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铁生小说《命若琴弦》中生命意义的追寻

2015-10-21钱亚辉

作家·下半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史铁生

摘要 小说《命若琴弦》是史铁生的代表作,该小说以老瞎子和小瞎子的人生寓言故事,再现了生命历程中的希望与失望、痛苦与欢乐、信仰与怀疑等,表达了作家对生命意义、生命过程、人生价值的哲学思索。本文从小说《命若琴弦》的故事情节出发,分析了小说中的人生苦难、生命之旅和生命价值等思想内涵,探究了史铁生小说中博大精深的生命哲学。

关键词:史铁生 《命若琴弦》 生命意义 生命困境 生命过程

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从正常的生命变成了残缺的生命,在生与死的痛苦挣扎中史铁生“开启了写作的零度”,并以睿智的言辞、质朴的风格、悲悯的文字书写生命,诠释生命的意义,追寻生命的真谛。小说《命若琴弦》就以老瞎子和小瞎子的人生寓言故事,诠释了人生苦难的文学话题,表达了史铁生对直面人生、感恩苦难、超越命运的哲学思考。

一 正视偶然的、不可抗拒的人生苦难

命运从来都是不公平的、不可抗拒的,任何人都无法逃脱人生苦难,既然如此,人们就应当正视人生的各种苦难,“在苦难中默默忍受命运的重压”。小说《命若琴弦》以一个古老的传说展开故事情节,并以老瞎子和小瞎子的故事再现了生命历程中的希望与失望、痛苦与欢乐、信仰与怀疑等,表达了作家生命意义、生命过程、人生价值的哲学思索。相传,盲人琴师弹断一千根琴弦之后,就可以重见光明。《命若琴弦》就以这个故事为引子,讲述了弹断八百根琴弦的瞎子师爷、弹断一千根琴弦的老瞎子以及年轻的小瞎子三代盲人的故事。老瞎子和小瞎子靠卖艺为生,他们整日穿梭于莽莽的崇山峻岭之中,走乡串户地为人们弹奏三弦琴。老瞎子的师傅临终前告诉老瞎子一个治愈眼疾的良方,以弹断一千根琴弦为药引子,然后拿着琴槽中的药方去抓药,就可以治愈眼疾。老瞎子将师傅的话当成了真理和生命的希望,他用尽毕生的精力卖艺弹琴,并用一生的精力追求“弹断一千根琴弦”的人生梦想。

小说中,小瞎子年仅十七岁,他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他通过小小的电匣子知道了“绿色的长乙(长椅)”、“曲折的油狼(游廊)”等等。在野羊坳时,小瞎子与小妮子兰秀儿一起听电匣子,共同嬉戏玩耍。但是,饱经沧桑的老瞎子却并不关心这些,他买电匣子是为了学习谱写新曲儿,好早日弹断一千根琴弦,以实现重见光明的梦想。小瞎子则对这个重见光明的药方持怀疑态度,他常常质问师傅,“干嘛非弹断一千根琴弦,才能去抓药呢?”,“弄断一千根琴弦还不简单?”。但是,老瞎子对这件事情却是满怀信心,甚至不让小瞎子有任何质疑。生命因为希望才变得更加精彩,如果生命没有希望,就犹如大海中的小船失去了方向,会变得漫无目的,四处飘荡。小瞎子希望能够重见光明,找到一份甜蜜而美好的爱情,而老瞎子只想着能够睁开眼睛,看看这个美好的世界,这些都是多么美好的希望、多么基本的欲望,命运之神却剥夺了他们两人的这种权利,让他们无法享受普通人所拥有的幸福。但是,在理想和希望的支撑下,老瞎子和小瞎子仍幸福地生活着,小说开篇之处,老瞎子和小瞎子犹如风尘仆仆的苦行者,顶着发黑的黑帽,穿梭于峰峦叠嶂的崇山峻岭之中,但是他们并未觉得疲惫不堪,反而心中充满希冀、激情迸发,因为老瞎子想着要弹断一千根琴弦,而小瞎子要见到自己暗恋的女孩兰秀儿。

小瞎子和兰秀亲嘴儿、吹气儿、亲热,两人的情感急剧升温,老瞎子也弹断了一千根琴弦,于是,小说故事情节发展到了高潮。然而,随后小说故事情节却发生了转变:老瞎子琴槽里藏了五十年的秘方竟然是无字天书,小瞎子深爱的兰秀也远嫁他乡。老瞎子和小瞎子的人生希望都变成了镜中花、水中月,两人陷入了极度绝望的悲观境遇,老瞎子用“骨头一样的眼珠质问苍天”,小瞎子趴到雪地里,一动不动地等死。在不幸的命运悄然降落时,个体会感到痛苦、不幸和无奈,但是人终究无法改变这种不幸的命运,比如,兰秀儿远嫁他乡之后,小瞎子就不再拥有这份爱情;老瞎子拿到一张白纸,也不可能重见光明。面对不公平的命运,小瞎子发出了愤慨的质问,“干嘛咱们是瞎子?”;老瞎子则只能悲凉地屈从命运的安排,“就因为咱们是瞎子”。在经历爱情挫折后,小瞎子感受到了残疾带给人的不幸和痛苦,老瞎子看到了荒谬、荒诞的生存本相,也感受到了人生的宿命。

二 投入永恒的、乐观豁达的生命之旅

史铁生这样说过,“人的本性倾向福音,但是人的根本处境却是苦难或残疾”。如何超越人生的苦难、实现灵魂的救赎呢?史铁生认为,“过程即目的”,“生命的价值在于你能镇静而激动地欣赏过程的美丽和悲壮”,只有坦然面对各种人生困境,调整人与矛盾冲突的关系,将“为我”的狭隘认知变成“为他”的博大胸襟,才能让生命获得更精彩、更有意义。

小说《命若琴弦》中,史铁生就以寓言故事的形式诠释了“过程即目的”的人生哲理,表现了老瞎子对“弹断一千根琴弦”的不懈追求以及对生命意义的重新认知。比如,老瞎子的师傅临终前留给他一张药方,让他弹断一千根琴弦之后按照药方抓药,这样就可以重见光明,只是因为老瞎子的师傅没有记好,将一千根琴弦当成了八百根琴弦,所以没有治好双眼。在这个人生希望的支撑下,老瞎子努力地生活,不知翻了多少山、走了多少路、受過多少委屈,但是老瞎子始终没有放弃,而是将生活的酸甜苦辣埋在心底,因为在老瞎子心中,只要能够重见光明,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都是值得的。老瞎子翻山越岭去抓药,夏天匆匆忙忙走了,随后,老瞎子才知道那个所谓的药方不过是一张白纸,在重见光明的希望幻灭之后,老瞎子极度痛苦和绝望,他面容憔悴、身体孱弱,游走于死亡的边缘。后来,老瞎子猛然想起了自己的徒弟小瞎子,想到了小瞎子还有着漫长的人生道路,他不能抛弃自己的徒弟小瞎子,而独自离开人世。于是,在大雪狂舞的深冬时节,老瞎子跌跌撞撞地回到野羊坳。老瞎子将师傅的药方封入小瞎子的琴槽之中,将这个装有“秘方”的三弦琴郑重其事地交给小瞎子,并嘱咐小瞎子,“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小瞎子急切地问,“怎么是一千二,师父”。老瞎子平静地回答,“是一千二,我没有弹够,记成了一千。”

显然,老瞎子参透了生命的意义,超越了个体生命的局限,实現了由为我到为他的人生转变,他将目光投向徒弟小瞎子身上,并用本真、善意的谎言赋予小瞎子新的希望与生命意义。在老瞎子的生命旅程中,“弹断一千根琴弦便可以见到光明”是一个绝对真理,也是老瞎子反抗苦难生活的生命之剑,但在了解了这个善意的谎言之后,“弹断一千根琴弦便可以见到光明”给了老瞎子致命的人生打击,同时也给了老瞎子另一种生命启迪,让老瞎子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以觉醒者的姿态观照生命的苦难,从而进入了乐观豁达的生命状态,实现了从绝望到希望、有限到无限、悲观到乐观、为我到为他的生命转变。于是,在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两个瞎子,一老一少……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老瞎子和小瞎子重温着瞎子们走过的道路,重复着永恒的生命之旅。

三 参悟诗性、宗教情怀般的生命意义

在命运、自然和宇宙面前,人是卑微的、渺小的,甚至是无能的。生命不过是一种不变的轮回,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之后,宇宙又会是什么面貌呢?浩瀚无垠的宇宙究竟孕育了多少生命?生命终究会灭亡的,那么我们的奋斗和追求又有何意义呢?这是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生命话题,也是《命若琴弦》所要回答的人生命题。从出生到死亡,再到另一个生命的诞生,生命始终在不断的轮回,而所有的一切都将烟消云散,因而,每个人都面临永恒不变的人生困境。史铁生认为,生命困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人生来就是个体的存在,人永远无法与其他人进行无障碍的沟通,这注定人是孤独的;人总是有着无尽的想象力和无尽的欲望,但是人的能力却是有限的,永远无法满足人那无尽的欲望,这种欲望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带给人无尽的痛苦;每个人都渴望永生,但是死亡是人类的必然宿命,没有人能够摆脱死亡的纠缠。史铁生对这些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带有一种浓浓的人文关怀,也带给读者一种诗意般的宗教情怀,“对苦难有了一种感恩情绪……是宗教的根本”。

在怎样对待生命、超越生命这个问题上,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海明威说过,“人生来不是给打败的……可就是打不败他”。显然,人无法摆脱作为存在物所面临的各种纠缠,但是人可以以主体精神超越一切,将所有的痛苦和不幸抛给命运。儒家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人应该“尽人事,由天命”,顺应自然、知足常乐。史铁生认为,人的精神对超越生命困境有着重要意义,“在科学的迷惘之处、命运的混沌之处……信仰是我们的精神引导”。人的理性和能力是有限的,无法根除灾难和痛苦,也无法摆脱天命的控制,但是,人可以以顽强的意志、崇高的精神抗争命运,在抗争中展现生命的优雅和尊严。因而,史铁生非常重视精神生活的意义,主张人们以博大的胸怀看待人生的种种苦难和不幸,以坚韧的意志抗争生命的困境,并在抗争中实现生命的超越,这无疑和海明威的硬汉精神、儒家的天命思想有着共通之处。

小说中,在剩下几根琴弦时,老瞎子满心喜悦,他在心中默默地想着,“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可以看见这个世界……突然间心里一阵空……他朦胧中期盼的东西比这要多得多”。显然,老瞎子所期盼的不仅仅是重见光明,还有着生命意义终极救赎的意味,双眼重见光明只是一个狭隘的人生目标,无法引领老瞎子进入更好的生命境界,而“假药方”事件则让老瞎子参悟了师傅的良苦用心,“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弹好了就够了”,彻悟了生命的意义与生命的真谛。在经历了种种人生磨难之后,老瞎子参悟透生命的困境和生命的价值,并勇敢地超越了人生苦难,进入了一种宏阔的生命天地。正是因为洞穿了死亡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老瞎子重新获得了生活的勇气,并带着小瞎子重新踏上“莽莽苍苍”的人生征途,成了一幅永不败色的剪影。

小说《命若琴弦》是史铁生不倦审视生命个体的文学表达,也是史铁生生命哲学的艺术再现。小说中,史铁生以心灵体验为依托关注残疾人的命运体验,用哲理性的语言拷问残疾人的内心痛楚,以荒诞的叙事展现个体的人本困境,拉近了“残疾”和“健全”的距离,诠释了生命的价值以及实现生命价值的内在路径。

参考文献:

[1] 谭爱娟:《琴弦上的生命之歌:史铁生作品中的残缺之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2] 余翠萍:《生存的困境与出路——〈命若琴弦〉的人生哲理初探》,《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9年第1期。

[3] 王晓晨:《扶轮问路写作夜 一度生命若琴弦——从〈命若琴弦〉看史铁生的生命哲学》,《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4] 胡山林:《对人本困境的思考》,《当代作家评论》,1999年第4期。

[5] 胡鑫:《解读生命内涵的不同观点,探寻当代生命教育的框架》,《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6] 李林徽:《永远悠扬的生命弦音——〈命若琴弦〉的艺术哲学意蕴及现实意义》,《传承》,2010年第9期。

(钱亚辉,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史铁生
如是说
滴水藏海
被减去一切的史铁生
妙语连珠
史铁生在地坛
历时七年精心编纂《史铁生全集》出版
路过史铁生的情感世界
《史铁生作品全编》出版
史铁生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