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农村书屋”探索
——以黄州区乡镇街道的调查研究为例
2015-10-21蒋群蓉
蒋群蓉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湖北 黄冈 438000)
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农村书屋”探索
——以黄州区乡镇街道的调查研究为例
蒋群蓉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湖北 黄冈 438000)
“农村书屋”的建立,为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三农”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信息窗口。然而,当前“农村书屋”存在很多不足。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对黄州区“农家书屋”的实地调查,,了解“农村书屋”当前的建设情况;第二、在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合理采集“三农”所需信息需求;第三以黄州区“农村书屋”为例,探索出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农村书屋的途径、方式、方法,使图书馆信息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高职院校; 图书馆服务;农村书屋
高职院校图书馆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提出的“……要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然而,高职院校图书馆要走出去,服务“三农”,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解决,将会影响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农家书屋”的效果。因而最后找出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服务“农村书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确保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农村书屋效果,切实保障农民文化权利的实现。
一、黄州区“农村书屋”的现状与问题
(一)黄州区农村书屋的现状
黄州区总人口38万人。辖4个街道、3个镇、1个乡、1个经济开发区,33个居委会、95个村委会:赤壁街道、禹王街道、东湖街道、堵城镇、路口镇、陈策楼镇、陶店乡。黄州区91个行政村,已建128个农村书屋,区文明办先后多次发文组织文明单位及区直部门对口援建农村书屋。并积极推进“数字农村书屋”建设。书屋每家按2万元标准进行建设,其中省区两级配套1.5万元购置科技图书1500册、科技光盘40种100张、报刊22种,村自筹0.5万元完善书屋建设,全区配送图书总价值40.5万元。着力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在农村建立自管自用的书屋和农民自助读书组织,让农民就地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促进农民读书用书、开启智慧,活跃和丰富文化生活,净化农村出版物市场,改善农村文化环境,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文化生活质量和农村文明程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前期,课题组对黄冈市黄州区“农村书屋”面对面实地调查,调查显示,黄州区“农村书屋”无论是软件建设还是硬件建设,普遍基本符合省要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查:
1. 基本配置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书屋工程的意见》(鄂政办发[2007]91号,中对我省农村书屋的基本配置进行了明确,具体标准是:书屋的可使用面积一般不少于20平方米,配齐书柜、阅览桌椅、电视机、影碟机等基本设施,有条件的地方还可配置电脑等设备;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报纸期刊不少于30种,具备条件的地方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通过走访,各村都达到了以上的基础条件。具体见下表1:
表1 黄州区乡镇街道书屋配置情况统计表
2.场地选择
拥有固定的阅读场所、书架、办公等场所是农村书屋发挥其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最基础的条件。为方便农民、留守儿童阅读,黄冈市黄州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将农村书屋一般都与党员活动中心、社区中心、街道办事处等建在一起。通过走访路口镇农村书屋、赤壁社区街道办事处、陈策楼镇农村书屋:农村书屋的场地均设在村委会内,与留守儿童活动室、党员之家等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合二为一,这样不仅有效整合了现有的资源,也方便了群众。
3.借阅情况
借阅情况是农村书屋的运行状况的晴雨表,可直接反映运行情况的好坏。通过对黄州区4个街道办事处、3个镇、1个乡及1个开发区的走访调查,在硬件、软件配套设施比较好的乡镇,无论是借阅人数还是上网人次,相对于条件差的农村书屋要好。如赤壁街道办事处,每年投入图书更新资金近万元,电脑配备也比较好,光顾农村书屋的人就比较多。而相对于其它建立不久的火车站开发区,借阅量就相对较少。具体见下表:
表2 黄州区乡镇街道农村书屋阅读情况统计表
(二)黄州区农村书屋存在的问题
1. 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
“农村书屋”服务的主体人群是农民,农民的积极参与是办好“农村书屋”的前提,为农民提供实用所需信息是办好“农村书屋”根本目的所在。课题组在这次农村书屋调查过程中发现,有部分农民对农村书屋不是太热衷,主要表现在:
一是受文化水平限制。黄冈是革命老区,农村人口众多,农民受教育的机会不是很多,这就拉大了城乡之间文化差距。随着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的提出“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乡村里基本上只有老人和儿童,被人戏称“八一”部队、“六一”部队。看不懂书成为客观存在的事实。在对路口镇路口村农村书屋管理人员小尹给我们提供的村民借阅资料中发现,学历在高中以上的村民光顾农村书屋会多于学历低的村民。
二是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当今改革开放年代,农村还存在“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自农村书屋开始建立起,由于需要投入几万元资金,这对于一个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很多村民就持怀疑态度:“农村书屋”到底能让我们生活有多大改变?学习知识是一个积累过程,不可能马上就有实质性效果。由于有这种思想在作怪,直接导致在一些相对落后乡村,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不是很强。
2. 资源配置不合理 “农村书屋”里图书的配置是否合理是关系到“农村书屋”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课题组在调查黄州区农村书屋时,发现农村书屋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
一是图书针对性不强。农村书屋里的图书资料是直接面向基层的农民群众的,这些图书资料不仅要能给农民在种植、养殖等方面提供解决、参考作用,还要为他们在生活方面提供帮助。课题组在对火车站经济开发区农村书屋调查时对该书屋图书进行了分类统计,该农村书屋共有图书2000册,其中文学类344册占17.2%、少儿类246册占12.3%、、农业科技类324册占16.2%、生活类162册占8.1%其它类924册占46.2%,以上数据可见生活、文学及少儿三类图书共占该村藏书总量的29.5%,农业科技类图书仅占16.2%。
二是阅读载体形式单一。在对火车站经济开发区农村书屋调查过程中发现,该书屋共有出版物2000册,电子出版物 只有102册,占总量的5.1%,由于在村里老人和儿童居多,现在各类新型阅读物的出现,冲击着纸质书籍的使用。通过在与该村农民读者开展调查发现:通过电视了解的占42.6%;通过广播了解的占14.7%;通过网络了解的占5.6%;通过手机报了解的占2.1%;而通过报刊等纸质出版物仅占20.1%,由此可看出群众更愿意从其他媒体获取信息。
三是图书更新速度慢。图书更新速度慢是导致村民不愿到农村书屋阅读的主要原因,而资金短缺是图书更新慢的主要因素。以陈策楼镇陈策楼村为例,书屋在刚建立时有图书1600册,在当时来说属于首批达标书屋,可是,由于资金短缺,2011年到2014年该书屋在四年间新进新书区230册,平均每年进新书近60册。
3. 管理制度不完善
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是“农村书屋”可持续运行的前提保障。课题组在对黄州区部分农村书屋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农村书屋”管理制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等完善.
一是制度不能严格执行。自农村书屋刚刚建立起,按上级统一要求都制定了《农村书屋出版物借阅制度》、《农村书屋管理员职责》、《农村书屋管理规定》、《诚信服务承诺书》、《图书目录公示牌》等制度,并实行制度上墙,这些制度在刚开始时起到很好的规范作用,但是后期运行过程中,渐渐出现制度落实不到位情况,主要表现在村民借出的图书不能及时归还、图书丢失、图书破损等问题,加上有书屋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导致有的书屋最终开一天门关一天门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农村书屋”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农村书屋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是否落实到位,最关键的是“农村书屋”管理人员。在调查中了解到,有的书屋管理人员不固定,临时指派的管理人员存在敷衍现象,导致很多实际操作程序不能严格执行。
三是后期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课题组在建新社会区“农村书屋”调研中,办公室主任夏文斌详细介细了该社区“农村书屋”目前存在严重后期资金不足困难,他说在农村书屋工程建设初期,各项软硬件建设资金都有文件规定,但到目前为止农村书屋图书管理员的工资待遇是一降再降,由最开始的每月1000元左右,到现在降到每年3000元,这是导致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的主要因素。再例如每年更新图书资料费用,电脑维修费用等等一系列现实问题都需要有待解决。
二、“三农”所需文化信息的需求研究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8亿是农民,其中有70%的农民户籍在农村。在全国1亿多文盲半文盲中,农民就占到了95%以上 。据统计,目前乡村农民受教育的年限只有4.4年,贫困地区只有2年,具有高中等文化水平的人数比例相当低,没有新文化,就没有新农民,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课题组在对黄州区部分农村书屋调查中总结发现,当代农民所需文化信息需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科技致富需求。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农民民由传统的种养殖转向科学的种养殖,因此,他们渴望学到先进的科学致富技术。农村书屋都是建在村委会、党员活动中心等村民去得多的地方,并且都是免费为农村开放,农村书屋配送的图书也都是与农民生产生活比较贴近的种植养殖、医疗保健、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图书资料,拉近了科学文化知识与农民的距离,使村民群众足不出村就可以学到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于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农民群众通过在农村书屋阅读学习,掌握科学先进的种植、养殖等技术,走上科学致富道路。
二是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生活,当人们的衣食温饱获得基本满足后,更追求幸福、自由、尊严等等。农村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和休闲娱乐方式,人们喜欢聚到一起海阔天空地议事聊天、拉家常,农村书屋为农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也能及时了解农民群众对信息求富、求乐、求美的需求。黄州很多“农村书屋”针对村民需求,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农村书屋管理员根据当地养殖户的需要,每年请相关专家开展技术和知识培训。此外,还举办各种读书活动,如“农村书屋伴我行”农民读书月活动,今年八月开展了“我的读书梦——最美读书人”征文和演讲比赛活动,每年开展“十佳农村书屋”、“十佳农村书屋管理员”、“十佳农民读书家庭”、“十佳读书少年”等评选表彰活动,千方百计让农民参与阅读,激发农民读书热情,有效地发挥了农村书屋的功能,受到了农民的喜爱和欢迎。
三、高职图书馆服务“农村书屋”的措施
一是借助“农村书屋”构建本地农村信息网络平台。不仅通过“书屋”传入农民需要的种养殖技术等信息,而且通过“书屋”发布本地农业产品和农村市场信息,促进本地“三农”快速融入信息化体系。根据本地农村种植和养植的物色,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联合“农村书屋”利用搜索引擎, 对网上农业领域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类、筛选、和有序化地重组,也可将本地农业信息建立成特色资源库发布,并形成信息资源指南系统。实现农业网络信息资源共享, 开发网络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关键在于要拥有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并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保证农业资源共享制度化、规范化。
二是建立“移动图书馆”。形成城乡网络信息资源一体化,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三农”服务的目标。歌德机的使用,极大地满足农民即时下载最新信息,提高农民阅读范围。课题组在对“农村书屋”调查过程中,大力宣扬了我们职院图书馆新进设备歌德机,详细介绍其功能和使用方法,引起了很多农村书屋管理人员兴趣。开学后,陆续有路口村尹林等书屋管理人员到我们图书馆利用歌德机下载资料。通过后期跟踪调查,他们对我们图书馆提供的这种对农村书屋的服务方式很满意。
三是建立适合农村所需的特色数据库,方便农民快速连接查询农业信息。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当前中央连续十几年一号文件重视三农为契机,根据当地农业特色建立相关农业电子资源。搜索和整理有关信息资料开展数据库和特色电子资源建设。如在我们黄冈,名县市种植、养植的特色各不相同:浠水县主要以养殖带动经济,就建立养殖家畜养殖及畜禽品种资源数据库,畜禽疾病防治资源数据库;红安县主要以种植花生、红薯、水稻为主,就建立农作物品种资源数据库,农作物保护数据库及农业政策法规数据库;蕲春县主要因李时珍而出名,就建立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特色数据库等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些导航数据库,方便读者快速准备利用农业电子资源。
四是定期为“农村书屋”管理人员开展培训。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图书馆只是服务于本校广大师生,很少为社会提供服务。这样造成了信息资源的浪费。网络、计算机的出现,致使各大学图书馆的服务已逐步向社会提供。课题组在这次调查中,现场对书屋管理人员如何利用我校网络资源如:农民培训网、知网、读秀等进行了网络信息查询培训。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纸质资源丰富,网络信息量大,技术人员、图书管理人员专业,每年可以联合区图书馆组织“农村书屋”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农村书屋”管理人员网上搜索信息技术,并向他们及时发布本馆新的农业图书资料,使馆葳资源得到最大利用。
四、高职图书馆服务“农村书屋”实践探索
(一)“移动图书馆”走进 “农村书屋”
目前,我们图书馆免费接待了路口村、浒子口村、陈策楼村等农村书屋管理人员及部分养殖、种植专业户来我校图书馆歌德机上下载30多本图书资料。他们再将下载的图书资料放到当地农村书屋电脑上,提供给村民使用。当课题组再次对他们聊起这个先进的阅读方式时,他们依然饶有兴趣地说:“等村民看完了下载的资料后,还会再去你们图书馆”。同时也了解到,村民尹水安是该村的养殖大户,栏内圈养3000多只鸡,每年春秋季节,鸡经常生病、产蛋量少等症状,通过在歌德机上下载的最新养殖技术、防鸡瘟等方法,并试着将圈放养结合起来养殖,结果今年他家的鸡不再象以前那样让他头痛,而且每只鸡售价提高20多元,每年增收几万元。
(二)定期为书屋管理人员开展培训
“农村书屋”是农民学习娱乐的重要场所,书屋管理人员可以说是村民的信息获取指导老师。因此,提升书屋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及获取信息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课题组成员利用调查走访期间,对黄州区部分农村书屋管理人员进行了近十次培训,培训主要内容:一是我院图书馆网站信息检索,如: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读秀知识库检索、维普数据库检索;二是学院网站社会服务栏中“农民培训网”相关知识查询;三是在歌德机上下载相关图书资料。
[1]戚筱池.农家书屋与农村文化建设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0(11).
[2]范辉.湖北省“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2(4).
[3]夏强.发挥农家书屋在构建全民阅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J].黑龙江史志,2013(12).
[4]王群.浅谈“农家书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J].科学咨询,2013(5).
[5]周伟.谈高校图书馆以“三农”为主体的特色服务[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7(2).
[6]潘小枫.服务农村,高校图书馆的一个情结[J].新世纪图书馆,2009(5).
[7]李 萍,农业院校图书馆服务“三农”的几点思考[J].江西图学刊,2006(4).
[8]http://wenwen.sogou.com/z/q324226355. htm人口信息网.
[9]蒋群蓉.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服务“农村书屋”探析[J].农技服务, 2015(3).
[10]湖北人民政府公报.湖北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农家书屋程的意见[Z]. 2007(10).
[责任编辑:何玲霞]
G259.27
A
1672-1047(2015)06-0096-05
10.3969/j.issn.1672-1047.2015.06.28
2015-10-17
蒋群蓉,女,湖北红安人,馆员。研究方向: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