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例急诊创伤患者优质护理体会
2015-10-21王昕
王 昕
【摘 要】目的:探讨急诊创伤患者开展优质护理的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40例急诊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17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急诊患者的总满意度为78.9%,实验组总满意度为97.4%,实验组的总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急诊创伤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不仅能够保证抢救的顺利进行,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还能够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因此,急诊抢救室应尽可能地对急危重患者实施各项优质护理服务措施。
【关键词】340例;急诊创伤患者;优质护理;体会
急诊优质护理服务,是当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胁,必须马上进行救治时,作为急诊医护人员要以最快的速度采取有效急救措施,为患者进行有效的救治[1]。同时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服务,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目标[1]。给予患者及家属及时进行指引[2],耐心的向他们解释和疏导,增加他们对治疗的信心,从而有效地缓解他们焦虑和紧张的情绪[3]。患者在抢救完后,有出现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时,医护人员要为他们做好一切生活所需[4]。选取了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340例急诊患者,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进行干预,效果十分显著,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4年12月急诊科抢救室收治了350例急诊创伤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的10例,余下340例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170例。实验组急诊患者的年齡为20-75岁,平均年龄为(39.7±1.1)岁。对照组急诊患者的年龄为19-76岁,平均年龄为(40.2±1.4)岁。两组急诊患者的年龄在年龄、性别上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措施。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的患者常规护理服务,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
1.2.1基础护理
(1)救治患者前,护理人员及时收集患者生命体征数据,协助抢救医师进行全身的检查。(2)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同时给患者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3)护理人员根据病情给予吸氧措施,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吸氧。(4)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及时请专科会诊,协同拟定抢救治疗方案。(5)运转到相应的科室进行后续的治疗。
1.2.2优质护理
1.2.2.1 拟定优质护理服务学习计划,提高护理人员的优质护理意识。根据急诊科特色制定“急诊科创伤患者优质护理实施方案”及“优质护理考核办法”,除强化基础护理模式外,执行优质护理服务措施,推出主动化服务模式。护士长和抢救组长负责监督护理人员的仪容仪表和服务态度改善状况,落实急诊抢救制度和岗位责任,每周反馈总结。
1.2.2.2 组织对急诊创伤患者预检分诊、创伤评分、救治流程以及急救技能等相关培训。要求护士在主动迎接患者的同时分秒必争地快速评估伤情,使用ABBCS法检查患者,早期、动态的监测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评估患者的危重程度,识别与救治危重患者。按损伤严重评分标准,在急诊科开展分区分级护理,合理分流患者,迅速果断地处理威胁患者生命的伤情,提供开放气道、建立静脉通道、包扎、止血等急诊处理和有效的急救护理服务。在细节上多关照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在急救中维护患者尊严,从而保障急诊工作有序顺利进行。对危重患者遵循“先抢救,后收费”的原则及时开通绿色通道,提高了救治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1.2.2.3 抢救室固定年资较高,临床经验丰富,经规范化专科培训合格的护理人员。科室制订科学可行的护理人员紧急调配制度和上报流程,以应对突发群发外伤事件的发生。采取新老帮扶,弹性排班制度,保障抢救组护理人员休息时间,避免因长时间工作状态造成工作上的失误。
1.2.2.4 关注院内每个环节的衔接,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医务人员全程陪同检查,帮助送检标本,护送到专科并做好交接和记录。提供院内转运通道快速规范的优质护理服务,有效缩短危重患者在抢救室的停留时间。1.2.2.5 护理人员对急诊创伤患者不仅做到救治迅速,服务周到外,还应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消除紧张、焦虑情绪,提高对抢救治疗的依从性。
1.2.2.6 制订落实奖惩制度,量化工作量并与绩效挂勾建立有效地激励机制,以提高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对于工作表现的医护人员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奖励,从而持续提高护理护士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
1.3总满意度评价标准
对急诊患者在48小时内进行电话回访,对急诊抢救室护理工作进行打分。总分为100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70-80较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最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非常满意的急诊患者有150例,较为满意的15例,不满意的5例,总满意度为97.4%。对照组非常满意的急诊患者有120例,较为满意的10例,不满意的40例,总满意度为78.9%,实验组的总满意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满意度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较为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实验组 170 150 15 5 97.4%
对照组 170 120 10 40 78.9%
注:两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急诊抢救室是医院内挽救患者生命、改善和恢复其器官功能、提高预后生存质量的第一站,也是医院所有科室中最容易产生医疗纠纷的科室,因此对急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于抢救患者生命,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能力以及规范化学科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贺轶锋对在急诊室内进行抢救的危重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服务,临床效果十分的显著,有效的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减少了对患者构成生命危险的因素[5]。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总满意度为97.4%,对照组总满意度为78.9%,实验组的总满意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且2014年全年急诊抢救室没有因为急诊抢救护理发生1例医疗纠纷。因此,目前,能够提高急诊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与贺轶锋采用的护理服务效果一样,减少了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的因素,均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
综上所述,急诊抢救室内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不仅能够保证抢救的顺利进行,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还能够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患者的满意度,因此,在急诊抢救室内对创伤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值得在急诊危急重症患者中推广实施并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劳贤邦.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抢救室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08(14):29-34.
[2]彭春凤.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抢救室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2014,18(11):37-39.
[3]张晶.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抢救室的实施与效果[J].当代护士,2012,18(17):37-44.
[4]许笃行,李建国.优质护理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探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3,14(25):36-38.
[5]贺轶锋.急诊患者优质护理的实践效果和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9(12):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