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董事会特征对金融企业业绩影响研究

2015-10-21许良虎张雪姣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28期
关键词:独立董事公司业绩

许良虎 张雪姣

摘要:文章回顾了已有文献研究,在此基础上,以沪市14家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以2011年、2012年、2013年年报数据为依据,对其董事会特征与企业业绩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银行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会议次数、两职合一与业绩都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关键词:董事会特征;独立董事;公司业绩

一、 文献回顾

过去半个世纪以来,董事会一直是财务学家研究的焦点之一。对董事会特征和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研究中,主要在董事会规模、结构、会议频率、领导结构等方面形成了众多观点。而国内学者对银行业的董事会特征与企业业绩关系等相关问题的研究虽然很多,但是始终没有得出统一的研究结论。本文对众多国内外研究观点进行归纳得出,董事会规模、董事会独立性、董事会会议次数、两职合一(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与公司业绩之间分别呈现出以下几种不同的关系。

(一)董事会规模与公司业绩

正相关:在早期的董事会规模与绩效的相关问题的研究中,部分学者认为大规模董事会比小规模董事会更利于企业业绩的提升,因为董事会成员的增加能够提供更多角度的决策咨询,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有效资源,同时也能增强董事会以及董事会成员之间的独立性,从而降低CEO控制董事的可能性。Denis(1999)和Dan(1999)均研究指出,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成正比。

负相关:Lipton and Lorsch(1992)、Jensen(1993)等提出小规模董事会在提高公司的业绩方面优于大规模董事会。基于代理理论,董事会成员超过一定数量时,就会出现决策缓慢、较少开会等一系列问题。并且随着董事会人数的增加,董事之间搭便车的现象也随之而来。孙永祥和章融(2000)对518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公司董事会规模与公司价值负相关。刘亚铮、常建丽(2009)研究中小板上市公司得出相同结论。

倒U型关系:董事会规模过小,会导致成员之间的管理知识、专业知识不能得到互补,从而影响董事会职能的发挥;董事会规模过大,又会导致成员之间沟通、协调的成本过高,效率下降,从而影响业绩。所以存在一个最优的董事会规模使得公司绩效达到最大。于东智,池国华(2004)采用我国上市公司2000年的统计数据,对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董事会的规模与公司绩效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曲丽清(2007)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存在一个最优规模,即成员数在9~11人之间。

少数学者发现二者无关。

(二)独立董事与公司业绩

无关:由于一个独立董事往往任职于多家公司,缺乏足够时间履行自己的职责,所以不能全面了解公司经营状况,再加上缺乏利益最大化的激励,独立董事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何卫东和张嘉颖(2002)认为非执行董事比例、董事会领导结构不影响公司绩效。胡勤勤、沈艺峰(2002)和聂磊光(2005)也证实公司绩效不受董事会独立性影响。王朝弟(2007)选取2005年我国国内36家商业银行的截面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就得出了不相关的研究结论。陈潘武、洪军(2009)对上市银行的研究,以及张振和陆佳(2011)、喻凯和巢琳(2011)对高成长性公司的研究,都证实了这一结论。

正相关:独立董事对提高公司业绩具有积极的影响。一方面,独立董事与公司及股东不存在利益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管理层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另一方面,独立董事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经验,有利于董事会发挥其战略管理职能。魏华和刘金岩(2005)对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比例与银行绩效呈现正相关关系。王聪和邹朋飞(2004)、宋增基和张宗益(2007) 、潘敏、李义鹏(2008)、巩师恩(2009)等人的研究也支持了以上观点。

少数学者发现二者负相关。

(三)董事会会议频率与公司业绩

正相关:董事会会议频率反映利了董事会的活动状况,董事会开会越频繁,表明董事们越有效地履行了那些与股东利益相一致的职责。陈潘武、洪军(2009)以我国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得出董事会年度会议次数对银行绩效产生正面影响。巩师恩(2009)、于晓红和赵岩(2012)的实证研究分析也得出了董事会会议次数与银行绩效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负相关:Vafeas(199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董事会会议频率与公司价值成反比关系,高频率的董事會会议可能是对银行业绩下滑后采取的行动。于东智(2002)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业绩下降之后,上市公司董事会的活动通常会增加。丁忠明和胡志强(2007)研究发现董事会会议次数与贷款增长率在5%的水平上呈现负相关。潘敏和李义鹏(2008)、杜斌(2010)都通过实证分析得到董事会会议频率与前一年绩效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少数学者发现二者无关。

(四)两职合一(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与公司业绩

正相关:两职合一有利于提高信息沟通的效率和组织决策的速度,从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宋增基、陈全和张宗益(2007)以国内6家商业银行2002~2005年的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两职合一对于银行绩效有不显著的正面影响。魏红梅(2007)实证研究发现两职合一时,银行具有较好的经营绩效。于晓红和赵岩(2012)研究我国A股32家金融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也发现两职兼任有利于提高公司绩效。

负相关:代理理论主张采取“两职分离”的领导结构,以维护董事会的独立性,便于其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Jensen(1993)主张公司采取二元制的领导结构,CEO与董事长应由不同的人担任,同时Pi and Timme(1993)的实证研究结果也支持了这一观点。潘敏和李义鹏(2008)研究美国银行业,实证结果表明两职兼任对银行绩效会产生负面影响,认为两职合一容易导致决策失误和内部监管失灵。

少数学者发现二者无关。

二、 研究假设与设计

(一)研究假设

假设:公司业绩会受到董事会规模的影响;独立董事比例高的公司业绩高于独立董事比例低的公司;年度内董事会的会议次数与公司业绩存在相关关系;(副)董事长与行长两职分离有助于提高公司业绩。

(二)研究样本

本文以在我国沪市上市的十四家银行2011~2013年的数据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共得到42个截面数据样本,这些数据来自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的上市银行年报。在分析过程中,采用Eviews8.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三)变量的选择与定义

由于净资产收益率是反映资本收益能力的国际性通用指标,综合能力强,而且数据相对而言比较容易获得,因此可以用来作为反映公司的经营业绩的财务指标。由于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会议次数、董事会领导权结构这四个指标经常用来描述董事会特征,所以本文选之作自变量。另外,本文从银行规模、股权结构、风险防范等维度进行考察,将总资产规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资产负债率作为控制变量。

具体变量设置见表1。

三、上市银行董事会特征与公司业绩关系的回归分析与结果

这里可以假设四个董事会特征的综合作用会对公司业绩有显著影响。于是列方程如下:

ROE=β0+β1Dn+β2DZB+β3DT+β4LS+β5LNSIZE+β6CR+β7AR+§

上式中,β 是待估截距项;βi是待估回归系数;§是随机干扰项。

回归分析以及相关检验结果见表2。

以上回归结果表明,银行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会议次数、两职合一与ROE都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而三个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由于P=0.0028,小于0.05,F=3.98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所以该方程具有一定的意义。R2=0.45,调整后的R2=0.33,两者均小于0.5,拟合优度不高。由于四个解释变量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所以这四个董事会特征不能解释上市银行公司业绩的形成。

参考文献:

[1]Lipton,M.,and Lorsch,J,A Model Pr

oposal for Improved Corporate Governance[J].Business Lawyer,1992(01).

[2]Jensen M C,The modern indus

trial revolution, exit and the failure of internal[J].Control systems Journal of Finance,1993(48).

[3]孙永祥,章融.董事会规模、公司治理与绩效[J].企业经济,2000(06).

[4]王小娥,趙守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的实证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1).

[5]于东智,池国华.董事会规模、稳定性与公司业绩:理论与经验分析[J].经济研究,2004(04).

[6]何卫东,张嘉颖.所有权结构、资本结构、董事会治理与公司价值[J].南开管理评论,2000(05).

[7]胡勤勤,沈艺峰.独立外部董事能否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J].世界经济,2002(07).

[8]魏华,刘金岩.商业银行内部治理机制及其对银行绩效的影响[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

[9]丁忠明,胡志强.中国商业银行董事会治理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08).

[10]宋增基,陈全,张宗益.上市银行董事会治理与银行绩效[J].金融论坛,2007(05).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

猜你喜欢

独立董事公司业绩
上半年化肥上市公司业绩亮眼
2021年化肥上市公司业绩大增
上半年化肥上市公司业绩亮眼
独立董事辞职决策的原因和后果:文献综述
浅析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
对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相关性研究的评述
论独立董事的诉讼风险及其防范
我国中资财产保险公司治理对公司绩效的实证检验
独立董事制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论我国独立董事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