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的“天人合一”生态伦理思想
2015-10-21张艳艳
张艳艳
摘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土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离不开对中华文明生态要素的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生态思想具有丰富的生态智慧和内涵。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全面理解和正确评价“天人合一”生态伦理思想,对于我们走出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天人合一;生态文明建设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马克思生态观的指导,同时也离不开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我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历来主张追求“天人合一”的境地,达到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从马克思生态观的理论观点出发,对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思想进行分析,不仅能够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还能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现实紧密的结合起来。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天人合一”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概述
马克思在对西方生态思想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观,为我们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首先,人是自然界进化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发展的产物,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自然界存在于发展的自身规律,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行事,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
其次,资本主义阻碍了生态文明的进程。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赞叹了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的提高对自然的巨大变化。同时,恩格斯就人与自然的关系指出“各个资本家首先考虑的只能是最近的最直接的结果,因而必然造成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浪费”,“要实行这种调节,必须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进行彻底变革。”因此,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最后,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人与自然辨证统一的基础,也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为,劳动实践是与自然间连接的纽带。人与自然界统一于实践之中,只有因为把自然界融入到劳动实践中去了解,才能更准确的理解自然成为了社会的、历史的自然。
(二)“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民族先贤们智慧的结晶,体现的不仅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观、道德伦理观,而且也是一种调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生态观。
首先,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容。“天人合一”最早见于孟子“知性则知天”,肯定了“天”与“性”的统一性。董仲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人副天数”、“天人相类”的命题,对“天人合一”命题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宋代张载指出:“乾称父,坤成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形象地指出“天”与“人”的关系,“天”包含了一切,天地万物、日月山川、草木虫鱼,亦包含人自身。
其次,荀子从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明确指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仁,则天不能祸”,荀子剔除了天道的神秘主义,强调了天与人的关系应是亲和融洽,进而提出了“人定胜天”的命题。
最后,“天”与“人”合一,相统一。道家对于“天人”关系主要表现为“道法自然”、“与天为一”,以老子和庄子为主要代表人物,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是万物之宗。人与万物的本源就是道。而庄子明确的提出“万物齐一”,认为人与万物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无”,是“道”的产物。“天”与“人”是不能分离的。
二、“天人合一”生态思想的理论贡献和局限性
“天人合一”生态伦理思想是中国古代生态智慧的一部分,蕴含了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内容。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观点出发,“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思想的具有重大的理论贡献。首先,“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思想认为包括人在内的世间万物与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体中是平等的,人与万物以及自然环境之间是和谐共生的。其次,“天人合一”生态伦理思想认为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第三,“天人合一”生态伦理思想对人与自然关系理解采取的是辩证的、系统的思维方式,认为人与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
但是,“天人合一”形成于农耕文明时代,生产力不发达,因此“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天人合一”生态伦理思想缺乏现代科学知识的背景,没有通过理性分析和严密的逻辑论证,是通过经验和直觉提出的。其次,“天人合一”思想注重的是个人生命的完善和超越,为封建伦理道德寻求价值根源,以维护封建统治,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之道。第三,“天人合一”注重道德、伦理价值,追求个人内心的完善及超越,达到一种理想人格。
三、“天人合一”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当前,我国生态矛盾日渐突出,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并探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的“天人合一”生态伦理思想,将为我们解决当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提供智慧和启迪。
(一)克服生态异化。西方传统的二元论思维方式,把自然视为在人之外的人的对立面。这种错误认识的后果就是世界成了被肢解得支离破碎,人成了与自然相对立的存在。如果能够按照“天人合一”生态伦理思想的要求,把世界看成是一个统一整体,人只不过是这个有机整体的一部分,不对自然妄加干涉,那么就能够克服生态异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天人合一”生态伦理思想告诉我们,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也应该在整体中把握世界。在传统发展观的引导下,工业化初期对自然资源无限制的开发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并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只注重经济效益,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必然是不可持续的,所以,我们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天人合一”生态伦理思想为可持续发展观提供了整体主义思维方式,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三)建设节约型社会。“天人合一”生态伦理思想提倡节俭,这对于我们改变以往的消费方式,有重要启示。不恰当的消费方式,一方面固然满足了人类的消费欲望,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改变人类的这种消费方式,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建设节约型社会。这也正是“天人合一”生態伦理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九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一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二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二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张载.正蒙.乾称篇[A].张载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8.62
[6]安小兰.荀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
[7]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
[8][晋]郭象.庄子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2014.
[9]刘仁胜.生态马克思主义概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