推崇女性的自由,她们觉得自身与传统女性完全不同,没有家庭的羁绊,不用对男性虚与委蛇,是真正的自由女性,她们肆无忌惮地嘲讽男性,并以此为乐,即使事业有成、经济实力雄厚的男人也难逃被她们奚落。她们都拥有独立的生存能力。安娜是一位作家,依靠之前出版的小说《战争的边缘》的版税就能过上相对稳定的生活;莫莉是一家剧院的演员,虽然只演些小角色,常年在外漂泊演出,但也经济独立,衣食无忧。她们有着自己的事業,也充满政治抱负,安娜和莫莉早年加入了英国共产党,对共产主义充满热望,“希望能由此结束我们所过的那种破裂的、分离的、不能令人满意的生活方式。”同时,以自由女性自居的她们自由地参加各种社交,游曳于各种男人之间,同情和嘲笑那些乏味的女人和可怜的男人。跟生活在传统婚姻中被束缚的女性相比,她们活得似乎更精彩、更有活力。然而,自由女性真的实现了真正的自由和独立了吗?

事实上,这样自由独立的生活遭遇了各种现实困境,她们所追求的理想与现实产生了剧烈的摩擦、碰撞。安娜写的小说稿构成了黄色笔记的内容,名字叫《第三者的影子》,主人公爱拉是杂志社编辑,离婚后带着年幼的儿子生活,在一次聚会上她与保罗相识,并为其深深吸引,即使知道对方已有家室,她依然义无反顾地爱上了他。在追求所谓纯粹的爱情的过程中,渐渐迷失了自己,她不断否定自己,改变自己。甚至放弃了做人的尊严都没能留住爱情,保罗已完全左右了爱拉的情感和行为。在两性关系中,爱拉失去了独立女性的特质成为了男性世界的他者。安娜本人是爱拉的原型,整部小说描写的实际就是安娜与情人迈克尔的感情经历。在这五年中,安娜迷失彷徨,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最终迈克尔的离开让安娜身心重创。这一切间接表明安娜对于自由情感的追求一败涂地。20世纪50年代初期,安娜在非洲参加过空谈民族解放的共产党组织,回到欧洲后,她虽然也在英国共产党的某个外围组织里工作,但她觉得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精神极度空虚开始怀疑斯大林主义,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不满。狂热的政治热情,没有实现她的理想和追求。安娜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恐慌和混乱,濒于分裂,怎么也写不出好的作品,患上了写作障碍症。作为一个女人,她也找不到能满足自己感情需要的男人。“自由女性”在作者笔下成了一种反语。自由被一点点地解构,自由女性的形象也被逐渐瓦解。

2 女性自由的救赎

安娜与莫莉自诩自由女性,她们崇尚自由,不断地追求臆想的自由和洒脱,求之不得,却得到更多的失落和孤独。在最后一部分金色笔记中,“事物由离到合,黑红黄蓝的分界不复存在,破碎的态势终结后是一种无形之形,即整合。”这一部分叙述了一位逃亡英国的的美国人索尔与安娜相处的过程,在经历了人生的荒唐、矛盾、分裂之后,两个人虽极不情愿,却也不得不与这个并不完美,甚至非常混乱的世界达成妥协。书中借用西西弗斯的典故来表达了安娜对于人生的深层思考。安娜对索尔说:“我们两个运气都不好,我们都是推大圆石的。”安娜和索尔就如同西西弗斯一样,无法将原石很快推上山顶,也许永远都不能,但他们不应被看做是失败者,因为每一次的努力都能带来些许进步,因此也用不着自暴自弃,要通过自己的不懈的努力改变世界,适应世界。随着安娜明白了这个道理,她也意识到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女性的真自由建立在两性和谐互助的基础之上。后来安娜答应索尔重新开始写作,写作障碍不治而愈了,索尔为她未来的那部小说写了开篇的第一句话:“两个女人单独住在伦敦的房子里。”这句话是《金色笔记》的开头,小说结构在此实现了统一,也预示着安娜新生活的开始。安娜看似矛盾的生活、情感、信仰和事业在经过分裂之后达到了高度的整合和统一。

二 《金色笔记》中男性形象的演变

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大多是父权社会的代表。莫莉的前夫查理有钱有势,与莫莉离婚后娶了美丽温顺的马莉恩为妻,养育了三个孩子。查理一边在外面寻花问柳,一边又控制着马莉恩。他的风流成性让马莉恩非常痛苦,却也束手无策,她只能喝酒麻醉自己,但她的委曲求全,最终换来的还是被查理抛弃,不能不让人感叹!黄色笔记中的男性形象保罗·特纳是一名来自东欧的流放者,在伦敦一家医院做医生。保罗也曾对革命满怀激情,他与爱拉保持五年的情人关系,在情感上他抛弃了妻子穆莱尔。但保罗对爱拉的爱也有所保留,他不喜欢爱拉过于独立、有思想,常常抱怨、嘲弄爱拉,后来保罗为了逃避爱拉去了尼日利亚。查理和保罗都是男性强势话语的代表。这种两性的冲突给家庭的成员带来无尽的痛苦,莫莉与查理的儿子汤姆自小跟母亲长大,性格内向,破裂的家庭不能给他所渴望的温暖,他痛苦茫然而不得解脱。最后汤姆为了逃避现实选择自杀,虽然侥幸生还却双目失明,这一悲剧促动莫莉开始重新思索女性社会角色定位,对自己所面临的两性关系问题进行认真思索。

金色筆记部分出现的索尔具有一定的男女平等意识。他是一名美国共产党员,当时美国被麦卡锡主义搞得人心惶惶,他为了免受迫害逃亡英国,但是现代西方社会的冲突和弊端同样令他痛苦不堪。索尔对共产主义满怀热情,但却在共产主义的起伏发展过程中受尽伤害。他面临着与安娜相似的分裂和痛苦,与安娜不同的是,索尔一直没有放弃对理想未来的追求。正是索尔的这种不放弃希望的坚持,不断奋斗的勇气渐渐影响了安娜。安娜开始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失望与痛苦,逐渐克服了写作障碍,从精神的虚无之地走了出来。索尔建议安娜将过往疯狂而剧烈的感情一一封存起来,体会生活的微妙与温馨,渐渐地,那个抑郁沮丧、病怏怏的安娜恢复了生气;同时恢复理性的安娜让索尔正视走向成熟之路上的曲折与失望,帮助他突破自己思想的困顿和禁锢,成为真正平和安详的人。

《金色笔记》中男性角色对女性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他们中的保罗和查理,对家庭、妻子不忠,是婚姻的主宰,将他们身边的女性完全客体化,她们要么委曲求全,困于婚姻的围城,要么在情感的漩涡中沉沦,濒于崩溃的边缘;而索尔代表着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男性形象,他尊重理解女性,他使安娜获得重生的同时也完成了自我救赎。上世纪70年代,女权运动在西方世界方兴未艾,对男性口诛笔伐,视之为压迫者。此时莱辛却独具慧眼不落窠臼,使我们认识到男权也好女权也罢,都有失偏颇,两性的合作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三 《金色笔记》中两性关系的重建

莱辛在小说前言中说:“安娜和那个美国人索尔的人格发生了“崩溃”。他们崩溃后变成了对方,变成了他人,他们突破了为自己的过去而设计的虚假的模式,突破了他们用来自我支撑或相互支撑的模式和规章,从而发生交融。”安娜和索尔在自己身上看到了对方的影子,认识到对方的存在。原先对安娜怀有嫉妒,危害极大的索尔转而支持她、忠告她,向她提供写作另一部小说,即《自由女性》的主题。安娜具有强烈的占有欲,待人苛求,她对索尔忌妒得差点发狂,后来却把那本漂亮的新笔记本,即金色笔记,送给他,并在笔记上写下第一句话:“在阿尔及利亚一处干燥的山坡上,一位士兵看着月光在他的枪上闪烁。”由安娜写下开头、索尔完成的这部中篇后来出版了,还颇获好评。在小说最后一部分《自由女性》故事的结尾,安娜和莫莉意识到绝对的自由女性是不可能存在的,自由不能脱离责任,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基于两性相互理解尊重。最终安娜走出自己封闭的精神世界,在一个婚姻福利中心做心理咨询,用自身的经历为出现婚姻问题的人们排忧解难,这何尝不是一种自我救赎呢?莫莉也打算结束单身生活,嫁给一个犹太人。即便是自由女性也没法脱离正常的生活轨道,安娜与莫莉经历一番痛苦的探索后,逐渐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理想与现实的剧烈冲突并没有让她们就此沉沦,反而涅槃重生,开始另一种全新的生活。

人类社会是由女人和男人构成的,莱辛小说的可贵之处是为两性关系及发展指出了更为客观理性的出路,男性无法统治女性,反之亦然。安娜不安于做一个传统女性,她把仇视男权意识作为自己的武器,未免过于偏激,经历内心的痛苦折磨,在崩溃的边缘徘徊,最终在索尔的帮助重新认识男女关系,她不断地思考反省,逐渐摆脱消极无为的思想,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生活中去,她更加清醒地意识到个体对社会的责任,她与索尔的积极活动也证明了两性只有平等互补才能打破困境。莱辛的小说不仅让我们要认识到两性的相互性,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角,两性需共同努力才能消除性别歧视,构建和谐的生态社会。

注:本文系牡丹江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FD2014008;牡丹江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14XJ-16009;2015年度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外语学科专项)扶持课题“顺应论视阈下黑龙江企业网站翻译研究”。

参考文献:

[1] Doris Lessing.Preface to The Golden Note-book,in Paul Schlueter ed.,A Small Personal Voice [M].New York:Vintage Books,1975.

[2] [英]多丽丝·莱辛,陈才宇、刘新民译:《金色笔记》,译林出版社,2008年版。

[3] 林树明:《多维梘野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4] 章于红:《〈金色笔记〉对自由女性观念的解构与重构》,《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第6期。

[5] 朱清:《〈金色笔记〉女性视角下的女性主体意识》,《外语研究》,2009年第3期。

(孙海一,牡丹江师范学院应用英语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多丽丝莱辛
高贵的“伪证”
失散53年美国姐妹因疫情团聚
高贵的“伪证”
德前总理要求前妻放弃使用他的姓氏
高贵的“伪证”
中国女留学生与意大利老奶奶的忘年交
多丽丝·莱辛的女性身份探索之路
莱辛戏剧《智者纳旦》中的宗教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