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哈代小说《还乡》中尤苔莎的悲剧世界

2015-10-21张崎静

作家·下半月 2015年11期

摘要 《还乡》是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中的典范,在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地位。小说之所以会用《还乡》进行命名,因为其以男主人公克林放弃都市繁华回归故乡开展教育的一系列跌宕起伏的经历为线索展开,具有较强的故事情节。然而作者却花费了很大的篇幅去勾勒不断抗争、一心向往逃离荒原的女主人公尤苔莎。深入探讨《还乡》中尤苔莎的悲剧世界,对于帮助读者深刻认识哈代小说的思想,了解当时英国社会对于“精神荒原”的批判和抗争,给予了莫大的启示。

关键词:哈代小说 《还乡》 尤苔莎悲剧世界 精神荒原

一 引言

《还乡》主要描述了男女主人公与当时的生活环境存在巨大的隔阂,因此在他们结合后思想理念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并由此双方以及与周围的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冲突。男主人公克林·姚伯从繁华的都市回到保守的荒原中生活,想通过“广泛教育计划”将荒原进行彻底的改造,但是最终他失敗了。而女主人公尤苔莎出生于城市,由于不幸流落到了荒原上,她向往都市上层社会的美好生活,用尽一生的力量想逃离荒原,可最后也是以失败告终。哈代站在艺术的角度上将其生存的环境含蓄地表现出来,在小说中很好地将人物身在荒原,他们和其生存的空间环境存在比较大的冲突。

二 《还乡》中“尤苔莎”悲剧角色的描写方式

在英国文学史上,托马斯·哈代是非常著名的诗人,和小说家。哈代进行文学创作的时间比较长,横跨了19世纪与20世纪两个不同的时代。《还乡》是一部长篇小说,具有很深的蕴涵,此小说对哈代小说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思想价值进行了反观。哈代在《还乡》中并不是采用轻松活泼的表现风格,忧郁与沉闷的方式是哈代的主要表现方式。《还乡》中叙述的故事发生的地点是一个荒原,名字叫爱敦,居住在荒原上的居民思想比较保守顽固保守,他们的生活比较压抑,这样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环境:一片荒芜。希腊悲剧一直以来都是哈代的文学艺术理想,在他的小说中,尤其是比较重要的小说中都会有悲剧的影子出现。

哈代在创作过程中,对希腊悲剧意识进行了细致的把握与汲取,小说《还乡》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将希腊戏剧的手法与要素很好地运用在小说的撰写中,小说由此出现了一幕幕令人荡气回肠的悲剧情景。《还乡》中包含的戏剧要素有以下几种:

1 背景的鲜明性以及较强的感染力。整部小说都是将爱敦荒原作为创作背景的。小说中的荒原代表的是具有强大意志力的神,那片土地以及人类受到其操纵和控制,由此隐射了当时英国对于人思想的控制。

2 乡村活动的丰富性以及趣味性。农民对话在这个悲剧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小说开始的阶段,就写到了一次乡间旧俗的情节——祝火。小说对围绕在祝火周围庆祝的农民进行了详细的对话描写,读者可以从中获取大量的信息,很好地为小说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小说的结尾部分主要对乡亲们一起为托玛茜和维恩的婚礼准备褥套的习俗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主要人物的对话内容和祝火聚会的对话内容基本相同,实现了小说的首尾呼应,真实再现了当时的英国乡村习俗。

3 人物的心理活动的直接表述。此处与戏剧中人物的独白相类似。《还乡》主要采取了第三人称的客观陈述与人物之间以直接对话的方式来进行叙事,然而在文中有些人物也将自己的情感表露出来,深化了小说的思想,小说的最后是最典型的,将尤苔莎深陷于悲惨现状与出走难以维持生存的矛盾情绪进行升级,此时她深切地感受到个人的渺小,并对命运的不公发出了一些哀怨,此处对所谓“命运”的强大力量进行了无比沉痛地揭示,让哈代一贯的悲剧思想即现代人生结局的惨淡得到了最直接的展现。由于人在强大又压制的社会环境所造就的“荒原”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因此《还乡》中对悲剧的解读存在着较强的现实性。

三 尤苔莎悲剧对社会“精神荒原”状况的呈现

1 残酷的荒原环境导致尤苔莎悲剧的发生

《还乡》中最感人的地方是爱敦荒原而非人物。在哈代的笔下,爱敦荒原是有生命的,它代表了永恒不变的那种残酷的自然力量——自然荒原,并隐射了传统社会环境对于思想精神进行压制的力量——精神荒原。尽管时间荏苒,爱敦荒原始终保持其固有的模样,神秘性依然是其主要特征。小说运用比较沉闷的语句对荒原进行刻画,如“抑郁寡欢的面容”等,这可以对将要发生的悲剧情节进行一定的暗示。在哈代的作品中,人类的力量在广阔的宇宙中显得十分渺小。尽管荒原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洗礼,但其粗犷、质朴、保守、落后的形象依然没有发生改变。现代文明与其相比是格格不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爱敦荒原没有被任何因素改变,依旧保持原始的风貌。在小说中,很多人都与荒原发生了比较尖锐的冲突,但是每个人最终的结果都是失败。文明在自然面前、在社会传统力量所造就的“精神荒原”面前显得那么脆弱不堪。尤苔莎对巴黎浮华的生活非常羡慕,然而却无法忍受荒原的寂寞。尤苔莎生活在荒原上,但是她体会不到荒原的美,她始终感觉有一种东西压得她喘不过气,她的自由被紧紧地束缚住了。尤苔莎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养成了忧郁寡欢的性格。尤苔莎的出生地是海滨胜地布达茅斯,这是一个时髦的地方,荒原与其出生地之间的差距导致尤苔莎不安于现状,一心想突破束缚追求自由美好的生活。但是她在荒原上的挣扎和反抗又显得十分可笑。尤苔莎在传统荒原人的眼里就是“巫女”与“坏女人”的化身,她的一些思想与行为是人们理解不了的,因此,“怪异”与“恶毒”便成为了她的标签。尤苔莎被荒原彻底地抛弃了,她在社会传统力量面前显得更加渺小。当她离家出走时,暴风骤雨席卷而来,她几乎要被可怕的黑暗埋葬与毁灭。黑暗的这只手代表了荒原上强大的社会力量“精神荒原”,尤苔莎受到这只手的操纵没有地方可以躲逃,最终她悲剧的生命在沙德河中结束了。

2 人类对抗命运即传统守旧的“精神荒原”的焦虑

哈代的很多小说作品都对社会发展时期的底层小人物的生活和命运作了比较专注的描写,小人物的生活都是受传统力量控制,因此从中也揭露出社会的真实一面,他将人类对命运的焦虑通过自然而简单的文字表现出来。所以在哈代的作品中,人们的宿命观,对命运抗争后的挫败感经常会浮现在其中,通过阅读分析《还乡》便可了解。

克林·姚伯是小说的男主人公,他踌躇满志,是一位有为青年,他的梦想就是改变荒原,他完全放弃了灯红酒绿的生活回到爱敦荒原。但是这位年轻人却被强大守旧的“精神荒原”力量所阻碍,众人不能理解他的做法。而且很不幸地,他患上了眼疾,生活变得非常窘迫,最终失败与他为伍。与克林相比,女主人公尤苔莎的人生轨迹与其是刚好相反的,一个是生于荒原,走向了繁华的世界,后来为了改变荒原抛弃了繁华的世界,另一个是生于繁华的都市,但是很不幸的是她落荒在荒原中,她用尽一生的力气摆脱荒原对她的控制,希望获得自由,但是最终二者都是以失败告终。在主人公反抗与斗争的过程中,他们难以逃避当时守旧的“精神荒原”所形成的命运之手时,人物心中的焦灼和孤独跃然于纸上。哈代的作品中,传统力量的控制是无形的,这两位男女主人公都具备比较先进的思想意识,与荒原人的传统习俗思想格格不入,但一切都仍然被传统力量造就的命运主宰着。男女主人公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神秘的命运之神和残酷的外部环境,他们对命运的抗争更加的苍白无力。

3 《还乡》中现实社会的呈现及对其的批判

哈代写小说的典型特征是运用生动的笔触细致入微地描写刻画社会转型时期人的生存状态与面临的精神困境,同时,哈代写小说还表现出来对精神混乱与道德滑坡情况的担心。哈代在进行小说创作中,不仅对高度文明的现代城市生活持怀疑态度,也否定陈旧的传统生活方式。因此,在哈代批判揭示现实世界的笔触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先进性的现代意识。

《还乡》开始阶段,爱敦荒原一直反复吟唱的歌是比较低沉的。那时处于特定的背景环境下的狄更斯、萨克雷等前辈已经奏响了理想主义的序曲,但是哈代依然弹奏比较悲伤的调子,哈代也因此被称为“悲观主义者”。随着时间的发展,英国资本主义实现了高速发展,英国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渗透到具有古老宗法制特点的农村中,宗法社会逐渐被解体,农民丧失了土地,受到了极大的侵害。严峻的现实撕碎了资产阶级文明和社会道德的虚伪面纱,现实中的贫困、落后、饥饿、死亡等与维多利亚御用文学鼓吹的“乐观主义”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哈代的人生观受到严峻生活现实的影响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还乡》中也体现了这种转变,主人公从一开始的幻想到抗议和反对守旧社会的不公平,表明哈代对自己所处的社会现实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他坚持要描写社会的黑暗现实,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四 尤苔莎悲剧意蕴的价值分析

1 思想价值

思想价值是《还乡》意蕴中比较深刻的东西。这种悲剧主要体现了人类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审视与对现代文明的批判思考。在小说中,哈代将强烈时代精神深深地烙印在底层人物身上,因为当时的社会制度比较腐朽,再加上价值观念比较传统,因此出现了尤苔莎和克林的人生悲剧。哈代小说不仅仅是揭露和反省当时社会的“精神荒原”,也让改造“精神荒原”的提出更有价值和意义。因此,哈代利用底层人物的命运悲剧对探索精神进行了歌颂,这就是作品的思想价值。

2 审美价值

悲剧小说是哈代作品中最具有特色、最成功的,深刻的思想和高美学价值是其小说具备的特点。在《还乡》悲剧中蕴含的审美价值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小说呈现的精神内涵。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都对现状表现出明显的不满,他们对现实状况进行反抗,所以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会显示出比较特别的特点。小说的主线始终都是悲剧人物的抗争,文本意义远远超越了故事情节,传达出的悲剧精神比较震憾人心;第二,在阅读文本过程中,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心灵冲击的快感和“灵”与“肉”的冲突,从而获得悲壮的美感,净化自己的心灵,体味人性的真谛。

五 结语

哈代及其文学作品的价值和地位在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是非常重要的。哈代在《还乡》中改变了创作风格,轻松活泼的创作态度已经不能满足哈代创作时的需求,他改变了田园诗风格,在整个作品中始终采用忧郁、沉重的笔触,深刻地刻画了爱敦荒原上“现代青年”与荒原間的矛盾与冲突,作品的思想内涵非常深沉有意蕴。哈代将其生存的环境用艺术的方式借自然环境表现出来,很好地将人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出来。加上别具韵味的民俗描写,即便在今天,也可以给读者了解当时英国社会,激发自身的创新精神带来比较深刻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吴梅芳:《生态视阈下19世纪英国文学中荒原意识的流变》,《鄱阳湖学刊》,2014年第4期。

[2] 赵炜:《想象的他者——浅析〈还乡〉中的尤苔莎》,《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3] 胡敏:《从〈还乡〉看哈代的生态和谐思想》,《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第11期。

[4] 陈焘宇编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书编辑委员会编:《哈代创作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张崎静,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