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男护生教育和管理研究
2015-10-21秦秀红王雨佳刘文玖李志
秦秀红 王雨佳 刘文玖 李志
摘要: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模式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创新的方向与必然要求,本文以重庆电讯职业学院为例来浅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工学结合方面的现状、存在的困难以及探讨相应的完善措施,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工学结合作为把校内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的一种教育模式,为的是把学生学习的知识体系过渡到工作体系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实现书本知识与企业实际岗位所需技能的转换,让我们的学生成为企业“下的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能人才。
一、工学结合的内涵
工学结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教育形式,是指高职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一部分时间进行理论学习,一部分时间通过生产实践性活动把理论应用起来的学习,以“工”促“学”、以“工”养“学”,“工”和“学”有机的结合,“教、学、做”合理的融为一体,是职业教育“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科学创新精神和熟练专业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二、工学结合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一)把工学结合的含义理解得不透彻,工学结合的方式單一且深度不够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主要是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工作经历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但是很多的高职院校与公司企业对工学结合的真正含义在认知上还存在较大的争议,理解得不透彻。例如,一些学校在执行工学结合的期间没有对学生的人才培养教学计划进行根本性的调整,就按照“工学结合”字面的意思把学生的上课内容安排为基础知识教学、实训实践教学、毕业实习教导,这样的安排就会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没有真正体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目标,只是停留在工学结合的表面,工与学没有深度的结合在一起;一些企业对于工学结合的理解太片面,没有真正配合学校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成人成才,把参加工学结合的学生当作牟利的工具,压榨学生的廉价劳动力,导致工学结合的方式单一且深度不够。
(二)工学结合在实践过程中,教导配套不完善,管理制度不统一,影响落实效果和参与的积极性
由于在工学结合的实践过程中,很多学校和企业对于工学结合的管理都未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专职的管理人员,权责不明确,管理工作凌乱繁复,限制了工学结合的实质性展开。现在很多学校,学生参加工学结合的指导老师是临时安排或者辅导员,对于专业性、实践性强的科目,临时安排的老师根本达不到指导学生的要求,就简单的把学生派往企业,企业被动的给学生安排一些不相关的流水线工作岗位,加上工学结合的考核标准不一致,这些导致很难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目的。学生在工学结合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很多学校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置之不理,很难参与到学生工学结合的实际过程中,不仅不能评估学生的实习效果,也影响学生参加工学结合的积极性。
(三)政府有关部门对工学结合相关政策的重视不够,影响工学结合健康有序的开展
如今,民办高校的压力与日俱增,以重庆电讯职业学院为例,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学院不仅要发起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工作,也要策划、组织和落实该项工作,协调和解决学生同企业之间的产生的摩擦。政府鼓励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但是所提供的资金补助、政策扶持落实还有所欠缺,不利于工学结合健康有序的开展,如工学结合补贴经费严重不足,对于学院来说,工学结合对学生的要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训基地的建设、“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材料耗材的购买等都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政府没有足够的经费补贴,单靠学院的支撑,很难真正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 为更好推进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几点建议
(一)深刻认识工学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组织学习、加强宣传力度,提高高职教职员工对工学结合重要性的认识,形成人人重视,大家积极主动参与工学结合作工作的局面。高职教育必须加强实践教学,高技能人才培养必须走“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途径,这是国家教委的要求,也是各高职院校多年办学的经验总结。我们要利用校园网、宣传栏和院内广播来宣传教育部和市教委关于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展示学院工学结合的开展情况以及取得的成绩。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增强企业参与到工学结合的积极性,为参加工学结合的学生传递自身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后续的发展储备更多的人才。
(二)规范和完善工学结合相关制度,加强工学结合工作的管理
认真修改工学结合的管理办法,规范学生到企业参加工学结合的管理制度,使工学结合工作有法可依,走向照章办事的轨道。学院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或者部门,每进行一次工学结合之前,一定要亲历考察,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事先了解学生的住宿情况、生活环境、饮食安排,考察合格后,学生过去参加工学结合,推进工学结合的健康发展。学生在工学结合期间,学院配合企业及时跟进,积极处理工学结合中遇到的问题,每期工学结合完成后,召开工学结合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听取企业对我院开展工学结合的改进意见,寻求更进一步的合作。
(三)探索“订单式”培养
订单式培养也叫“人才定做”。它是指学院针对单个用人单位需求,岗位实际情况,自行开发并经劳动保障部门同意后组织明确就业岗位去向的培养模式;用人单位也可向劳动保障部门提出用工需求,由劳动保障部门有计划地委托院校根据用人单位用工需求组织实施。经考核鉴定后,用人单位与符合条件的学生签订1年及以上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属于工学结合的一种。高职学院根据企业的要求,共同制定学生的教学培养方案,量身为企业订做人才,学生通过工学交替的形式,既可以让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也可以让自己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到真正的工作环境,为自己的就业打下基础,学生在企业参加工学结合实行与企业员工同工同酬,他们通过工学结合可以赚取自己的生活费,他们的学习更加有积极性,真正实现“以工促学、工学结合”的培养目的。
简而言之,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走之路。高职院校提高自身的办学规模、教学质量都与工学结合密切相关,“给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让院校与企业社会的接触更具体,根据社会、企业的需要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实现人才共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