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络媒体优势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15-10-21伍婷婷
伍婷婷
摘要:网络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掌握网络媒体优势,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网络媒体优势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开展媒体素养教育,正确引导大学生个体价值取向、成立一支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关键词:网络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随着网络、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在网络媒体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当代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交流和娱乐。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16号文件强调:“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网络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服务,优化网络环境,适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增强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效益,利用网络媒体优势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网络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概述
1.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影响
网络媒体的诞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添了很多新颖的内容,大学生通过微信、QQ、微博等网络媒体能够充分了解到国家及世界发生的时事政治,伴随着大学生接受知识的快速有效和宽泛多元化,各种负面内容也随之扑面而来,如社会现象的极端化使得大学生逐渐形成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等不良思想,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政治倾向、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网络媒体的时代背景下,需要教育者们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思想道德、主流意识形态等。
2.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多样化,主要包括讲解、报告、谈话、讨论等。而这些方式无非是教师单方面一味的向学生灌输或重复课本上的内容和知识要点,教师和学生之间几乎没有互动性,逐渐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失去兴趣。网络媒体的出现,促使学生表现出了两面性,在老师面前更多的表现出被动接受,对于自己无法理解的知识点,他们更愿意课下去网络上寻求答案而不愿意在课堂上请教老师。对于无法接受的观点或意见他们不愿和老师面对面交谈,更多的会选择通过网络媒体去表达,以求达到共识,即使有问题需要请教的情况下也更愿意选择QQ、短信、微信等方式进行交流,这就使目前这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受到影响。
3.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获得知识的途径多、内容广泛,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们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创新教育方式,特别是对于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同志,一个案例应用多年的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知识需求。网络信息的多元化、中西方文化及价值观的碰撞和矛盾,大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灌输,在网络媒体的迅速传播下,变得更加直接了,打破了教育工作者在知识传播和接受信息中的权威地位。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重教育、轻实践,没有与大学生建立一种互动的关系,不能及时了解到大学生们想知道什么、有什么爱好,思想上有什么问题等,故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对思想上的深层次问题把握不准,最终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利用网络媒体优势构建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1.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在网络教育中,信息量大而全是信息传播的优势,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及其他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先进技术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地描绘和展现,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发展,将复杂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生可以眼见其形,耳闻其声,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认识活动,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可以模拟现实环境,甚至师生无须见面,就可以利用网络讲座、E-mail、BBS等信息技術进行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师生之间的及时交流,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网络媒体上的内容可以直接通过下载、上传迅速地传播,并且传播范围广,不受空间限制,只要可以上网的地方,随时可供浏览阅读,而且可以将文字、声音、画面完美地相结合后作为永久性资料利用网络空间或电子设备保存,以用于重复观看和传播。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16号文件中指出:“各类网站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发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高校官方网站应利用网络优势充实思想政治资源,吸引学生提高点击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
网络媒体交流的特别:自由、平等、开放。在互联网构建的虚拟环境中,对自由表达形成障碍和约束的社会禁忌减少了,网民们在交流时,双方都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平时受压抑的思想可以一吐为快,平时不敢表现的行为可以恣意释放,它给上网者的心理带来一种为所欲为的快感。网络媒体的开放性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更广泛的知识,所获得的即时新闻类别以及资源信息比老师了解的还要多,所以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辅导员、班主任或思政教师应利用网络媒体给予学生准确的引导,创新教育活动,针对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利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思想政治相关专业知识。
学生利用网络媒体具体资源共享,自主选择的特点,应充分利用这个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制定教学任务,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相关的内容进行筛选,选择对他们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交互式教育,多倾听学生的需求,改变以往固定的课堂式传授教育。同时,可适时地让学生选择教学内容,开展由老师指导,学生实践的课题,让学生参与课堂,在搜集资料中学会知识分类,在分享知识中学会梳理知识结构,达到理解记忆,实现双向教育的目的。
3.开展媒体素养教育 正确引导大学生个体价值取向
网络媒体是充分尊重个体自由的平台,其发布言论的匿名性、开放性,借助传播学中著名的“沉默的螺旋”理论——表现在网络论坛中就是意见趋同的多数网民的意见,会对网络舆论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网络上的负面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这就需要在学生团体中多挖掘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在班级中有正面影响力的学生,在负面信息来袭时,他们能迅速发出正能量的声音,以此来引导和感染周围的学生形成正面的思想认识,培养他们成为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流意识的“意见领袖”,时刻与国家政治方向保持一致,提高大学生使用网络媒体的素养,协助辅导员及班主任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4.成立一支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网络媒体思想教育工作队伍,要善于依靠思想政治工作和网络技术两支队伍力量,统一协调思想教育工作队伍和网络技术队伍的分工合作,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大学生、辅导员和思政教师是使用网络媒体的主体,也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主体。当代大学生使用网络媒体的种类广泛,相互关注的好友众多,因此,辅导员、思政教师首先要通过网络媒体与学生成为QQ、微信、微博好友,构建与学生网络交流的平台,与学生实现网络互动。QQ、微信、微博是学生和教师群体中使用比例最高的媒体,但往往两者之间互动较少,更多的是学
生单方面的自主交流平台,辅导员可以通过QQ建群、讨论组、微信好友、微博互粉等方式,充分发挥网络内容的引导功能,熟知大学生之间的流行语句、词汇、口头禅等,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以此掌握学生真实情况。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网络技术和素养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对网络媒体的建设和管理能力,大学生经常会通过QQ个性签名、微博等来发表目前的所思所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这些网络媒体及时关注大学生的思想波动,特别是当他们反映也不良动态时,可以及时通过灵活手段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对人和事产生正面的认识,依托网络媒体引导大学生以积极正面的态度关注新闻事件、参与社会热点问题讨论,引导大学生营造健康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 唐风.读网时代——2008启示录[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8.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3] 程洁 张健.网络传播学[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
[4] 黄永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