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多彩的游戏充实幼儿的数学
2015-10-21王秀芹
王秀芹
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实践活动都离不开数学,自然界中的一切无处不存在着数学,潜藏着数学美。但数学又具有高度抽象的逻辑性、精确性的特点。在幼儿数学教学中,幼儿教师往往忽视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思维特点,采用重复灌输的教学方法,使幼儿数学教育显得相对抽象、不易接受,而如何让我们的幼儿“喜欢上数学”,让他们“爱上数学、接受数学”恰恰是我们教师所要研究的。
一、幼儿数学游戏的显性教育很强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教育方式,数学游戏是教育借助的一种手段,游戏使幼儿数学教育不再枯燥,容易接受。游戏是幼儿天性的反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幼儿参与多种游戏能力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生活,为幼儿在游戏中动用和发展学习到的知识及能力提供机会和条件。”将枯燥、抽象的数学融入各类游戏中,可让幼儿在欢愉的气氛中参与、体验,并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例如,在进行大班幼儿的5的分成,教师直接将幼儿带入一个数学区角,在这里有5个数量的各种玩具,拿出其中之一的小球,用碰球游戏来进行,小筐里有5个球,拿出1个球进行简单的游戏“小朋友告诉我,我的1球碰几球?”“老师告诉你,你的1球碰4球”“小朋友告诉我,我的2球碰几球?”“老师告诉你,你的2球碰3球”……
在游戏中边唱边学,很快就会把5的分成学会。通过这种游戏使孩子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中。重复的几句对话也会让幼儿产生愉快的情绪,在这种轻松的游戏环境中学习效果显著。
二、幼儿数学游戏化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3~6岁的幼儿属于前运算时期,其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直观形象的特点,抽象思维刚刚萌芽,由于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和认识周围客观世界的能力很低,他们的认知、体能、语言表达、社会技巧等能力的发展都是渐进的,恰恰思维能力也是经过学习而不断积累、发展、成型,作为幼儿认识活动的核心之一,思维的产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质变。在幼儿游戏的教育活动中,有许多数学内容都可以通过游戏来完成,而此类游戏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一节小班的排序一朵小红花一朵大蓝花,两朵小红花两朵大蓝花,三朵小红花三朵大蓝花,幼儿用头饰来扮演,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接受排序规律,让幼儿根据物体的某一特征(颜色、大小、或者其他的特征)进行分类与排序活动。这个过程幼儿均要求有一定的思维方式,而且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观察、思考。游戏化数学大大提高了幼兒的思维能力。
三、幼儿数学游戏化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性
幼儿园都在重视区域的搭建,课程游戏化正在深入实践。尊重幼儿身心特点的基础上,幼儿在良好的区域环境游戏过程中,相互体验交往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例如,区域活
动——班级小超市,幼儿在超市中进行角色表演游戏,通过选择采购自己所需物品时,他还知道了商品的价格与自己手中钱进行了一个比差,在付款时与其他幼儿的交流中达到交易成功。幼儿彼此间的接触多了,沟通递增了,社会性的交往更加密切了。
四、幼儿数学游戏化尊重了幼儿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
幼儿用什么样的游戏学数学,我们教师在创建区域的时候就要选择难度适宜、符合各自年龄特征的游戏,材料的投放要精准,符合幼儿兴趣及自身发展需要的数学内容来融入,使幼儿获得认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良好情感、态度,而且在兴趣需要的前提下,使不同的幼儿得到不同的发展。
总之,多彩的游戏让数学幼儿易懂、喜欢并接纳,让幼儿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体验到乐趣。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