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2015-10-21李慧玲

2015年37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进程农资

李慧玲

摘 要: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从根本上实现代化的基础进程,没有农业现代化,解决不好“三农”问题,实现全面现代化就无从谈起。中央连续八年发布有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足见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而粮食安全是农业现代化的最重要目的之一,只有长期保持我国的粮食安全,才能够谈得上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是多方面的,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也体现在农业以及相关的各个产业的发展变化,这些发展变化对粮食安全这个相对单一的政策目标的实现是有着不同影响。如何在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保证粮食安全这个最终要的目标是需要具体分析和探究的。

关键词: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

1.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我国粮食安全的总体形势

农业现代化指的是农业从传统生产手段向现代生产手段变化的过程。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进步,农业现代化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农业现代化还是一个世界性的概念,一方面只有在国际比较中才能得出农业现代化的标准,另一方面只有具备了国际竞争力的农业产业,才能够谈的上实现了现代化。

粮食总供给量总体增长但略有波动。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土地和农业补贴等利好政策的实施,我国的粮食生产从总体上保持着一个稳定增长总体局面。但是随着政策和人口的增长,粮食产量也出现了小幅的波动。近十年来,我国的粮食总产量和人均产量稳中有变,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种田成本的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的利润持续下降,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抛荒现象,粮食产量也出现了较明显的下降。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使得2000年到2003年人均粮食产量下降得更为明显。2004年,随着中央加大惠农利农的政策执行力度,全面取消农业税和农业补贴水平的逐年递增,也带来了粮食生产的新一轮增长,从2004年到2012年粮食培长实现了历史性的“九连增”。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粮食总产量在持续增长,但我国人口数量因其墙长惯性,仍然保持着每年新增700万人的水平,故而人均粮食产量增长不如总产量明显,2008年到2009年人均粮食产量甚至出现了小幅下降。由此也可以看出,未来我国人口持续的增长刚性决定了为了维护我国的粮食安全,粮食产量应当至少保持一个稳步增长的状态。

2.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

随着我国粮食进口依存度的不断增加,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的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日渐增大,给我国的粮食安全带来挑战。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不能依赖于国际市场,也不能期望年年风调雨顺,立足国内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方针。然而,由于资源条件、政策和市场方面的制约,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阻力。第一,农资价格高且供不应求,由于国际市场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以及农资原料成本上升,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尿素等农资的价格快速上涨,加之国内农资价格低于国际市场,刺激了国内化肥厂家增加出口,加剧了国内农资市场的供求失衡。第二,流通成本过高,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流通环节过多,从农产品的产出到消费者手中,往往要经过五到六个大过程,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小环节,拉高了農产品的市场价格;流通成本髙的另一个方面是由于我国农产品包括粮食的产区和销区空间间隔远,相应的物流系统和配套设施没有跟上,增加了农产品生产的流通环节成本。第三,农业劳动力短缺的现象日益突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兼业现象逐渐普遍,青壮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造成农业生产劳动力质量和数量的双重下降。第四,农村金融和保险支持不足,由于农村信贷的规模小、风险高、成本大,农村金融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近年来,我国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仅能占到全部贷款的十分之一左右。最后,农业经营规模小,由于人多地少,农业规模经营长期难以实现,加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育不完善,也制约了经营规模的扩大。

3.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提高粮食安全水平

3.1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耕地,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我国的粮食问题、耕地问题和农业水资源问题,均是由我国人口问题引发出来的。并且,在2030年我国总人口达到最大值的转折点以前,人口压力都将一直是影响我国粮食供求关系的重要因素。因此,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不可动摇的国策。就我国计划生育的情况看,特别是控制农村人口的增长不得懈怠。只有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使其增长速率低于粮食增长速率,才能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及其水平的提高。由于粮食生产的水土资源是有限的,在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中,保护耕地和合理开发利用农业水资源显得尤其重要。同时也必须强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保护和充分利用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积极推广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综合农业措施,发展节水农业,通过节水增效增粮。

3.2加大投入,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和转化率

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是正确的。各级地方政府、各个行业对我国粮食安全态势,都应该有清楚的认识,注重粮食生产,支持粮食生产。近20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但对粮食生产的投入是很不够的,应以加大投入为突破口,使我国的粮食生产上一个新台阶,提高我国粮食安全的能力。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粮食产量和生产效益的提高依赖于生产条件的改善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加大投入,可提高生产者素质,改善生产条件,完善经营体制,发展我国的粮食工业,提高粮食的转化效率,才能应付食物结构改变的挑战,提高我国粮食安全水平。

3.3建立健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在我国,粮食安全及其水平的提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粮食问题要想获得圆满解决和长期安全保障,就必须强化粮食长期保障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关于粮食保障体系已有许多观点见报,作者认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粮食供给系统,它包括生产、储备、流通和贸易,是保障体系的主体。二是粮食保护支撑系统,它包括国家从方针政策、经济价格、资源开发利用,流通控制,适度消费等诸方面对粮食实施保护。

3.4强化商品粮基地建设

在我国政府正式提出“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同时,有关部门和科学界,对我国粮食安全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制约作用,就有清楚的认识。1983年我国就开始了商品粮基地建设,至今已有16年的成功实践。实践证明,商品粮基地建设不失为我国政府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供给的一项意义重大的举措。目前,我国粮食供应偏紧主要是指商品粮供应不足,而且国家对商品粮的需求呈上升趋势,因此,加速商品粮基地建设乃当务之急。此外,在商品粮基地县建设中,明显存在着面宽力度小和建后巩固完善的问题。基地选择既要考虑影响商品粮总量的各项因素,也应有较为一致的刚性调整。在粮食安全目标下,扶持粮食产区非农产业的发展,提高粮食产区经济实力,推动粮食生产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 王碧峰.关于我国粮食问题的讨论综述.经济理论与管理,2008,(6):73~77.

[2] 陈士辉.农村人口问题与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13(1):5~8.

[3] 谢小立等.长江中游三省粮食安全与水问题对策.见: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与科技对策.北京:科技出版社,2011.217~222.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进程农资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构建更安全可靠的机房电源保障体系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
参加农资展会,细节绝不能丢
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