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色扮演法与国际事务应用型人才培育

2015-10-21徐亮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28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角色扮演人才培养

徐亮

摘要:国际事务学自身学科特性要求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实践教学,培育应用型人才,通过情景设计、情境分析、仿真表演、评委评议以及教师总结等五个步骤,角色扮演能较好地承担这一功能。

关键词:人才培养;国际事务学;角色扮演;应用型人才

国际事务学作为政治学科范畴内的一门新兴专业,反映了全球化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随着国家间关系发展,国际事务活动主体向个人和非政府组织拓展。在这种大背景下,国际事务学在培养学生精通东道国语言的基础上,力图使学生通晓各国文化与社会风俗,并较为系统掌握国际交往规则、规范,并具备相关国际事务管理、交际和谈判能力,从而初步具备从事涉外事务管理、对外交流活动的经验。国际事务特殊性质,决定了国际事务学教学过程需要突出实践教育优先的特点。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角色扮演教学方法广泛被应用到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中,例如“美国联合国协会为中学生所设计模拟联合国活动课程被很多学校所借鉴”,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使学生迅速获得国际事务学专业身份认同,国际事务学教学过程需要引入在教育学领域被广泛采用角色扮演法。作为一种被教育界推崇的创新教学方法,“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互动与创新教学、全真模拟为特征”。

一、角色扮演法应用思路

角色扮演法五个步骤在国际事务学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教学校长、教师指引、学生为主高等教育思路。从操作步骤上来看,一般包括情景设计、情境分析、仿真表演、评委评议和教师教学总结等五个步骤:

1. 如何进行情景设计。主要分为四个步骤:选题、寻找背景材料、设计角色和角色练习。在情景设计过程中首先寻找到合适选题。在国际事务学角色扮演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实践能力锻炼需要,寻找最能体现国际事务学特点案例作为选题。例如国际关系史上万隆会议谈判过程、2013年叙利亚危机日内瓦和谈以及2014年乌克兰危机安理会闭门磋商。这些案例或者是历史上影响较大国际性事件,或者是当前国际关系中热点问题。这些问题之所以能够成为国际事务学要解决事项,主要是因为这些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将之列入议程,并在国际社会各类主体互动中寻找解决方案。议题相当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案例分析,区别是案例分析侧重于国际关系理论发展或验证,而国际事务倾向于讨论过程和问题解决。在选题确定之后,需要系统地搜集背景材料,在系统掌握了某国际事务交涉、谈判过程中各国、非政府组织或个体不同立场、态度之后,再进行角色设计、任务分配,确定角色基本扮演内容。在以上内容基本确立之后,有一个练习和预演过程。教学内容和背景材料在情景设计过程中,分别起到主题和辅助作用。例如,在进行叙利亚危机各方日内瓦会谈应用模拟中,有关战争和冲突谈判理论知识是主要教学内容,但为了使角色扮演更加逼真和活泼,通常会对叙利亚危机原因以及各方支持者身份、舆论反响作为辅助材料,从而为国际事务中战争、冲突调解知识服务。之后,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使组员扮演不同角色,可设叙利亚政府首席谈判代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角色扮演人才培养
角色扮演游戏
“角色扮演”拯救荷兰舰队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