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高职院校学生考核评价机制的建设途径和策略

2015-10-21张薇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5年1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机制考核

张薇

摘要:高职院校应围绕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创新评价考核评价模式,探索有效考核评价策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途径,确保人才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核心能力考核评价机制策略

当前,多数高职院校在学生考核和评价方式上,仍然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脱离了高职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本质特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精神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改革学生评价的理念与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创新考核评价模式,探索有效考核评价策略。

一、考核评价机制现状

(一)考核评价重心错位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能力本位的培养教育体系,其目标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有别于本科学历教育,不强调学科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知识深度,而是理论知识服从于能力本位的要求,够用为度。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评价观念未从学科本位的评价观念转向能力本位的评价观念上,重心没有置于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上,不注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对职业岗位人才特色的形成产生促进作用。

(二)考核内容偏重知识性

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或课堂笔记,偏重于基本概念和原理,客观题比例大,开放性的主观题少,对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共性知识考核的较多,而对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较少,不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考核方式过于单调

目前,课程的考核方式还是主要采取卷面笔试的模式,针对操作技能、实践能力的考核少,只有终结性评价,没有过程性考核。单一的考核方式存在偶然性和片面性,不能准确反映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真实能力,学生考前打突击战,死记硬背,学习风气不正。

(四)考核主体一元化

目前,在学生评价机制方面,仍然沿用传统的评价模式,欠缺创新型的教育教学评价与监控体系,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忽视了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评价,无法全面、真实反映职业岗位人才的质量,同时在某種程度上制约了专业改革的深入进行。

二、考核评价机制的建设途径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高职教育作为培养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社会活动,最根本的三个问题是方向问题、质量问题和效益问题。其中,教学质量是核心问题。教学质量监控是质量管理最基本的手段,而教学评价则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重点从四个方面进行:1.对教师的评价。2.对学生的评价。3.对教学管理水平的评价。4.企业用人单位和社会对学校办学质量的评价。通过这四个方面对人才培养质量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二)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就是要把影响其质量的因素有机地协调、统一组织起来,按照一定的程序有机地运行,形成全面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凸显高职教育的特色。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1.建立教学质量管理系统,如对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过程等的监控,尤其是对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的管理应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点。2.建立教学质量信息系统,包括评估信息需求、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信息的反馈与调控三个阶段。通过对采集的教学质量的各种信息进行及时分析、处理和反馈和调控,教学质量信息系统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质量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行。3.建立教学质量督导机制,如建立教学督导员制度和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监督、反馈和指导。

(三)建立考核评价调控机制

考核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项目,动态优化的工作,对整个过程进行全程调控,及时调整考核项目的评价标准、调整岗位模块下的考核项目内容、调节教学模块与考核模块在时间上和内容上的差距、使教学与考核保持同步。

三、考核评价的策略

一套可操作的规范评价机制是实施考核评定的基础,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专业特点、紧扣职业岗位任务,采用不同的评价考核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对学生进行公正、全面的考核。

(一) 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评价。不同类别的课程,课程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不同。比如,根据课程性质不同,我们把课程分为A类理论课程、B类实践课程和C类理论+实践课程。具体如下:

1. A类理论课程,评价体系由平时提问和课堂讨论、作业和课程论文、课堂考勤、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组成,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例为60%,其余组成部分的比例为40%。

2.B类实践课程,以操作考核方式作为主要方式,评价体系由三部分构成:评价体系包含项目化实验(实训)考核项目操作(含实验报告、操作水平、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责任心等)、提问和讨论、能体现其水平的作品或工作成果、课堂考勤等组成部分,可不采取理论测试的方式,注重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考核、操作考核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例为60%,其余组成部分的比例为40%。

3.C类是理论+实践课程,评价体系包含实验考核、操作考核、提问和讨论、作业和课程论文、课堂考勤、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组成部分。实验考核、操作考核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例为4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例为40%,其余组成部分的比例为20%。

具体实施时,任课教师可以结合课程、教师以及学生群体的实际需要来定具体课程考核体系指标。在课程开课初期将考核评价体系告知学生,明确评分标准。在考核过程中要及时、如实记录。任课教师在某一单项考核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及时向学生反馈。这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体现形成性考核评价的真正价值。

(二)职业技能大赛常态化和奖励化

国家和省教育部门组织的技能大赛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风向标,国家级或省级技能大赛设立的竞赛项目都是目前人才市场上的热点工种,在竞赛内容和竞赛纲要的周围,汇集了一大批职教高手和企业技术专家。高职院校应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积极参与和紧密靠拢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赛教融合”,推动专业内涵建设和专业教学改革。我们可以将在国家级、省部级、行业、企业、院级等各级单位比赛获奖的学生按照比例给予奖励,免考岗位工种职业资格证。

四、总结

高等职业教育在不断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数量、规格和质量要求的同时,也在努力适应和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这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建设和发展的不竭动力。要想把高等职业教育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培养出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能力考核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把学生培养成经得起用人单

位和社会检验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Z].

[3]廖海洲,罗崇光,姜林波.探讨通信类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考核评价机制与策略,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0,(9).

[4]刘鹏,李进.高职计算机通信专业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探索,中国电力教育[J].2014,(5).

[主持项目]2012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课题(编号:2012jyxm818)。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机制考核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内部考核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