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悲惨世界》谈雨果的女性观

2015-10-21林丽华

作家·下半月 2015年11期

摘要 《悲惨世界》是法国著名文学作家雨果的巨作,讲述了生活在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社会最底层的人们遭遇的不幸,体现了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然而,在小说中,女性生活的描写占据了重要比例,代表人物也很多,每个人的命运和性格大不相同,但她们的悲惨生活却十分相似,小说将作者雨果对当时社会制度下女性的深切关怀表现得十分透彻。因此,本文从《悲惨世界》对雨果的女性观进行了具体的阐释和分析。

关键词:《悲惨的世界》 雨果女性观

雨果花费了30多年的时间才完成的文学作品,是雨果最重要和最典型的代表作之一,对西方文学界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国内对于《悲惨世界》的研究很多,但是关于作者雨果的女性观的相关研究却甚少。所以,本文从年轻美丽、恭顺和贞洁三个方面对雨果的女性观做了具体的阐释。

一 美丽

《悲惨世界》中对芳汀和四人帮,珂赛特和爱潘妮及芳汀和德纳第太太等不同女性形象的描述,可以明确体现出作者雨果对女性评价体系中美丽的关键性,雨果几乎把小说中所有正面形象的女性都描述地很漂亮,芳汀和珂赛特就是典型代表。将女性想象成美丽的女子一直以来都是西方文学的传统,雨果也延续了这一传统思想,看起来似乎是传承,甚至算是一种内在强化。但实际上这种过分渲染对于女性心理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因为过分强调美丽,会使得女性更加注重外貌,甚至为了使自己符合年轻美丽这一要求,逐渐丧失自我判断能力。小说中的珂赛特在被冉阿让拯救之前,生活非常地艰难,对于自己的长相也有自知之明,然而,珂赛特对于自己的命运是有一定想法的,至少她懂得用自身的能力来思考。可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珂赛特发现自己长得很漂亮后,就开始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梳妆打扮,且一直沉浸在周围人的赞美中。至此后来的珂赛特除了美丽的外貌和盲从的内心,就一无所有了,当初那些命运意识也不复存在。

当美丽逐渐成为评价女性的标准之后,男性也随之产生了想要获得漂亮女性的虚荣心,而漂亮的女性也总是想要以自己的外貌获得更多男性的喜欢,这就致使女性整日为了变得美丽而大费心思,渐渐忽略了内在修养。不仅如此,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女性对男性的依赖和附属,逐渐丢失了自我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冉阿让在解救了珂赛特之后,整日让她呆在房间中,珂赛特只好无聊地梳妆打扮,尽管没有人欣赏,她依旧享受着打扮的过程。这渐渐使得女性开始过于重视自己的外貌,想要通过外表来获取婚姻,以此提升社会地位,她们的唯一目标就是通过给男性以感官上的享受,取悦他们。就像珂赛特和马吕斯的恋爱以及婚姻,除了有冉阿让的金钱支持,珂赛特只有美丽的外貌,这就造成了她在这场婚姻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虽然马吕斯总是说珂赛特是他的心肝宝贝,但实际上,珂赛特就连在储藏室为冉阿让争取一席之地的权利都没有,即使这样,珂赛特依旧没有醒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艰难处境,因为她最关注的只是自己的美丽外貌,她始终以为只要漂亮就能一直吸引马呂斯的注意力。

造成女性过分注重自己外表的主要原因就是女性在经济上没有独立权,始终附属在男性身上。《悲惨世界》中的芳汀和四人帮的其他三个女性的就是最典型的代表,雨果在小说中描述到了,贫穷和爱俏对漂亮姑娘有着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两者的存在使得那些美丽的女性逐渐丧失了自我评价的能力,不仅如此,在她们失足之后,人们会落井下石,这些描述进一步表明了作者其实早已发现了美丽和贫穷之间的紧密联系,即贫穷促使美丽的女性慢慢走上了出卖身体和灵魂的道路,但是雨果并没有意识到是所谓的美丽促使她们主动放弃了身心,渐渐走进了困境。作者在小说肆意强化四人帮的年轻美丽,以此加强男性和女性对漂亮的渴求,并在小说中明确塑造了一个以美色获取全面胜利的女性形象,就是珂赛特,这样的胜利给了许多女性希望,雨果却没承想自己的美好愿望将会造成极具毁灭性的严重后果。而且,也正是美丽这个评价标准的存在,男性和女性之间竟逐渐形成了一种十分默契的支配和被支配的不平等状态,如果这种不合理的评价标准一直存在,长期下去男尊女卑的社会格局永远都无法被改变。雨果的《悲惨世界》不但没有减缓这个问题的加重速度,反而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推进”作用。

二 恭顺

《悲惨世界》中的正面女性人物形象除了年轻美丽,还有一个共性就是恭顺,芳汀、珂赛特、修女和女仆都是如此,这种女性对男性的恭顺是男女不平等的一种典型表现。而造成女性顺从男性的主要原因既有经济和理论,也有社会习俗和心理等,它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相互之间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在经济上,当时社会女性的追求就是婚姻,家庭主妇,没有经济来源,完全依赖于男性,这使得她们的社会地位变得更加低下,更加恭顺于男性。芳汀在依靠托洛米埃失败之后,就转战依靠自己的劳动,可是不管她多么努力,依旧无法维持基本的生活,以至于后来对冉阿让和沙威呈现出一副乞怜的状态。在家庭和社会中,女性想要自我发展却到阻碍,主要是由于男女不平等的封建制度造成的。芳汀为了生存,只找到了一份普通女工的工作,这样的城市生活还算是幸运的。在当时女性的工作基本上都是非常低贱的,报酬更是微不可见,所以始终无法实现经济上的独立。

在理论上,男性一直想要确立自己对女性有着决定优势。而且从古至今不少思想理论家一直坚持寻找能够证明男尊女卑的有力依据,并希望这种观念可以深入人心,这样的理论方式看起来更加恐怖。雨果实际上一直充当着和那些思想理论家一样的社会角色,只是他的说教始终都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中实现的,并没有思想理论家那么直观表面。在《悲惨世界》中,马吕斯和珂赛特之间有一场非常强大的吸引力,使得珂赛特完全处于本能地完成马吕斯的安排和愿望。她一直顺从着她的丈夫,甚至不需要马吕斯表明任何的指示,珂赛特都能感受到来自丈夫的压迫而盲从和恭顺于他。珂赛特对丈夫马吕斯这样的恭顺,她正是雨果极力赞赏的女性人物形象之一,所以说雨果对于男性在理论上占据优越性的理论传承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在社会习俗上,其中包括宗教和文化两方面,在西方国家男尊女卑的宗教思想一直被深信不疑,《悲惨世界》中卡汝福对妹妹和表妹的感化是最典型的代表,宗教的光环使得她们完全拜倒在主教下,甚至不惜放弃了自己一生的幸福,成为了卡汝福的女仆。而宗教的权力始终掌控在男性的手中,而且在女性眼中必须遵循的规定,却是主教可以随意更改的。在这一切因素的影响下,女性已经逐渐成为了男性所期望的样子,美丽、恭顺、贞洁这些女性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并被当作一种文化常态保留了下来。不论是在艺术上、文学上、语言使用上,还是社会制度和社会教育上,女性都要受到男权的限制,《悲惨世界》中珂赛特的经历可以看出,作者雨果将这种男尊女卑的畸形文化传承得淋漓尽致。而在心理上,男权制度对男性和女性的影响都十分严重。女性的自卑和仇视心理几乎体现在了每一个女人的身上,这样的思想在男性的描述下,就加深了女性这种相互虐待的心理。《悲惨世界》中,卡汝福的妹妹、珂赛特的经历,再加上芳汀身世揭秘时,引起的维克图尼安太太的嫉妒,揭示了女性之间相互嫉妒和仇视的心理状态。雨果在小说中的有一句话意味深长,“女子宽宏大量的一种表现,就是退让顺从”,其将雨果的恭顺女性观念体现得十分透彻。

三 贞洁

贞洁是雨果自己小说中女主角的特定和必备品质,雨果在小说中特别强调了女性对贞洁的意识,有着一定的说教性质。贞洁观念实际上对于女性而言是非常不公平的,因为它只是单纯地针对女性,却与男性无关,就像是男人自律是高尚的品德,而女性自律就是理所应该,这样的双重标准是很不公平的。对于雨果来说,贞洁是一种不可及的梦想,带有明显的幻想性。雨果同时还宣扬了与贞洁相关的母性,对贞洁和母性的全力渲染,必定会导致产生诸多恶劣的后果。

过分地强调和重视贞洁观念一直都是不够人性化的,其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实际上一些女性主义者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也已经尝试从理论上进行揭露和剖析了。但是在西方国家存在着一大经典思想,即将异性之间的爱情看作是一场会致命的厄运,甚至被认为是人和家禽、兽类的不伦理结合。在中世纪的时候,有一種非常坚定的信仰,就是带有性成分的爱情本身就是一种难以被社会接受的罪孽。在《悲惨世界》中,珂赛特和马吕斯的爱情实际上是作者雨果的想象,他将珂赛特和马吕斯的约会安排在了一个非常安静隐秘的花园中。但是在描述了他们之间的初吻之后,却又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开始强调他们的爱情是多么的纯洁、干净,在这一次接吻后,珂赛特和马吕斯就定了终身。雨果在《悲惨世界》中的描述,十分贴切地描写出了贞洁,而这样描述下的贞洁或多或少都会让人产生巨大的怀疑,然而雨果始终坚持贞洁的心理表现的也十分明确。这样过于极端化的强调,其实是有一定根源的,在古代的宗教神话中,女性的性功能一直被视为是不纯洁、不干净的,这样的思想观念经过长久的历史发展早已逐渐深入人心,牢不可动。而文学在女性性功能的恶意表现上也有着很大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对女性发生性行为即是女人淫荡的扩大描写,从而造就了一种女人似乎天生就很淫荡,不守妇道的现象,当然雨果在这一思想观念的继承上可以说是功不可没。这样无疑就直接造成了女性之间的相互怨恨和嫉妒,在小说中辛朴利思本来对芳汀充满了鄙夷和嫉恨,后来在了解了她的真实身世之后态度开始有所改善。

和贞洁相关的就是母性了,在《悲惨世界》中母性是雨果一直都比较推崇的优秀品质,但是事实上,在雨果的描述中母性一直很难被具体界定,但是其中心思想却是,不论在怎样的情况下,女性都有成为母亲的权利和义务,也都有养育孩子的责任。芳汀就是这样的一个母亲,就连德纳第大娘也因为母性得到了赞美。芳汀如果不是在偶然的情况下怀孕,那她的命运也就不会这么悲惨,而托洛米埃的不负责任是直接将芳汀推向深渊的主要因素。从女性的角度来看,女人应该有掌握自己身体和灵魂的权利,也有选择生育的权利,而孩子就意味着对母亲自由的约束,所以想要改变女性的社会地位,就必须拥有做母亲的权利。其实,雨果对贞洁和母性观念产生了一些歪曲,但是却在女性读者中起到了很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妇女解放运动的进程。

四 结语

《悲惨世界》是雨果的一部伟大著作,从出版至今受到不同时代的影响,分析和解读也各不相同。从女性主义方向进行研究分析,可以发现,《悲惨世界》是一部人道主义的文学著作,主要是因为雨果没有从女性本身对女性进行关注和探究,而是以传统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为延续点,表达了作者自己主观上的同情和美好化,这就使得作品表面上的人道主义不再十分明显。但是实际上,《悲惨世界》是作者雨果的一部最能表现人道主义精神的文学作品,其中明确表现了雨果年轻美丽、恭顺和贞洁的理想女性观。

参考文献:

[1] 万春:《〈悲惨世界〉:对社会与人生的人道主义关怀》,《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2] 吴小英:《试析〈悲惨世界〉的叙事特色》,《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3] 陈鹏:《〈悲惨世界〉中的温暖灵魂——冉·阿让形象解析》,《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第7期。

[4] 王慧华:《父爱如山——〈悲惨世界〉的另一种读解》,《考试周刊》,2013年第A4期。

(林丽华,赣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