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视角下师生关系的重塑
2015-10-21程璠
程璠
摘要:文章通过师生关系的冲突分析研究,提出了要正视这种冲突关系,并从树立新型学生观、塑造新型教师角度两大要点合理重塑师生之间的关系,另外从师生关系重塑的角度分析了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冲突 师生关系 重塑 现实意义
“老师,我知道自己错了,可是,又怎么样呢?”面对苦口婆心说道理、耐着性子动之以情后稍有悔意的学生又一次出言不逊时,我所有的冷静与忍耐几乎一下子全消失了,尽管一再提醒自己不要动怒,但不由人不动怒,但不由人不慨叹“如今的孩子是怎么了?怎么如此不识好歹?简直是六亲不认,难怪老师们都说现在的学生难教,而且师生间经常发生冲突了”。诚然,冲突与和谐、竞争与合作作为人类社会个体间、群体间相互交往和互动过程普遍存在现象,其特殊形式师生冲突与师生合作同样普遍存在于师生交往之中,然而,即使师生冲突这样一个陈旧的话题,其分析研究与论证同样具有现实指导与实践性的意义。本文仅就冲突视角下师生关系的重塑问题进行探讨。
一、正视师生冲突
师生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存差异,都有可能存在冲突。有时潜伏,有时爆发。冲突的生质、形式以及解决方式也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当前,社会变革对师生关系提出的挑战使师生冲突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了。
第一,主体意识增强。当前,人的独立人格、价值尊严、创造性和自由意志受到普遍关系、尊重和提倡。在教育中,教师“权威”地位开始“松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提升,由消极被动转向积极主动的态势日益显现。而在师生冲突中存在的“千不是,万不是都是学生的不是”的归责理念也已过时。
第二,竞争渐趋激烈。竞争加剧,节奏加快、物质生活丰富、超前消费影响一一不仅影响着社会、家庭,也波及到校园,冲击着学生稚嫩单纯的内心世界,使得其内心矛盾和困惑增多,甚至情绪紧张,焦躁不安,导致心理疾病。师生冲突的产生无疑多了诱发因素。而如果处理不当,其潜在的破坏性也不容忽视。
第三,信息时代到来。瞬息万变的信息对教育提出了双重要求。一方面,要求教育大量、有效传授知识的技能;另一方面,又要求教育为个体发展指明方向,避免被“信創良潮”吞噬的危险。而教师的知能和水平,直接影响到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维系。反过来,师生冲突解决得如何,更是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
第四,家庭结构变化。独生子女家庭成了普遍的家庭模式,过度关爱导致了“小皇帝”、“小太阳”们所特有的问题行为,如任性、自私、依赖性强、娇气、骄横、不合群、不善交际等。同时,单亲家庭、再婚家庭数量的增加,使孩子的教育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说,家庭成了学校的“对手”,师生关系也更趋复杂化。处理不好必将导致师生冲突乃至教师与家长冲突的产生。
面对以上问题,正视师生冲突,从师生冲突视角下展开研究,对于树立明晰而正确的师生关系理念,探索有效合法解决冲突的策略,大有神益。
二、师生冲突分类研究
师生冲突是社会冲突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师生双方在正式或非正式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紧张状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因目标不同而相互紧张或对立的一种紧张状态,即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明显化。它限于具有独立意志能力的成人与还待提高独立思考能力的未成年人之间,虽然在权利能力上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但年龄、能力、阅历、学识、社会环境、地位及思维、情感与个性的差异,使其观察同一事物或问题的角度发生差异,其解决问题方式也不一致。分歧发展到一定阶段,差距越来越大,矛盾越来越大,矛盾激化了,就会上升为冲突。
(一)归因分析:学生过错冲突和教师过错冲突
就学生而言,有些缺乏基本学生能力,缺乏责任感、同情心、羞耻心,当他们违纪受到批评时,随意顶撞;一是成绩好的学生,自视过高,虚荣心过强,受到批评时也会顶撞;二是学生干部与任课老师意见不一致而发生冲突;三是心理素质不稳定,自控能力差的,也容易和教师发生冲突。情绪不稳定,易将个人工作、生活中的烦恼、不满迁移或发泄到学生身上;四是教育方法不当,对学生采取居高临下的姿态,动辄训斥学生;五是处理问题失当或失误时,顾及面子,未能及时矫正,引起学生不满而导致冲突。
(二)环境划分:课常冲突和课间冲突
师生接触最多的地方一般就是在教室中,课堂上。课堂冲突多表现为纪律管理及与学生接受能力之间产生差距而造成的冲突。课间冲突一般在课间或在校外因偶发事件引起。实质上,往往是课堂冲突的延伸,既师生由于课堂上发生过冲突或由于长期的隔膜所形成的偏见、成见,在课堂外某一特定场合或环境,因某一事端而引发起来。
(三)范围划分:师生个体之间和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冲突
个体冲突是一个教师和一个学生之间的冲突,影响范围小,但对学生及教师个人产生的影响有可能更为深刻。群体冲突包括一个教师和学生群体的冲突、一个学生与教师群体的冲突、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的冲突。这类冲突常常是由于教师处事不公,激起“公愤”或由于教师的教学有错失、教学方法不当又缺乏自我批评精神而引起学生群体的不满。
(四)过程划分:持续性冲突和偶发性冲突
持续性冲突一般有酝酿、触发、激化三个阶段;偶发性冲突没有复杂的过程,大多是因教师“让步”或学生收敛不良行为而未使冲突事态继续发展和扩大。
三、冲突视角下的师生关系之重塑
师生冲突总是发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冲突。撇开个体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不谈,学生观和教师角色界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师生关系,影响着冲突性质以及冲突解决方式,进而影响着冲突结果。要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应首先肯定人的价值,从更高视点—人的本质、人的价值来审度师生关系的重塑。
(一)重塑师生关系,树立新型学生观
其一,学生是真实存在的人。学生以人特有能动性,创造和满足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并发展自己的身心,从而有可能自觉地参加与教育活动;学生是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具有独立人格,有自己的需要、愿望和尊严;学生处于学习期间,通过教育可以使其对社会、人类作出积极贡献,创造不朽价值。
其二,學生是J文展中的人。学生有自身身心发展特点,有其自身特殊性,要求和行为标准不能与成人等同;在变化与日趋成熟的过程中,其缺点错误在所难免,十分正常;由于还不够成熟,需要成年人关怀和教育。
其三,学生是“社会”的人。学生身心发展变化事关其承受现有的社会关系,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学生在将来承受社会生产力的挑战,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Z学生要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二)重塑师生关系,塑造新型教师角度。
教师不仅是教育工作者,而且还充当着“领导者”、“灵魂工程师”、“心理医生”、“纪律执行者”、“青少年知己朋友”等角色。在现实生活中,师生冲突产生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角色作用发挥得不够或发挥得失当。
1、教师的“教育者角色”,首要的、最突出的角色。其角色功能主要是教书育人,即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如何引导学生适应时代要求……
2、教师的“领导者的角色”,独特的活动角色。教师行为产生一系列领导作用,旨在指导、帮助学生成长、完成学习任务和督促学生学习,并利用集体本身的内部力量去发展一种合作关系,使集体不断进步。
3、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角色”,社会的职业期待。教师要履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除了给予学生知识和训练技有、发展智力之外,还要帮助学生解决人生方向的问题。
4、教师的“心理医生角色”。作为教师,依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采取恰当的、顺乎学生变化的对策。心理医疗者,尽管不是教师的主要专业角色,但教师也绝不是心理诊疗上的无知者。教师有责任引志和帮助学生处理好在成长过程中不时会遇到的各种新奇而又棘棘手的问题。
5、教师的“青少年角色”。教师应当把学生当做朋友,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入手,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和诚心,把教师也当成知心朋友。同时,教师不能过于热烈地扮演朋友的角色。一个过分地
把自己等同于学生朋友的教师,虽出自真诚的理解和帮助学生的愿望,但可能会因此丧失了作为一个团体指导成员的职权作用,导致工作上的失败。
教师作为一个社会角色,有其本来面目,也有其角色扮演。教师在多种工作角色之间发生矛盾时,确实很难把握角色的“度”。但作为教师,又必须努力地按社会期待的标准去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将许多角色加以融合和组织。当然,师生冲突的破坏作用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根据实际情况,一律把它归咎于教师是轻率和不负责任的。根据实际情况,师生冲突的控制权有时可能不在教师的手中,但教师可以积极主动地去把握。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认识到自己应扮演的角色,师生冲突的破坏结果就可能转化为教育结果。
四、冲突视角下师生关系重塑的现实意义
寻求有效的冲突解决策略是必要的,而必要的策略又源于基本理念的更新。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冲突在组织管理上,能导致一种富有成效和不断增强组织健康功能的结果—刺激人的探索,为导致良好的结局提供改进良策;使那些隐藏的又可能解决的问题表面化;起酵素作用,构成活跃的催化因素;使当事人之间加深了解,促使双方自身调节;有助于新规范出现。
学生社会化是一个全面体验的过程,是学生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社会化的一种资源。在学生参与的互动过程中,有竞争、有合作、有和谐、有冲突。学会合作固然具有重要的社会化意义,但冲突对社会化同样重要。如果没有对冲突的正确认识,回避冲突,那么合作也难实现。
学生的社会化发展需要一种良好的外部交流机制和沟通环境。这种环境鼓励个人情感和意见的表达,鼓励个人声音的传播。反对以身份、地位和角色的眼光来约束和压制学生。总之,学生的情感、思想、尊严得到应有的尊重,学生的心声有正常发表的渠道,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正确地认识冲突、对待冲突,一方面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冲突成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这对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无疑是有益的。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终身学习对教师而言尤其重要。但不单指学历提高或学科进修。交往、沟通和冲突管理也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事实上,冲突对教师的成长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对待冲突的态度不仅反映了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也反映了教师对待自我的态度,是教师的人性观的体现。教师在对待师生冲突问题上的不成熟从根本上说是自我发展上的不成熟。在冲突中学会管理冲突,在冲突中学会与人合作,在冲突中成长,这对教师同样是适用的。
总之,有了以上这些认识,我们就能明确: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实质上包括了师生之间的知识信息、思想感情信息的沟通,师生之间的彼此了解、期待的人际认知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互动行为。在真正的师生关系中,师生应该共同面对知识,共享人类文化,共感人格魅力,共悟精神价值。教师只有正视师生之间正常存在的差异,理解和接受学生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的个别性这样,师生之间的冲突才能避免或减少。即使发生了冲突,教师也能够把冲突引导至正确方向,化解为积极的结果。当然,这需要教师具有冷静理智的自制力,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灵活机智的解惑力、随机联系的变通力、及时果断的调控力。
参考文献:
[1]林存华.师生文化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鲍聪.师生关系研究述评[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06).
[3]孟宪菊.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07).
[4]马荣秀.谈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04(Z4).
[5]汪琯琪.谈师生关系[J].教育探索,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