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现状及途径
2015-10-21曹爱萍
曹爱萍
摘要: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目前存在学生职业意识和能力不强、学校课程设置不到位及专业课授课时将其边缘化、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热情不高等问题,只有学生、学校和企业通力协作,才能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其就业能力。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途径
近年来,高职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日益增大。而另一方面很多用人单位又在叹息“用人难”。究其原因,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其就业竞争力迫在眉睫。
一、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职业素养是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其内涵非常丰富,一般可以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四个方面。目前,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自身因素
高职学生长期生活在学校的“象牙塔”里,社会阅历少,对毕业后即将跨入的职场缺乏清楚的认识。他们的职业素养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高职学生职业观念不强。中国社会调查所的一项调查显示: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只有8.3%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充满信心。这项调查反映了现在高职院校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缺乏合理的规划,对自身发展缺乏正确的认识。毕业时,由于缺乏相关的准备,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两者之间有较大的脱节。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不足。我国高职院校依然实行的传统的应试教育,学生要修完学校和专业要求所规定的学分才能拥有毕业资格。为了拿到“毕业证”,很多学生忙于应付较为繁重的课程和考试,很少有空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再加上高职学生也缺乏主动寻求社会实践平台的意识,怕在外面吃苦受累,这些都直接制约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
(二)高校因素
第一、课程开设不到位,课时设置不合理。由于受“重专业课程轻非专业课程”思想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没有专门开设《职业素养》课,关于此部分内容只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就业指导》课程中点到为止,涉及很少。“职业素养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边缘化地位。”理论上尚且无法向学生完整地呈现职业素养的知识体系,更谈不上实践中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训。第二、职业素养在专业课几乎未涉及,甚至完全被忽略。原本作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重要途径的专业教学却没有发挥其重要,这导致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缺乏重要的载体,学生最终学到的依然是理论知识,不能内化为职业品质和职业行为。
(三)社会方面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但在实施过程中,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却不高。究其原因,一是企业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做好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和技能型人才是学校和国家的事,与企业关系不大。二是企业缺乏长远眼光,一味追求眼前利润,认为如果接受职业学校的学生、教师实习,需要配备专门的指导人员,导致正常生产秩序得不到保障。另外学生因技术不熟练,产品质量不过关会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一定程度的下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不高,影响到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实践机会减少,亲身体验职业素养的平台缺乏。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
(一)学生自身方面: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自我培养
大学是学校到职场的最后一个过渡时期,因此大学生不应仅仅将自身角色定位为学生,也应该意识到自己即将成为“职场人”。大学生实际上具有作为学生和“准职场人”的双重身份。从走进大学校园开始,大学生应主动探索职业素养。思考所学专业与职业理想的关系、了解学好专业的路径,掌握提高自身素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途径。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规划。只有具有较强的职业角色意识,这样才能有助于加深对职业目标、工作岗位、职业态度等的理解,便于毕业后能够迅速进入职业角色。
配合学校的培养任务,并主动寻找外出实践机会,增强自己的职业能力。学校的专业培养方案能使学生获得系统化的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认真完成学业,尽可能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为将来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高职学生还应该利用周末或假期,主动走向社会,“了解自身专业发展的市场行情,了解社会和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通过努力,增强自身职业能力,为以后顺利走向社会、适应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校方面:将职业素养的培养纳入高职学生培养的系统工程
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高职学校首先要以课程学习为载体。(1)成立相关的职业部门协助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如成立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心,并开设《职业素养》《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应的课程,及时向大学生提供职业教育和实际的职业指导。(2)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专业课中加强职业素养的引导。并结合本专业的社会发展前景和前沿知识,让学生在专业课中领悟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其次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时引入企业化管理模式。如活动中的具体项目采用企业的项目经理负责制,而且项目负责人不固定,大家轮流“坐庄”,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感受“仿真职场”。组织职业规划大赛、专业技能大赛等,提高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另外可以邀请企业人士、校友开设讲座现身说法,让高职生通过校园活动进行学习、实践和锻炼,逐步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企业方面:积极走进校园,参与校企合作
很多企业都想把毕业生直接投入“使用”,但事实证明很困难,因此企业也需要转变观念,积极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达到同时解决用人难和就业难问题的双赢局面。最有成效的做法是与职业院校联合办学,一方面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抽调人员到职业院校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让企业家走进高校,提供实践知识,宣传企业文化,另一方面又要参与到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制定、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培养等工作中去。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高职院校及企业三方面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缩短高职学生与社会用人需求的差距,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解决就业难和用人难的双重问题,需要学生、高职院校及企业三方面协同配合。
参考文献:
[1]魏卫.职业规划与素质培养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89-216.
[2]秦小纲.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97-98.
[3]许亚琼.职业素养:职业教育亟待关注的课程研究领域[J].职业技术教育,2009(19):48.
[4]万晖,饶勤武.“90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缺失与重建研究[J],职教论语,2011(34):76-78.
[5]张汉芳,王九程,黄俊亮.高职生基本职业素养及培育途径[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