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2015-10-21徐夕人
徐夕人
摘要:高职院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场所,同时也面临着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严峻挑战。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明确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提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以期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社会培养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使学生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严峻挑战。因此,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正确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培养出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
1.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问题分析
据有关教育工作者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1],大多數高职学生都会面临一些相似的心理困惑,例如,异性交往导致的失落,人际关系交往导致的抑郁,学习压力导致的焦虑等心理问题;而女生的心理问题较男生更为明显,尤其是焦虑和人际关系方面[2]。除此之外,来自地域偏远的学生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相比,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以上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亟待提高,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面临严峻的考验。
1)学习问题上容易产生焦虑或自卑。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是未升入本科院校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其中小部分人由于高考发挥失常导致落榜,但他们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希望在高职院校努力学习争取优异的成绩,以期将来进一步深造,所以他们会对自己日常的学业表现更为关注,在人际关系方面不会随大流,如果与自己的预期表现有差距,就很容易产生焦虑。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弱,考虑到高职阶段并无升学压力,有些人不求上进,连基本的学习和考试都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因此很容易出现自卑等不良心理。
2)校园生活上表现出冷漠或抑郁。绝大多数高职学生是独生子女,在高中阶段习惯于家人的保护和照顾,大多也还是靠父母提供经济来源。进入高职院校后,他们需要在集体生活中学会如何相互尊重,共同生活。这也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但是部分学生以“个人为中心”的观念会与集体生活格格不入,相互攀比的现象时有发生,常常会导致与周围同学关系冷漠,久而久之,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内心的压抑和不安全感;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总感觉低人一等,不愿与其他同学平等交往。
3)个人前途问题上感到迷茫与失落。高职学生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人格发育的关键时期[3],他们往往需要获得更多的关注和鼓励。但是,由于大多数学生对高职教育缺乏客观的认识,普遍认为未来只是蓝领工人,同时学业也往往不尽如人意,缺乏足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因此很容易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产生偏差,对个人的前途大多感到迷茫与失落,容易引发一些人格缺失的负面情绪,如自暴自弃、得过且过、多疑、抑郁等。
2.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应改进传统的教育策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加强心理辅导,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正确对待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心理问题,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1)在心理上要适应学习中的新变化、新要求。一般来说,高职学生入校后在学习心理上有一个适应过渡期,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学习能力下降,导致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信心不足,从而影响学习。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高职院校应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力求新颖、生动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教师应当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专业背景,能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状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地整理,使其更立体化、生活化;其次,教师应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现身说法、辩论研讨、情景表演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心理保护技巧和实际运用;再次,建立“立体化”教学评价体系。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宜采用传统的纸笔考试模式。为了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学习效果,教师应当采用综合评价为主、客观考试为辅的评价体系,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表现、实践活动表现等,尤其注重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进步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关注自身的心理素质发展。
2)行动上要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新集体的需要。对新入学的学生要注重适应新环境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这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接触的人群密切相关。高职院校应当注重人文关怀,保持和谐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潜移默化地改善各种心理问题。首先,学校应当开展各类健康向上的活动,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缓解学业的压力,如校园运动会,艺术表演,特长竞赛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展现自身特长的机会。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加深彼此的感情,还可以使学生在健康的人际关系中得到成长;其次,学校应当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加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社团活动[4]。在专业心理咨询教师的带领下,心理社团可以宣传各类心理健康知识。社团成员来自于学校的各个专业,大多与其他学生处于同年龄段,他们往往具有类似的人生经历和心理困惑,彼此之间更容易敞开心扉,更具说服力。对于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社团成员可以及时发现,并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巧,提供相应的帮助。
3)教育方面要注重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完善学生人格。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的一贯教育方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学生在高职院校的学习生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入学期、学习期和毕业期。针对不同时期的心理困惑,高职院校应当分别进行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并请专业咨询教师帮助学生解决相关心理问题。例如,第一阶段可以及时了解新生的心理特点,尽快帮助新生适应高职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第二阶段,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专业学习阶段的心理状况,帮助他们缓解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的困惑;第三阶段,可以及时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帮助学生做好参加社会激烈竞争的心理准备。通过认真细致的心理调查与相关咨询工作,高职院校不仅可以发挥自身的教育特长,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与此同时,心理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定期开设专题讲座,介绍相应的心理健康技巧,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时,除了传统的心理咨询工作室以外,还应提供包括网络咨询、电话咨询、信箱咨询等多种方式[5]。尤其是网络平台,很适合应用于校园心理咨询工作。需要咨询的学生可以通过各种聊天软件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深入沟通,袒露自己内心的困惑,同时还不用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学校可以开通24小时的电话咨询热线,无论何时何地,学生都可以向资深心理专家敞开心扉,及时化解心理危机,完善学生人格。
3.结束语
总之,对于高职院校,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极为重要,这是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立,才能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培养学生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启山,温忠麟. 高职大学毕业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2): 92-97.
[2]徐宏俊,丁宇. 民办高职院校90后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J]. 校园心理, 2010 (5): 291-293.
[3]姜道春,薛德根. 高等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2): 115-119.
[4]涂冬侠.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社团建设[J]. 时代教育, 2010 (9): 15-16.
[5]刘旭刚, 徐杏元.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改进策略[J].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2): 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