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90后”大学生及特殊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2015-10-21母建春
母建春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重点讨论特殊家庭孩子心理问题的严重性,深入分析这些特殊群体的心理特征,及其产生原因,从而加强对特殊家庭孩子心理健康的积极关注和我们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的工作重点。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特殊家庭;心理健康
引言
“90后”大学生角色定位不明确,有一个适应过程,高中时期的角色和生活环境很单一,而大学要自我管理,而在大学之前评判他们优秀的标准主要看分数,可在大学评判标准内容丰富多样,例如: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情绪控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协作能力等使之在他们心理形成落差,从而导致其自尊心受到创伤,故而产生自卑感,失落感。又特别是特殊家庭孩子的此类问题更严重。
一、“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1、 人际交往障碍:“90后”大学生是在信息时代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生活离不开互联网,手机、电脑已成为他们生活的必需品。男生沉迷网络世界,寻求精神上的寄托,脱离于现实环境;而女生虽很少沉迷于网络游戏,但是他们热衷偶像剧。从而导致他们很少精力关心自己的学业和未来,从而导致不知道怎样与现实中的人群相处,因此如今大学寝室矛盾較多,从而出现了人际交往障碍。很多大学毕业生到公司面试有的就连自我介绍都介绍不清楚,表达能力较弱,这就是现状。
2、团队意识缺乏:“90后”大学生考虑问题、处理问题都是以自我为核心,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目中无人,甚至自私自利,不考虑全局,一旦遇到冲突时,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别人就是错误的观点。由于在他们进入大学之后,急于摆脱中学时代和家庭的严厉管教。他们往往具有较强的独立思想意识,怕父母、老师、同学、朋友过多干涉自己的事情,由于他们是在宠爱甚至溺爱之中长大的,依赖父母但又不愿意与父母深入沟通;做事情喜欢自作主张,缺乏集体意识,社会责任感较差。
3、逆境商值较低:“90后”大学生当面对突然袭来的逆境之时,则会有畏缩、恐惧的心里,不知如何去应对,更多的是满腔的怨言,但到头来问题仍然存在。由于这些孩子成长过程中几乎没有遇到过挫折和困难,而是在家长的呵护和亲友的赞扬中成长,这样让他们有着很强的优越感。但是这样的成长经历,让他们滋生了自负心理,对事情想得过于简单,导致心理异常脆弱,可是一旦遇到困难、挫折时,就会有意地将挫折夸大,逃避现实,推脱责任。心理承受能力也相对脆弱,容易产生失落感和挫折感,从而产生退缩回避心理和行为。
二、特殊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
特殊家庭的孩子是指在丁克家庭、单亲家庭、祖孙相依为命家庭、没父母的兄弟姐妹家庭、养父母子女家庭、闺蜜家庭、同性恋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但是在我接触的特殊家庭主要是单亲家庭、祖孙相依为命家庭、没父母的兄弟姐妹家庭、养父母子女家庭。这些家庭的孩子的心理健康方面存在各异问题,主要是独生子女较多,而现在的离异重组家庭逐年增加,或者夫妻关系不和谐,孩子长期与父母分离,使孩子处于缺乏正确的父爱或母爱的环境中成长,这就容易导致其在早年时期缺乏心智的培养,从而埋下心理问题产生的隐患。
1、怕失败心理:这类学生进入大学后,总想表现优秀,不允许自己失败,故给自己施加很大的精神压力,导致出现身体不适状况,从而影响在校期间的学习。在大学里想积极表现自己就是想摆脱自己处在特殊家庭的自卑感。因此他们就比别人付出的多,想的多,可是一旦失败后,就会产生退缩感,使他们更感到未来渺茫。慢慢的与同学相处就无法应对,于是选择了逃避,沉迷于网络,成为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差生,慢慢的就有可能患上忧郁症。
2、怕被嘲笑心理:这些学生怕同学和老师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认为自己与健全家庭孩子不一样;也怕自己在班级表现不好,从而怕老师和同学看不起他们,故而产生自卑心理。这是他们对社会的正确认识不够,观念产生偏差。
3、迷茫心理:他们进入大学后对自身发展和未来规划都有一个远大的目标,不过在大一期间目标过多过大,同时缺乏坚持精神,所以慢慢的很多目标就无法实现,结果就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导致逐渐迷失自己。例如对学习失去兴趣,经不住娱乐性事务的诱惑,因而花费很多时间玩耍。荒废学业使他们的焦虑感逐渐加强,不知道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故表现为吸烟,酗酒和网络游戏来麻痹自己,暂时逃避现实。
三、如何对“90后”大学生及特殊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1、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影响的过程。为了确保该过程能顺利进行,必须建构一个切实可行的高校心理素质教育为总目标。这一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到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和大学生的身心发张的特点。在总目标下,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则心理健康教育重点也不同。
2、 排查心理问题学生
(1)建立心理档案。建立一支以心理学或教育学专业背景,经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危机干预系统培训并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教师组成专业化队伍,同时加强政治辅导员心理知识方面的培训,从而对可能出现心理疾患的学生进行初步排查,并筛选出高危人群信息,建立心理档案。采取个别化心理咨询和治疗,或者团体辅导。
(2)借助”社会支持系统”排查。在大一新生期间,让学生绘制“社会支持系统”图样,从而了解其社会关系网的构成情况, 以及该学生和关系网中亲人、朋友、同学、老师等人的关系。 对那些无法填写关系网或者关系网大量重复出现等的学生,要对其家庭环境及其人际交往能力要随时跟进关注。同时在有必要的情况下留下该生关系网中成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可以对突发事件进行预案。
3、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在每一个行政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并对心理委员进行培训,要求心理委员与各室长保持密切联系,发现同学异常行为,及时汇报。及时发现心理异常者,预防恶性事件、突发事件的发生,并支持和协助专业机构对心理障碍学生的治疗和康复。
4、 注重心理引导及心理知识宣传。在班级定期开展心理活动,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增强心理保健意识。同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心理讲座,通过开展专题性心理讲座或心理卫生宣传活动等,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参与意识。同时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通过帮助学生加强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正确了解和认识,学会自我调节,增强挫折承受力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引导学生经常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
四、结束语
“90后”大学生及特殊家庭孩子的行为都表现为很高的自主性,渴望独立,同时也表现出过早成熟,但实际上他们依赖心理很强,抗挫能力较弱,从而演化成假性成熟。成长的家庭环境不同,适应能力不同、人际交往能力不同等等原因,导致当代大学生在共性特征下呈现迥异的个性。这正是要看清他们表象下掩盖的真实心理,找到真正原因,才能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积极乐观心理,从而发挥潜能,健康成长。(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
参考文献:
[1] 胡星.浅议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干预系统的建构[J].中外企业家,2010(7)
[2] 杨振斌,冯刚.高等教育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9.133-156页.
[3] 刘建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4] 韩小军. 浅谈“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