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金融视域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研究

2015-10-21周阿利

当代经济 2015年27期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建设

周阿利

【摘要】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推进要求坚持“五项”原则,其中货币金融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本文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本内涵开始,阐述了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 金融 丝绸之路经济带 建设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需求,也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需坚持“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原则。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经济活动表面是商贸物流活动,其背后是一个资金的高效运作过程,就是一个金融问题。从历史上来看,工业革命以前,中国漫长的历史中,银一直是主币,但是中国不产银,货币又有用银,怎么办?历史上从海外获得银,慢慢地从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甚至郑和下西洋也是为了找银,这样才有了中国茶叶、丝绸、瓷器等国际贸易。所以从历史和现实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金融研究是一个重点问题。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本内涵

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通道,后来被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命名为“丝绸之路”。

古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都长安(今天的西安)的古代贸易路线和陆路商业通道。它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代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当代经贸合作升级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贯通亚欧两大洲的经济大陆桥,一头连着繁荣的亚太经济圈,另一头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使得在中国—中亚地区之间形成了一个经济凹陷带。“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辐射太平洋至波罗的海的40个国家、覆盖人口近30亿,涉及经济规模约23亿美元。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网上丝绸之路便应运而生,它将传统贸易网络化、电子化,通过电商平台进行进出口业务,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且有效解决企业出口结汇、退税等问题。网上丝绸之路形成了“人人都是丝绸之路起点,时时可以连通丝绸之路”的新交往渠道,使得丝绸之路民间交往更加便利迅捷、更加畅通有效。

二、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意义

1、降低交易成本,抵御金融风险

丝绸之路经济带本质是贸易合作,其商品流通、价值体现和外在表现形式都是货币金融,离不开计价、融资、汇兑、结算、套期保值等金融服务和支持。反过来说,发展金融,特别是货币流通,有利于降低降低交易成本,包括跨境贸易和投资的汇兑成本等,提高结算效率,进而促进沿途国家间的贸易和投资,提高区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规避汇率风险,增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主要因为后金融危机的特殊时期,美元和欧元等第三方结算货币汇率波动频繁。

2、助推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

一方面,“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了新动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世界总人口六成,经济总量占比近三成,但近年来多数沿线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放缓,都希望倚重中国来发展本国经济,通过以我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投融资合作,扩大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和贷款份额,将显著增强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和贷款的吸引力,推动人民币走出去。另一方面,区域性多边金融机构的成立,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新的舞台。由中国推动设立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区域性金融机构都是以美元计价的,但是未来我们涉及到两洲地区投资的活动,不排除我们允许本币注资,这个是推动我们国际化的方式。这些区域性开发金融机构也可以对结算货币选择拥有较大话语权,在人民币国际化中发挥积极作用。

3、推动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提高国际话语权

现有的国际金融秩序和金融格局是以1944年创立的,是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基础的,运行基础和运行方式主要表现为两个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这两个组织一直由美欧等发达国家把持,不仅历届首脑出自欧美,美国长期把持了世界银行行长的职位,并把国际货币基金总干事的职位交给欧洲,而且欧美在这两大组织中占有最大的股权和话语权,体现在美国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享有事实的否决权。由日美主導的亚洲开发银行自成立以来,一直由日本财务省和央行人士担任。

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化,新兴国家的国力不断上升。2013年“金砖五国”的经济总量已与欧盟或美国相匹敌,但是在表决权方面欧美却拒绝为这些新兴国家增资扩股,无视新兴国家在扩大表决权方面的正当请求。在亚洲地区,中国虽然已成为亚洲经济的领头羊,但是亚洲开发银行却仍然拒绝中国在亚洲开发银行提高话语权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建立新的、能反映国家经济水平的国际金融组织显得尤为紧迫。成立“金砖银行”和亚投行正是打破旧的、不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的有益尝试。同时也能提高国际话语权,通过主导亚投行,中国将正式担当起国际金融领导者的角色。

三、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现实路径

1、发展区域性开发金融机构

开发型金融是以某一个或多个国家或地区为中心,利用国家信用为基础建立的一种促进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金融形式。开发性金融在二战之后有一个比较快速的发展。历史上,日本和美国在经济发展阶段之后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而当国家需要通过对外产能输出化解产能过剩时,外汇储备恰好可以用于为国内企业的海外拓展提供融资支持。美国主导建立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本主导建立了亚洲开发银行,这些组织一方面可以支持本国的海外投资,另一方面也让两国在国际舞台上掌握了更大的话语权,这也是中国目前最为需要也最为欠缺的。

目前我们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4万亿美元。并且,国家犹存在一定的产能过剩,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我们愿意也能够主导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

(1)亚洲基础设施银行

它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总部设在北京。法定注册资本1000亿美元。创始成员国为57个,其中亚洲34个国家,欧洲18个国家,大洋洲2个国家,南美洲1个国家,非洲2个国家。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已占四席,G20国家中已占14席,西方七国集团已占四席,金砖国家全部加入亚投行。

亚投行的定位为准商业性。是按照商业规则运转的银行,以贷款为主的开发性金融机构,而不是扶贫和捐赠。不是翻版的马歇尔计划。亚投行进一步推进的方面。一是财务可持续性问题。因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商业性贷款为主的商业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为主。这个就需要关注它到底能不能维持自己的财务正常元转,而且不断地去扩大它的资金池,积累更多的利润,这是发展注意的核心问题。二是决策机制。理事会采用简单多数、特别多数和超级多数原则进行决策。

(2)丝路基金

2014年11月8日,习近平主席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上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并于12月29日成立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丝路基金是开放的,也可设立子基金。丝路基金的关键在于通过400亿美元来发挥杠杆作用,撬动更大规模银行融资和民间资本。通过丝路基金的建立,可以促进国内过剩的产能和民间资本“走出去”,实现中国真正“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丝路基金先期将以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规划投资为主。

除了这两个开发型金融机构,还有金砖开发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也同样可以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投融资支持。这两个银行都在积极筹建之中。

2、促进人民币结算和扩大互换规模

(1)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

推动人民币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结算货币,有利于我国进出口企业避免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有利于促进国内外企业投资和贸易的便利化,也有利于提高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从而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要进一步推进丝路人民币结算货币,需要集中现有的人民币稳定优势,增强经济带各国对人民币的信任度。从人民币稳定经济角度来看,包括对内稳定和对外稳定。对内价值稳定主要表现在通货膨胀率;对外价值稳定主要体现在汇率上。人民稳定还需政治稳定为其保驾护航。在现代经济格局中,一国货币要想在货币竞争中顺利取代另一国货币成为某一地区结算货币,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还需要稳定的政局、强大的政治力量和军事力量,这样才能为货币的区域化结算提供长久保障。

(2)人民币货币互换

货币互换作为货币流通的一种金融策略,其制定目的在于降低由于汇率波动带来的汇率风险,加强国家间的双边金融与经贸合作,以维护本国乃至国际金融市场稳定。首先,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签订双边本币货币互换协议,采取本币/本币互换形式。创新资本项目管制,制定有益于双方企业在进出口贸易活。其次,建立经济带互信机制。调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建立人民币货币互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国家制定相关激励政策,例如,降低进口关税、减免增值税、评级给予荣誉奖励等。

3、推进国内金融机构的国际化

一方面,有目的地在经济带积极布局各类金融机构,并促进现有金融机构发展壮大,不断完善机构体系。对开发类、特色类、产业类、贸易类金融机构的布局要向经济带区域倾斜,特别要向有条件成为区域金融中心的区域倾斜。例如,可以考虑在哈萨克斯坦的首都阿斯塔纳、在塔吉克斯坦的首都杜尚别开分银行。另一方面,加快发展地方金融产业。继续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在做优做强的基础上沿丝绸之路经济带布局,拓展业务发展空间,尤其是要支持经营状况良好的省级金融机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内跨省区发展,成为区域性金融机构;着力引进证券、保险、期货、信托、融资租赁等各类法人机构,吸引外部各大型金融机构到西部设立分支机构;有序推进融资性担保公司健康发展,大力引进会计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金融咨询类机构、金融代理服务类机构、金融技术和信息服务机构等各类金融服务中介组织,引导其规范发展,促进金融资源向西部配置。

4、加强国际金融治理以及金融监管合作

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是开放条件下不可回避的话题。本轮危机以来,二十国集团(G20)取代七国集团(G7)成为国际经济金融治理的最重要平台,G20领导人系列峰会明确了国际金融监管的目标和时间表,定期审议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进展,并确定国际金融改革的最终方案。

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中,区域性合作和新兴经济体合作盛行。特别是双边监管合作受到重视。双边机制使两国在充分考虑了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监管水平、法律制度、合作重点和政治关系等多方面因素后,综合设定两国监管边界、相关标准和操作细节。因此,双边合作较多边更加务实、更具可操作性、更能反映国别特征、约束机制更加有效。

当下,中国应深度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中国金融话语权严重滞后于开放程度,并且在对外开放过程中面临的跨境监管问题日益严峻,国际社会在跨境监管合作上对中国的期望值持续上升。

5、建立丝路区域型金融中心

现代经济是金融经济,而金融经济的核心是金融中心。区域金融中心能够汇集金融机构、人才和资金,在资金配置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合作与创新离不开区域性金融中心。相对于中亚五国,我国西部九省市在产业结构、产业规模和金融制度建设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因此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我国境内建设区域经济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更具可行性,而西安具备建设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的天时、地理、人和的优势条件。继续将西安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中心,需从发展战略、金融体系、国际化、金融环境等方面推进。

【参考文献】

[1] 黄达:金融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 任宗哲、石英、白宽犁: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3] 张承惠、陈道富:“丝绸之路”戰略中金融支持体系安排的探讨[J].研究探索,2015(1).

[4] 厉无畏、许平: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金融合作与创新[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10).

[5] 王永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金融支持研究[J].时代金融,2014(9).

[6] 李忠民、刘妍:金融支持“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战略路径研究[J].人文杂志,2014(2).

(责任编辑:赵小茜)

猜你喜欢

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合作现状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中国的中亚能源政策
“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境次区域合作的前景展望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金融大海啸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