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教师如何实现自主专业发展
2015-10-21崔璨
崔璨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自主专业发展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如何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也是教育研究者着力探讨的问题。本文从理念的转变、内容的阐释、策略的选择几方面,为实现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提出一些思考。教师要在观念、研究视角和思维方式上有所转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要提升自身人格、制定自主发展规划、不断超越、反思和完善自我,从而实现自主专业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自主专业发展
近年,国际教师教育越来越突出教师的自主发展,甚至有学者指出,在新时期,自主发展是关系到教师是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叶澜等提出“自我更新”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逐渐从教师专业社会化转向教师个人专业成长,重视教师作为主体在专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视角发生了变化。研究的视线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转变为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突出教师的主体性,彰显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理念的转变
纵观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历程,都是教育理论专家先提出理论框架,教师作为执行者学习理论,把理论运用于教育实践。教师是以被动的执行者身份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但是,教师培训也好,教师发展也好,都没有教师的主动参与,往往收效甚微。
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包括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和传递以及职前、职后的培训。这种专业发展的方式,没有意识到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说,教师只是一个教育的传声筒,按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及要求按部就班地開展。随着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改革研究的不断深入,这种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教师自主使教师从原来的教育工具恢复到人的本质,使教师逐步实现自我,不断超越自我。显然,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模式与传统的专业发展模式相比,实现了三个转变。
首先,观念上的转变。实现从“教师培训”向“教师专业发展”的转变。训练一词带有补救缺陷的意味,而发展一词则意味着所有教师都必须在其专业生涯中持续维持终身学习。
其次,思维方式上的转变。工具理性的思维方式转向了人本主义思维方式。这使教师从处于教育改革的边缘成为教育改革的主体,从把教师看作需要改造的对象和有缺陷的存在及教育的工具转向把教师首先作为人的发展,关注教师的命运,关心教师的生命意义和生存价值。
第三,研究视角的转变。群体视角转向个体视角。人是有意识的存在,这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人又是社会性的存在,存在于各种关系之中。淹没了人的个性,人也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主体性,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应该抛弃“标准件”式的发展标准意识框架,转而去发展教师个体的个性和特长,使个体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二、内涵的阐释
人是实践的存在,实践也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人类的实践具有创造性,人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创造出文化与历史的天地。因此,我们立足于教师的日常实践活动来考察教师自主及其影响因素。
1.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灵活运用知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享有一定的自由。“教师的自由是指教师在教育中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教育内容,按照自己的理解对学生讲解教学内容。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涉及教育过程和选择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进行独立的评价等。”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指教师应具有进行批判性反思、探究性决策和独立教学的能力。它要求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对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改进策略提供明晰的理论解析,进而创造出基本的教学原则。这时,教师的思维和行动是不受外界压力干扰的,但是此时,教师需要承担一定的角色身份和社会责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自主是教师在明确国家赋予的权力范围内,发现制约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并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支持,以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中履行教师的社会义务。
2.在日常学习中不断获取资源,充实自我,以便创生知识
按照终身教育的理念,学习是贯穿于人一生的活动。大部分时间教师是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出现的。教师作为学习者,也需要在教学工作之外进行持续的自我学习,以促进自我专业成长。教师在学习上的自主指的是教师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各种学习资源,也能通过系统的调查、反思和研究性实践等方式检验专业知识的合理性并创生新的专业知识。在这里,教师是学习者、意义的解读者和教学研究者。
3.在平时活动中自我研究、自我实现、自我超越
教师在平时活动中的自主就是教师在平时对自己的专业发展的一种自觉和自律行为。自觉指的是教师能自觉地对自己的发展负责,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进行反思,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进行规划、设计、实施、评估和反馈。并能自觉地遵循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计划、途径,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自律指的是教师通过实施自我管理,使自己的发展行为有目标、有组织、有效率。
教师首先要正确、客观认识自己专业发展的过去和现在的状态和水平,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建立合适的长期或短期目标,如学历进修、职称晋升、学科带头人等更高层次培训。其次,要利用内外环境,整合一切可用资源以实现自己的目标。教师要了解学校、学科团队等各个层面的规划布局,主动融入其中,使自己与学校、学科的规划同步,以取得更多的再教育或训练等机会,促使自己的发展目标得以实现。最后,在目标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及时掌握发展状态,发现问题并找出原因,制订解决方案,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补救。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相辅相成。在发展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对自己的状况进行阶段性的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及时应用于自主发展过程,以实现自我超越。
三、策略的选择
长期以来,教师在专业发展上处于被动的情境之中,缺乏自主发展意识,也缺乏自主发展的动力和能力,更缺乏自主发展所必要的策略。为有效地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教师必须学会运用一些有效的自主发展策略。
1.提升教师人格,正确理解教师职业
教师自主发展首先是教师人格的净化与提升,是教师对世俗事务的逐渐超越,进而进入到一种新的精神境界,即能够把教师职业当作个人生命价值实现的处所,而不仅仅把教师职业当成是谋生的手段。只有提升了教师人格,教师才会关注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懂得教育的真谛。教师与学生才不会被理解成传授知识的工具。
教师要有健康的人格。健康人格意味着人把自己看作是一个人,一个拥有自由和责任的人,而不是一个感情冲动的消极工具或他人所期望的人。对待他人方面,健康人格也把他人看作是一个人,而不是物或工具,就像布伯指出的那样,他们是生活在同等地位的“我与你”的对话关系中。
教师更要有高尚的人格,这要求教师在知识、情感、态度、意志等方面要获得统一,真正做到爱教育、爱学生。这样,在教育中,他就会关注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和完整人格的形成,教师承担了提升学生人格的任务和道德指导者的职责。
2.提升自主意识,制定自主发展规划
教师自主是普遍存在的,人作为不完善的存在,意识到自身的不完善,并试图变得更完善。人在任何活动中首先要具有主体意识,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具备一定的主体能力,并且主动地、自觉地开展活动,这时人才能真正地成为活动的主体。自主意识,即教师的主体性意识,是教师对自己作为独立主体的意识,是教师对自己所应该拥有的自主权利的意识,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和专业发展负责的意识,是教师对过去、现在的工作及专业发展的反思意识,是教师对未来工作和专业成长的规划意识。
教师的自主意识是由教师的需要、信念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教师能动地认识和改造教育教学的内部资源。自主意识是教师专业活动和行为的动力。它涉及教师的职业理想、对专业的热爱程度、工作的积极性能否维持和专业动机能否继续等问题。教育部长袁贵仁在《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一书中对人的主体性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只有当人具有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并现实地作用于客体的
时候,他才可能成为活动的主体,具有主体性。”
3.自我超越,追求教育的幸福
教育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发展的本质是发展的自主性,发展是教师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不断实现自我的过程。更是教师作为主体自觉、主动、能动、可持续的建构过程。
费希特认为,完善是人不能达到的最高目标,无限完善是人的使命。“人的生存目的,就在于道德的日益自我完善,就在于把自己周围的一切弄得合乎感性;如果从社会方面看人,人的生存目的还在于把人周围的一切弄得更合乎道德,从而使人本身日益幸福。”自我超越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也是一个完善自我的过程,是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这是在一种召唤驱使下在没有尽头的日常生活中经受磨难,付出代价,磨炼自我意志的过程,也是挖掘自我潜能的过程。教师既然属于人类社会的一员,就有其潜藏未露的良好品质,因而教师在生活的历程中,积极寻求自我发展,追求卓越,使其潜能于现实生活环境中充分展现出来,尤属当然。很多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追求的是一种幸福和满足,超越是人所独有的一种精神。
4.不断反思,完善自我
反思是一个探究的过程。首先要有针对性,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切中要害,不是泛泛之谈。其次,反思是指向行动的,反思并不是单纯的思考,而是与具体的历史情境相关的行动趋向。反思的目的是对现实进行不断的改造,从而不断完善自己。无论是反思被剥离了行动,还是行动被剥离了反思,两者都造成了不真实的存在形式,同时也造就了不真实的思想形式,而这种思想形式又反过来强化原先的反思与行动的分离。
完善自我不能在孤立状态或个人主义思想下进行,而应在伙伴关系合作学习氛围中进行。反思包括了自我反思和在对话中反思。人是唯一既能将自身的行动也能将自身作为反思对象的存在。教师自我反思,就是指教师立足于自我,批判性地考察自己的行为进行深层次的质疑、评论和重构,并进行理论解释的过程。它强调教师要检查自己的教学实践,回顾、诊断、监控自己的行为表现,以改进教学反复和策略,适应教学需要。反思的内容涉及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學过程等。在对话中反思则是指教师通过与他人(包括其他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交流、沟通,审视自己的行为,不断作出调整,改进教学策。所以,我们要博学、慎思、笃行,我们的成长之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
[2]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上海:三联书店,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