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系基层党组织建设路径与对策研究
2015-10-21邵癸
摘要:加强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保证党对高等职业教育坚强领导的重要举措,也是维护整个高校稳定、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保障。专业教学团队是高职院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积极探索高职院校教学系党支部建在专业教学团队上,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主动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教学系专业教学团队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高职院校教学系党支部建设的现状分析
教学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最基层的组织,教学系党的建设的实际状态直接决定高职院校党的建设的有效性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教学系党组织设置的主要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待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和发展,组织生活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目前,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一般都在8000-12000人之间,教职工党员的数量一般在200-400人之间,党委一般下设党总支,机关、后勤、教辅部门以工作性质相近为原则,几个部门组建一个党总支。每个教学系一般单独成立一个党总支,总支下设1-2个教师(或教工)党支部和1个学生党支部。据笔者调查,江苏目前近80所高职院校,除少数民办院校外,党委系统的设置一般都采用这一模式。
(二)教学系党组织现行设置模式的局限性
教学系党总支下设教师(或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这一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党支部的性质相对单一,工作职责比较明确,支部工作考核相对简单,但它的最大不足是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不够深入,对党员的激励效果不够明显,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一是这种模式造成教师(或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两种类型党支部中教职工党员的数量相对悬殊,教师(或教工)党支部党员人数偏多,学生党支部教职工党员人数偏少(主要由学生辅导员组成),大量学生党员的教育、考察、培养和管理工作都由学生党支部来承担,大多数教师党员只能作壁上观,从而影响了学生党支部的工作质量。二是专业教学团队的组建,大量具体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工作都由团队来承担,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包括来自团队成员的和学生的)也需要由团队来承担,教师(或教工)党支部由于不可能对所有专业教学团队的各方面的状况有深入的了解,因而,工作就只能浮在表层,缺少针对性,从而削弱了党支部的战斗力。
二、高职院校教学系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依据
高职院校教学系党支部建在专业教学团队上是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基础上的发展创新,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主动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其充分的理论依据。
(一)“支部建在连队”历史经验的昭示
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队伍向井冈山进军途中,于江西永新县的三湾村,对面临着重重危机的起义队伍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通过三湾改编,党的组织在部队形成了系统,党支部掌握了基层,党对军队领导的制度得以确立。由于加强了党的领导,开始改变了旧式军队的习气和农民的自由散漫作风,部队面貌焕然一新,凝聚力、战斗力空前提高。三湾改编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在人民军队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时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二)基层党组织建设时代特征的要求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改革理论大突破,改革实践大发展,利益格局大调整,社会群体大分化成为当今中国的时代特征。一方面,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外交、军事竞争手段层出不穷,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價值观念涌入国内,对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高校大学生的冲击和腐蚀不容小觑。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内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模式日益多样化、多元化,由此引发的各种负面影响不容忽视,高职院校不稳定因素逐步增多,而且往往与社会矛盾相交织,容易成为诱发整个社会不稳定的导火线。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保证党对高等职业教育坚强领导的重要举措,也是维护整个高校稳定、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保障。
(三)高职教育发展自身规律的驱使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在办学规模、培养模式、体制机制等方面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校际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示范高职建设的步伐在一步步加快,专业改革、课程改革、教育观念更新势在必行。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高职院校大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有时还会出现学生与教师、管理工作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序。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具有的开放性决定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对强化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高职院校教学系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实现路径
高职院校党支部建设应以专业教学团队为基准,以“提高支部凝聚力,构建和谐新团队”为目标,以“提高党员实践性和示范性、加强党员教师人才培养探索、强调支部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相结合”为抓手,逐步形成新型的党支部。
1.找准党支部建设工作落脚点,支部建设与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有机统一
加强高职院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始终把搞好教学改革、科学研究、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以及日常管理等工作作为党支部工作的落脚点,使支部建设与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达到有机统一。一是以专业内容为依据,积极构建由党员专业带头人兼任党支部书记,由专业教师党员任支部委员的管理机构,形成以党员专业课程组组长为关键节点的管理模式,实现以点带面、全员参与,提高支部党员参与组织活动的积极性,真正在组织体制上强化党的政治核心地位。二是把党支部工作内容与专业教学团队的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利用专业教学团队由于教学、科研等业务上的共同性,团队成员之间联系紧密,在活动的目标、方式、内容上容易达成共识这一特点,支部在政治思想上给团队以更高的指引,有效地提高团队成员的整体素质,紧密联系群众,促使支部工作前移,促进团队日常工作的良性运作。三是不断完善促进团队持续发展的机制,准确定位,科学处理好党建工作与团队建设工作关系。支部工作要紧紧围绕团队的建设和发展,开展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完善促进团队发展的有效机制,如目标激励机制、优秀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党内激励与关怀帮扶机制、团队文化建设机制等,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2.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促进团队成员素质提升
加强支部党员的教育管理,在提高团队成员政治素质的同时,提高其业务素质。一是围绕团队成员素质提高,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载体。从学院、系部和本专业教学团队发展建设的关键问题、关键环节入手,抓准切入点,精心设计学习内容,积极开展各种活动,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实现支部工作的有效开展与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专业教学团队的优势,积极倡导学生党员教育“导师制”,导师既负责对学生党员的专业学习和职业技能指导,又负责学生党员思想认识的提高,实现學生党员党性修养和职业素质的共同提高。二是吸引符合党员条件的大学生和青年教师特别是团队骨干教师入党,改善和优化党员队伍的结构。尤其要贯彻以人为本、关怀发展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体现专业教学团队党支部特点的党员发展和管理的新机制新办法。三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团队发展。通过加强学生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扩大他们在班级、宿舍、社团、生活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达到发展一个党员,带动一批学生的效果;通过发挥教师党员在专业内涵建设、项目任务中的表率作用,影响和教育每一个团队成员,在专业团队中形成良好的氛围,引导团队向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发展,促进团队的繁荣和个人的发展,从而推动学院的发展。
3.实施目标管理与量化考核,充分发挥党支部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引领作用
在高职院校党支部建设过程中实施目标管理与量化考核制度,是
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党支部工作目标管理制度,把培养人才中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融入团队党支部的目标管理体系,坚持用完成团队教学、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和业务工作的实际效果来检验基层党支部的工作,提高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的融合度。二是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估体系,准确把握支部党建工作重点和切入点,根据支部建设和团队建设目标,制定相应的量化标准,推进党建工作标准化,保证支部工作目标的实现及持续改进,与团队建设工作“目标同向、工作同力、考核同步”,努力用科学的分析和评价体系,对党支部建设作出公正、合理、科学的评价分析,用制度促进团队党员注重党的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水平的提高,努力完成各项党建工作,以达到党支部建设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齐头并进的目的。三是积极研究出台责权利相结合的激励保障机制并切实落实相关政策,用制度调动党务工作队伍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形成党支部书记尽职、党支部委员合理分工、党员共同参与的党支部建设格局。
参考文献:
[1]朱正湖,邵癸. 高职院校党支部建在专业教学团队上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9):22-2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江苏省教育系统党建研究会课题(课题编号2013JYDJLX-YB03011)和2013年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课题编号ygy1323)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