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冶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
2015-10-21柳凤琼
柳凤琼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56例肝胃郁热型GERD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采用盐酸伊托必利胶囊+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和胃顺气汤联合治疗)和对照组(采用盐酸伊托必利胶囊+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疗效以及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9%)相对于对照组(78.6%)显著偏高(P<0.05)。观察组复发7例,对照组复发19例,观察组患者复发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67.9%),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胃郁热型GERD患者采用促胃动力药、质子泵抑制剂以及和胃顺气汤等联合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可在临床上大范围推广。
【关键词】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临床观察
胃食管反流病(GERD)主要包括巴雷特食管、反流性食管炎以及非糜烂性反流病等三种临床亚型,患者主要表现为反酸,胃部烧灼感,胸骨后疼痛等症状,并经电子胃镜检查排出消化性溃疡,肿瘤及糜烂。该种疾病容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的工作、睡眠以及日常饮食等都会有严重的影响[1]。目前临床主要采用促胃动力药物以及抑酸药物治疗,但是其临床疗效相对有限,一旦停药大概有70%-80%左右患者会复发。在中医学中,GERD属于食管瘅等范畴,近几年来很多研究表明,中医药不仅可直接抑酸,改善胃动力反流症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整患者的体质,实现阴阳调和的效果,降低复发率[2]。为了探讨分析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56例肝胃郁热型GERD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56例肝胃郁热型GERD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中男性15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介于23-62岁,平均年龄(41.3±10.4)岁;平均病程(21.9±13.1)个月。对照组中男性14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介于21-64岁,平均年龄(41.9±10.2)岁;平均病程(22.0±12.9)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通过统计学处理并没有很大差异(P>0.05),可比价值较高。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给予40mg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由海南葫芦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口服,2次/d早晚服用;同时给予50mg盐酸伊托必利胶囊(由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次/d。饭前20分钟服用。连续治疗8周为一个疗程。
1.2.2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和胃顺气汤治疗,具体药方如下:海螵蛸30g,代赭石20g,竹茹10g,柴胡(醋炙)10g,吴茱萸5g,枳壳10g,法半夏10g,枇杷叶10g,(另包)旋復花10g,当归10g,郁金10g,白芍15g,炙甘草6g,黄连6g。随证加减:若患者嗳气频繁,可添加佛手10g,白豆蔻10g;若患者便秘,可添加生大黄10g,加虎杖15g;若患者反酸严重,可添加煅瓦楞子15g。上述中草药每两天1剂,加水煎煮后分早中晚3次温服,连续治疗8周为一个疗程。
1.3疗效判定标准
通过反流性疾病问卷(RDQ)量表评价患者反酸、非心源性胸痛、反流、烧心等临床症状程度以及频率。痊愈:通过内镜观察食管黏膜完全恢复正常。显效:胃镜下观察炎症并没有完全消失,治疗前后的积分有2分之差。有效:胃镜下观察炎症有所好转,治疗前后积分相差1分。无效:胃镜下观察炎症并没有很大改善,治疗前后积分相差为0或者负值。
复发:进行半年时间随访,临床症状加重的情况下采用食管黏膜内镜检查,假如相对于治疗后升高一个等级,说明复发。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选用SPSS17.0,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并且以t检验,P<0.05说明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痊愈13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2例;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6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9%)相对于对照组(78.6%)显著偏高(P<0.05)。具体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28 13(46.4%) 9(32.1%) 4(14.2%) 2(7.1%) 26(92.9%)
对照组 28 9(32.1%) 7(25%) 6(21.4%) 6(21.4%) 22(78.6%)
2.2两组患者复发率对比。经过半年时间随访,观察组复发7例,对照组复发19例,观察组患者复发率(25%)显著低于对照组(67.9%),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GERD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胃肠道动力障碍性疾病,主要和神经系统调控功能失常有关。现代医学主要采用抑酸治疗,然后再联合促胃动力药物以及胃黏膜保护剂治疗,目前很多学者已经研究表明[3],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GERD的临床效果良好,是临床治疗该种疾病的首选。但是GERD容易反复发作,PPI应用频率增加,临床治疗效果会慢慢降低,这样无法完全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医学中,GERD属于“嘈杂”、“吐酸”、“食管瘅”等范畴,这种疾病诸多和烟酒过度、辛辣、过食生冷、外感热邪、情志不畅等各方面因素相关,这样很容易造成胃失和降、脾胃损伤、气机升降功能失调,进而引发瘀、湿、痰、热等病理产物。本组采用的和胃顺气汤中,以郁金、枳壳、白芍以及柴胡等中草药具有调畅气机、疏解肝郁等作用;海螵蛸具有活血化瘀、制酸止痛等作用;代赭石、旋复花两药配伍,寒温并用,降肺胃上逆之气;竹茹、枇杷叶等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黄连治湿热火郁、吴茱萸温中散寒止痛;当归可活血止痛;法半夏有利于降逆化痰;甘草可缓急止痛,调和众多中草药。总之,众多中草药可以起到和胃降逆、疏肝泄热的功效。
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4.3%,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42.9%,这和大多数学者研究报道基本相符[4],由此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更好的促进食管黏膜修复。总之,肝胃郁热型GERD患者采用促胃动力药、质子泵抑制剂以及和胃顺气汤等联合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可在临床上大范围推广。
参考文献:
[1]涂蕾,侯晓华.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1,16(1):37-41.
[2]刘汶,王仲霞,韩偎偎,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下)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候流行病学研究[J].北京中医药,2008,27(4):243-246.
[3]赵迎盼,唐旭东,李振华,等.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的文献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9):860-864.
[4]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深圳)[J].中医杂志,2010,51(9):84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