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探讨

2015-10-21倪兰霞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5年1期
关键词:大学生能力学生

倪兰霞

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解决就业难的根本性问题就是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地方大学生就业现状,从就业准备、培养模式、就业渠道等方面,对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地方高校 大学生 就业创业 思考 建议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大学生毕业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2014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727万,2015年的就业人数进一步增大,加之我国经济增速趋缓,2015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仍难好转。由于学生数量的迅速增加,教师授课任务加重,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有所下降,难以满足社会需求。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指导服务。教育部也于近期发布了《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4]15号)并明确了工作要求。全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地方高校相对部属院校而言毕业生的竞争力稍弱。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缩短就业适应期,尽快与社会接轨,已成为地方高校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也是全社会广泛关注并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鉴于此,本文对地方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

一、科学引导,做好就业创业准备

1、树好务实的就业观念。随着高校十余年的扩招,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平民教育,大学生数量也随之大量地增加,往日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逐渐失去了头上的光环,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现实面前,大学生也不再是以前的香饽饽了。但传统文化中的轻视体力劳动者,抬高脑力劳动的劣质基因仍然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观,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大众化的就业趋势,调整自己的就业理想和价值取向,降低期望值,拓宽就业范围,树立大众化就业观就显得非常必要了。让学生认识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教育仅仅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学生进入用人单位是新的教育阶段的开始,真正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必须有一个过程,需要更加专业的职业训练。真正优秀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应扎扎实实打好基础,進入社会也能很快适应本职工作,这样的学生才最有发展后劲。

2、开展求实的创业教育。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学校可通过邀请政府部门、杰出校友、企业负责人、行业专家、专业教师为学生举办创业讲堂、经验交流、成才报告等活动,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增强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热情。通过创业知识的学习促使少数人实现创业行动,利用自己的知识、才能和技术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创立新经济实体,大学生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为他人、为社会创造新的岗位,同时实现自己的梦想。

3、提高坚实的素质基础。地方高校学生可以借助各类全国性和地方性的竞赛和比赛项目,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化学化工技能竞赛,引导学生培养创新创业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在注重培养专业素质、技能水平等硬实力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心理素质、求职技巧等软实力。大学生从进校开始就应密切关注就业形势变化,要清楚人才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然后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要认清用人单位的需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努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综合能力;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当求职失败时,也要自信乐观,要有愈挫愈奋的坚强意志。

二、注重合作,创新培养模式

1、实施“卓越”计划。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和企业可通过校企合作途径联合培养人才。配备优秀的指导老师,让考核、遴选优秀的学生适时进入合作企业的实践教学平台,推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学校可聘任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共同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切实造就一批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精深专业知识和良好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别应用型人才。

2、加强基地建设。广泛联系企业,建立更紧密的大学生见习、实习基地。让学生深入生产、社会第一线,利于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拓宽企业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途径,为实现校企产学研结合开辟通道;创建社会实践与服务基地,集聚大学生志愿者的力量,使大学生进一步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依托各类创业园优势资源,为大学生创业开辟新路子,依托完善的政策体系扶持创业,放宽准入条件,提供帮扶措施。学校可为创业园提供优质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进驻,在创业园区的孵化助推下,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业创新中。

3、优化教师资源。大学生知识素质与能力素质的双重提高,成为当今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增强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大力发挥“双师型”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三、整合资源,拓展就业渠道

1、把握优势资源。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网络的形成,生产要素的流动更加快速,缩短了各经济中心体的时空距离,扩展了各经济中心的辐射范围,这也为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地方高校应充分利用高铁优势,加强同经济中心的联系,充分利用现有的校企合作关系、校友资源为学校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学生也要通过自身的社会网络,积极开拓就业渠道。

2、搭建信息平台。地方高校可以改变原有的就业信息发布和收集的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为每个大学生建立一套信息丰富、及时准确、有互动板块成长系统,让用人单位不但可以追踪大学生培养的全过程,而且可以对学生的培养提出相应的要求,提高大学生培养的社会参入度,促进大学生培养的社会化进程,提高大学生的就业适应度,推动大学生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另外,还充分利用新媒体,如微博、微信等平台,积极快速地传递相关就业信息。

3、鼓励服务基层。希望到大城市和条件优越地区就业是大学生的普遍倾向,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鼓励大学生服务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拉平不同地区的待遇差距,为学生到基层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地方高校应加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鼓励大学生到广阔的基层去,为国家经济发展建功立业。

四、结语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是学生和家庭的个人问题,也是国家、社会、学校的头等大事,是社会安定、国家繁荣的基石。解决好大学生就业和创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培养过程,让用人单位参加到学生的成才过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22号).

[2]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

猜你喜欢

大学生能力学生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