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研究型大学的继续教育团队建设初探

2015-10-21程媛彭正明肖邵武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28期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团队建设继续教育

程媛 彭正明 肖邵武

摘要:在研究型大学的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大学继续教育团队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能够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及办学水平,从而帮助大学研究型的学科的形成。由此可见,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对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完成继续教育团队建设,激发教师潜力,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研究型大学教师的奖励机制。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团队建设;激励机制

研究型大学肩负着为促进社会发展提供人才的历史重任,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受到信息时代到来、知识经济兴起、科学技术发展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多数研究型大学的管理模式都进行了改革,以“学院”为管理实体的学术组织模式被广泛采用与研究型大学里。随着管理模式的改革,师资队伍不论是数量、水平、综合素质等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使得教育教学水平有所提升。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建立激励机制的情况下,完善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团队建设的任务。

一、研究型大学的内涵和特征

研究型大學的目标是进行知识的创新性传播、生产和应用,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的精英人才。因此,研究型大学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甚至在国家安全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型大学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研究有限,以研究生培养为主

研究型大学诸事务中“研究”是其最主要的课题,研究工作也是学校诸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教学日常工作中,科研工作和研究生培养处于优先的位置,更加受到重视。通过卓越的科学研究来实现大学的多项社会功能。

(二)教师团队优秀,名师学者众多

研究型大学的教师队伍一般都十分优秀,不乏学术权威、知名学者,美国大学联合会成员入选条件相当严格,教师队伍质量就是其考察的一个重要指标,想要成为美国大学联合会这个由研究型大学组成的群体的会员必须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可见,拥有高水平的师资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特征。

(三)先进的管理模式

“学院”式的新型管理模式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为了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必须建立良好的管理模式,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成为教学助力。为了保证管理规范、依法办事、以人为本、宽松优良的良好氛围,需要研究型大学实施先进的管理模式。

通过上述对研究型大学内涵和特征的几点概述,可以知道高水平教师在研究型大学建设中的重要性,即大学继续教育团队建设所起的关键性作用。如何完成团队建设、架构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框架,成为研究型大学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加强教育团队建设

在研究型大学教育管理模式改革下,教师团队的数量及水平都有所提高,但是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的完成研究型大学肩为促进社会发展提供人才的历史重任,加强教育团队建设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一)培育教学团队核心要素

教学团队核心要素主要包括团队领导、团队规则、成员的共同愿景等。首先,每个教学团队都需要明确负责人,他可以是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也可以是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或具有良好的领导能力;其次,要制定有效的团队规则,帮助大家形成共同认知,并共同遵守;与此同时,要建立团队共同的愿景。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团队目标,成为团队每个成员的共同追求,当个人与团队目标一致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二)重视团队结构的科学合理构建

团队的组成结构会对其行为方式造成影响,其组成差异表现在年龄、性别、职称、学历及兴趣爱好等等,不同的团队结构决定了不同的行为方式。例如,专业的不同,研究兴趣的差异常常会使得教授课程内有所不同。因此,建设合理的团队结构时就要求团队成员在知识技能、年龄、个性、职称上要有较强的互补性。另外,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教师梯队的建设。

(三)注重团队文化建设,重视文化氛围的营造

团队的文化氛围对于团队及团队中所有成员都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团队氛围有助于团队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团队成员凝聚力的增强,提高工作效率。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团队必须要有“求同存异”的思想,要形成统一的目标和理想,但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拥有不同的思想观点和教学理念,要注重学术自由,使团队中成员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还要具有创新和批判精神,在对既有结论的运用中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新也要敢于质疑;同时还要有合作精神,在成员的相互配合下,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最重要的是要有严谨治学、积极上进的学风。

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团队的建设有利于学校资源整合,促进学科快速发展,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核心力量;有利于多学科交叉合作,促进新学科的研究与发展;有利于对青年教师培养,构建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

在建设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团队,使其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同时,学校管理部门需要重视设立相应的绩效评价机制,保障科学、合理、公正地评价教育团队的贡献和效益,达到激励团队人员的效果。

三、建立教学激励机制

(一)深化改革,完善激励机制

首先需要规范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团队建设,实现教师队伍向研究型大学教师队伍的过渡,探索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师队伍模式。

1. 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对教师职务评聘程序进行改革。在设置教师职务岗位是需要考虑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把教学工作量作为聘任教授职务的必要条件之一,重视校内教学评估结果。但与此同时,作为其重要环节, 院(系)教授会议和校外同行专家评审也需要得到重视。

2. 严格合同管理,健全教师聘用制度。在教师聘用时,要实行“有期限合同和长期合同相结合的聘用制度”。通过长期合同来保障有能力、有资历的教师任职,通过有期限合同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有期限合同体现出了竞争性和流动性,对于聘期内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或教学评估不合格的教师不再续聘,当然,同样对于学校待遇及其他有不满的教师也可以选择不续签合同。个人和学校通过双向选择决定聘期届满时是否续签合同,打破原来教师管理的超稳定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活力,促进高校创新能力的提高。有期限合同使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整体水平有了制度保证和可操作性。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

1. 首先要保证基本薪酬,要为教师提供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保障个人及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其次,要形成以业绩为基础的绩效薪酬制度,通过对教师的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工作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确认绩效奖金,这既充分体现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效率优先思想,又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最后,注重精神激励,精神激励主要指的是良好的社会评价、工作环境、培训和晋升机会等。

2. 建立补贴制度。首先,改变研究型大学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通过设立关键岗位,鼓励名师上讲台;其次,建立公共基础课教学补贴制度,实施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补贴,加大基础教学投入;另外,建立附加津贴制度,实现科研教学;最后,要完善教学奖励制度,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四、结语

研究型大学的继续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更好的完成,向提供人才的重任,就需要在加强教育团队建设的同时完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文春晖,李明贤.教学研究型大学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问题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30).

[2]鲁卫平,王润孝.研究型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03).

[3]郑崇辉.研究型大学教师激励机制基本框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08).

[4]曹淑江,尹若晨.我国研究型大学激励机制的误区和解决对策[J].江苏高教,2012(03).

[5]康以越.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激励机制问题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1).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猜你喜欢

研究型大学团队建设继续教育
建设高水平大学数学教学团队
适应“三三制”培养模式的化工基础实验教学改革
企业新闻采编人员素质和团队建设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策略
博物馆临时展览的困境与出路
研究型大学中教师角色分析
关于促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创建研究型大学的现状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