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实践课程的研究
2015-10-21张湘宁
张湘宁
摘要:自独立学院脱离母体学校独立办学后,其专业实践课程一直处于摸索阶段,本文以国际贸易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独立学院的实践课程设置现状,根据学院自身情况、学生能力的发展及社会对外贸人才素质的需求,提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实践课程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国际贸易 实践课程改革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所催生的产物,为了使其更加规范化,教育部提出将于2013年完成独立学院的改革,并指出了独立学院继续作为独立学院存在、转民办高校、撤销或合并的3条“出路”。截止到 2014年,独立学院数量由原来2012年的303所缩减到283所,要想在改革的浪潮中生存,就必须走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培养方针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是面向企业培养所需人才,不仅要求具有过硬的专业操作技能还要有沟通、谈判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本论文以国际贸易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为切入点,探索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实践课程改革。
一、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实践课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的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都是借鉴于母体学校,而大多数母体学校多为研究型大学,其人才培养目标以学术科研型为主。而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以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主。所以从课程设置上的弊端也日益显现,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教材建设相对滞后;校内外实验室及实践基地的不完善;缺乏具有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等诸多方面。
(一)课程设计不合理,实践课程少
独立学院的母体学校课程体系重在培养具有研究能力的学生,课程设置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而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多面向实际操作应用性强的岗位。同时毕业前需要考取很多相关从业资格证,例如单证员,报关、报检等。而学校课程体系中基本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在校期间学生必须掌握的实践环节较多,在合同磋商的每一个环节里,又涉及到很多的贸易术语、物流运输及保险、商品的检验、货款的收付以及索赔等。而现行课程主要以理论介绍为主,同时知识点交叉性强,重复率高,实践操作性少,多数包含有少量实践课程的专业课,实践部分都是在课堂内由任课教师通过类似调查报告,小组作业等形式完成。
(二)教材建设相对滞后
独立学院成立时间不长,课程体系和教材缺乏完整的规划,基本照搬母体学校教材,从而导致与独立学院培养的目标严重脱节。同时,又必须与传统的高职院校有所区别,不能过于单纯职业技术能力的培训。另外,市场上缺乏比较有权威和系统的教材指导,从而导致实践课程无法得以实施,基本上都是由老师自己独立负责完成,从而缺乏连贯性。
(三)独立学院脱离母体后实践基地和模拟实验室处于空白
自教育部颁布要求独立学院要有独立的校区和办学规模,逐步自己授予学历学位,对独立学院的发展建设面临严峻的考验。大部分独立学院新校区远离市区和母体学校,具有自己特色的实践基地和模拟实验室的构建中一直处于空白。如何建立具有独立学院自有特色的实践基地和模拟实验室是关系到学院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购买什么样的软件,采取什么样的实践方式,跟企业如何合作,建立什么类型的实践基地,如何有效的让学生接触到最真实的国际贸易一直都在摸索阶段。
(四)缺乏具有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
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基本由母体学校专职教师,返聘退休教师及新毕业的研究生组成。而其中新毕业的研究生成为独立学院的主要师资力量。这种师资队伍的构成不利于专业实践课程的指导。母体学校及返聘退休教师主要从事学术研究和理论教学工作,而新毕业研究生更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因此对国际贸易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缺乏对实践课程的深入了解。
二、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建议
(一) 調整新的课程大纲,避免趋同化
在具体改革实施计划中,重点探索国际贸易课程现有体系的不足,分析每门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尤其针对带有实践课程的科目,实行整合优化。加强课程的弹性化,在以本部教学大纲为指导的前提下,增设具有独立学院自身特点的实践课程,例如每个学期可以开设4个课时专业讲座,创业实践等类型的课程。同时鼓励老师根据自己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教材的编写。
(二)实习和毕业论文相挂钩,“三明治”模式实习试点
为让学生能在真实的外贸环境中磨炼,能为他们更好的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和学习方向。可以采纳国外新型大学设置的“三明治”课程培养方案,以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作为试点,大三下学期设置为半年实习,然后再回到学校继续学习专业课程,针对社会实践中的不足和实践,在一边增强理论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在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和实习相挂钩。
(三)创新型实践基地的建立和模拟实验室的构建
建立校内仿真型、情景模拟型国际贸易实验室,将软件训练与实物操作相结合,仿真模拟与创业实践相结合的模式。鼓励学生创业,同时建立校外校内的实践基地。一方面与企业积极合作,同时建立校内自己的贸易基地,与当地政府联合成立自己的进出口贸易公司,既帮助当地实现经济贸易的发展,又同时为学生提供真枪实弹的练习场地。
(四) 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
实验室的搭建和实践基地的建立,必须要有一支自身具有实践能力的教师团队。学院可以定期设定指标分批派遣教师下企业进行实地学习和考察,及时了解外贸最新市场动向以及在实践操作中最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丰富在课堂教学中实际案例的讲解,引导学生完成各个项目分析和实际操作。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研究课题,逐步建立具有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自身特色的实践体系。
(五) 校企结合,调研已毕业学生的工作反馈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暑假社会实践,平时兼职等校外实践的机会。聘请企业专家开设讲座,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了解,让学生了解掌握最新的社会动向,为今后的职业规划和选择做出定位。同时有效利用已毕业的学生资源,可以组织师兄师姐对在校的师弟师妹们进行经验交流会,及时反馈最新外贸市场情形及实际操作中的经验进行分享。
参考文献:
[1]王杨丽.独立学院课程体系改革的几点思考.科技向导,2011,(17).
[2]寇晓慧.探讨优化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社会需求导向下的国际贸易课程设置学园,2011(10).
[3]韩军,冯小玲.应用型本科创新型国际贸易实验室构造研究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2).
[4]张宇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和应用性人才培养-以英国大学商学院为例.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