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对三维目标的实际应用
2015-10-21窦巧英
窦巧英
【摘 要】阐述三维目标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贴近生活,创设和回归生活情境;通过对知识进行学习、转化、迁移及巩固,促进整体学习策略的实现;将实验还给学生,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养成。
【关键词】高中化学 三维目标 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B-0024-02
教育将促进人的综合发展作为最终目标,而针对新课程目标来讲,其将学生适应未来发展及现代生活需要作为基本目标,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方面的和谐统一作为追求的标准。三维目标的要求作为一种具有整体性的知识观,其也代表了教学目标从以往的知识中心转变为以学生自身发展为中心,从传统的对知识技能的注重,转变为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本文以高中“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 氯”为例,对在实际教学当中,如何有效、合理地对教学策略的构建进行探讨,并就实现三维目标阐述自身体会。三维目标对新课标改革的相应要求给予充分体现,其将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整体的人”的观念的全面发展进行特别强调,对学生身边的生活世界及环境予以回归,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基础学习方式。
一、贴近生活,创设和回归生活情境
化学知识源自于现实生活,并在生活当中得到运用。针对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实际状况,将其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结合,以此作为出发点,有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在刚开始上课时,利用多媒体将“结晶后海水盐在地球陆地上予以平铺,陆地将会在原有高度基础上平均升高145 m”的事实依据予以展示,以此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将学生进行分组并讨论,将氯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富集”形式给予展示,指出其相应的主要价态为-1价。为接下来学习气化学性质奠定坚实基础。将“氯气的物理性质”引入课堂时,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讲一讲有关氯气的性质,如介绍纳粹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规模使用毒气(Cl2)对英法联军实施攻击的历史事件;或者介绍2005年发生的氯气泄露事件,说明这次泄露事件发生后,给当地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及对人民群众所造成的重大伤害。通过对上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进行介绍和分析,学生就会对氯气的主要物理性质进行直观了解,并能对氯气的物理性质进行总结,得出结论。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分类及理解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深层分析和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和应用化学知识的习惯,提升学生对生活当中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能力。
在本节课当中,“氯气与水反应”是本次教学的重难点,此内容可把“在自来水当中存在刺激性的气味”作为切入点展开分析,通过现实生活当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对案例产生相应的疑问,从而引导学生提出相应具有探究性的科学问题,即氯气在水中的熔解过程,是不是只是一种简单的物理熔解过程?还是具有一定化学变化的过程?伴随着这些问题的思考,为接下来的后续学习创设相关条件和路径。
二、通过对知识进行学习、转化、迁移及巩固,促进整体学习策略的实现
针对知识和能力的实现过程来讲,其实质上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过程与方法两维目标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内涵。利用广义方面的知识对理论进行加工,而对知识的学习需要经历诸多阶段,诸如迁移与应用、巩固与转化等。这虽然是相关学习者自身的内部行为,但是它仍需要相应的外部手段来对它进行深化和转化。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诱发和促进学生在新知与旧知之间进行迁移与转换,对学生的知识界面予以扩宽,对其认知结构进行优化,促进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在对“氯气的化学性质”进行教学过程中,先将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给出,引导学生对氯的存在价态:-1价进行回想,并结合此内容对相关的还原剂、氧化剂及氧化还原反应等内容进行回顾,利用分组讨论方法集思广益,对氯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和推断。对此部分的知识来讲,其内容是学生已经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针对这些“旧知识”,可以放手让学生对它进行完善和巩固,然后推断、预测新规律和新现象,实现将旧知识转化和迁移至新知识上。此种方法不僅对学生学科知识的整体网络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能够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针对相关“氯气用途”及“氯气与碱的反应”等知识内容,让学生通过对刚刚获取的“氯气与水反应”的知识来学习,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巩固知识,学以致用。 (下转第28页)
(上接第24页)
三、将实验还给学生,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养成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学科的基础形式,同时也是学生获取相应知识及对化学知识予以检验的重要方式,通过科学探究策略的不断应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实验探究能力。例如在本节课“氯气与水的反应”环节,当对科学问题予以提出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氧化还原及原子守恒等知识,对水与氯气之间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行猜测,针对所出现的不同的猜测结果,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相关知识进行实验验证,促进学生在实际的问题解决当中,对氯水与次氯酸方面的知识进行掌握。利用“提出问题、化学假说、实验验证、科学论断及应用交流”的基本方式,将上述当中的假说和实验验证作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对可能出现的化学反应现象进行猜测,并对自身持有的意见予以表达,然后进行科学论断。这样做不仅对学生的实验探究及知识迁移能力得以充分培养,而且对学生表达交流及科学创新能力也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学生之间能够通过这个途径取长补短,使其合作能力及精神得到提升,养成积极实践的习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针对“氯气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氯气的化学性质进行推断和分析,然后通过相应的分组实验及演示操作,让学生对实验进行认真观察和比较,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然后总结、交流、思考概念的本质、实验现象及实验条件。也可以通过分组实施自主实验,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化学实验当中。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要对其给予相应引导和肯定。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还能促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实验的基本技能,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及化学现象的本质特征。与此同时,学生通过详细记录与交流可使其科学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促进学生化学学习自信心的提升。学生之间通过合作探究,突破难点,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掌握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最终获取相应的学科学习能力。
三维目标的三方面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知识和能力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过程与方法方面来讲,是其二维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和基础,而过程和方法又是其余二者的重要桥梁和中介,而最后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其余二者的重要归宿和升华。三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及互补的作用。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对其进行不断反思和研究,对教学策略进行不断创新和完善,促进三维目标在学科教学中得到落实。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