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验的临床价值
2015-10-21符春苗郑才玲
符春苗 郑才玲
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验的临床价值
符春苗1郑才玲2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入我院行肝功能检查的15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另选择1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清晨空腹取静脉血送检,测定两组血清胆碱酯酶活性,血清胆固醇、白蛋白、总胆汁酸水平,对其结果做详细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胆固醇、白蛋白、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明显低于健康人,而总胆汁酸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且血清胆固醇、白蛋白、总胆汁酸水平,血清胆碱酯酶活性随肝脏受损程度增加而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肝功能检测可对肝组织受损程度进行评定,能了解患者肝硬化发展程度;及时适当调整治疗方案,达到预期效果,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肝炎;肝硬化;肝功能检验;临床价值
肝脏是人体重要代谢器官之一,具有去氧化、合成分泌性蛋白、储存肝糖、分泌胆汁等作用[1-2]。肝硬化可由各种病因引起,如: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营养障碍、循环障碍、代谢障碍等,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产生肝脏纤维组织呈弥漫性增生,形成再生结节以及假小叶[3],是脏器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目前在我国,肝硬化主要是由病毒性肝炎引起,如慢性乙型肝炎(俗称乙肝)、慢性丙型肝炎。肝功能检测在肝硬化治疗中具有重大意义,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肝功能进行准确评定,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判定治疗效果,从而调整治疗方案,达到预期治疗效果,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临床检测肝功能主要有肝活检病理学检查以及血液生化检查,但由于前者费用较高,具有创伤性、局限性,故一般选用血液生化进行肝功能检查[4-5]。本次我院选取15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取得较好结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入我院行肝功能检查的15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97例,女性53例,年龄19~78岁,平均(43.6±6.3)岁,46例由病毒型肝炎引起,34例由酒精中毒引起,31例由循环障碍引起,21例由代谢障碍引起,18例其他;按Child-Pugh分级,ChildA级46例,ChildB级59例,ChildC级45例。另选择1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男性86例,女性44例,年龄21~76岁,平均(45.3±5.3)岁。两组人员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病例选取标准
150例肝硬化患者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寄生虫病学分会与传染病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6]。健康体检者均无心、脑、肾等疾病。
三、检测方法
采集肝硬化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静脉血送检,检测血液中血清胆固醇、白蛋白、总胆汁酸的含量以及血清胆碱酶活性,分析并比较两组的结果。
1.仪器与药剂
检测仪器为DXC全自动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试剂分别为: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的胆碱酯酶试剂、质控物、标准物;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胆汁酸测定试剂盒、血清胆固醇测定试剂盒;浙江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白蛋白测定试剂盒。
2.检验方法
次日清晨空腹采集肝硬化患者与健康体检者3ml静脉血,及时送检。
四、检测指标
总胆汁酸(TBA)、白蛋白(ALB)、血清胆固醇(CHO)的含量,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
五、统计学处理
本次统计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按α=0.05的检验水准,并定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两组肝功能检测结果比较
肝硬化组平均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胆固醇(CHO)含量以及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均低于健康对照组,总胆汁酸高于健康对照组,见表1。
二、肝硬化组ChildA、B、C级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比较肝硬化ChildA、B、C级白蛋白、血清胆固醇含量和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均下降,下降程度随肝硬化程度增加而明显,总胆汁酸含量则反而更高,见表2。
讨论
肝硬化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病因之一,该病的病理特点主要为:肝细胞大范围的变性、坏死,结缔组织、纤维组织呈弥漫性增生,结构紊乱形成假小叶,大量间质炎症细胞侵润等[7]。临床上表现为多系统受累,早期由于肝脏具有较强的代偿功能,无明显症状;后期由于肝脏功能失代偿,出现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的症状群,并伴有多系统受累;晚期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性感染、肝性脑病、脾功能亢进、腹水,甚至癌变等并发症[8],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影响生活质量。肝硬化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肝功能程度以采取适当的治疗,判定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所以肝功能检测极为重要。由于血液生化检查具有简单、无创伤、费用低的特点,临床常使用该方法对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查。
表1 两组研究对象肝功能检测指标比较
表1 两组研究对象肝功能检测指标比较
注:*与肝硬化组相比,P<0.05。
组别n白蛋白(g/L)血清胆固醇(mmol/L)总胆汁酸(μmol/L)血清胆碱酯酶活性(U/L)肝硬化组15031.72±6.542.96±0.7450.14±33.362279±789健康对照组130 46.41±2.61* 4.42±1.51* 5.61±2.34* 8694±909* t值-24.0010.4815.1863.21 P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表2 肝硬化组ChildA、B、C级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比较
表2 肝硬化组ChildA、B、C级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比较
注:肝硬化组Child A、B、C级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比较,P<0.05。
级别n白蛋白(g/l)血清胆固醇(mmol/L)总胆汁酸(μmol/L)血清胆碱酯酶活性(U/L)Child A4639.74±2.113.61±1.7916.57±8.233196±1136 Child B Child C 59 45 32.41±2.01 23.75±3.36 3.16±1.23 2.15±0.77 42.11±30.12 98.89±69.91 1831±435 1337±321 F值-459.9014.5744.0985.63 P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本次研究中,我院选取15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另选取130例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士作为对照。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血清胆固醇、血清白蛋白含量,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明显低于健康人,且总胆汁酸含量增加;根据Child-Pugh分级标准将所有肝硬化患者分为Child A、Child B、Child C三级,发现肝硬化Child A、B、C级白蛋白、血清胆固醇含量和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均下降,且下降程度为Child C级>Child B级>Child A级,总胆汁酸含量增加,增加程度为Child C级>Child B级>Child A级,这与贾继东等[9]的研究报告是一致的。这表明肝硬化患者血清胆固醇、白蛋白的合成明显少于健康人,而且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增加合成相应减少。这是由于血清胆碱酯酶主要由拟胆碱酯酶以及乙酰胆碱酯酶组成,其中拟胆碱酯酶大部分由肝脏产生,因此当肝功能受损时,血清胆碱酯酶活性随之下降[10],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可作为评定肝功能受损程度和肝病治疗效果的标准,当其活性不断下降时则提示肝功能明显受损,活性升高则提示治疗有效。肝细胞能够合成白蛋白,当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严重受损时,血清白蛋白严重下降,易引发低白蛋白血症[11-12]。肝硬化可造成间质炎性细胞侵润,引发胆管胆汁酸淤积,同时影响白蛋白、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所以在肝硬化患者治疗中,通过检测患者血清胆固醇、白蛋白、总胆汁酸的含量,血清胆汁酶活性来评定肝功能损害程度具有重要意义[13]。
综上所述,血清胆汁酶活性,白蛋白、血清胆固醇、总胆汁酸含量的变化可直接反应出肝功能受损程度,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这些检测指标数值的变化能够帮助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治疗方法,评价治疗效果,适当调整治疗方案,达到预期治疗效果,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1谢银.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分析.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2):99.
2刘秀英.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肝功能检验结果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2):173-174.
3左璐,孙凤霞,王宪波,等.29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情况分析.中华肝脏病杂志,2014,22(7):504-508.
4徐晓明.血小板参数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功能评估的临床价值研究.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3):33-35.
5胡鑫才,张华,林彦,等.慢性肝病量表在乙型肝炎肝硬化中的应用评价.中华肝脏病杂志,2012,20(8):621-627.
6Zhang GS,Bao ZJ,Zou J,et al.Clinical research on liver reserve function by 13C-phenylalanine breath test in aged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s.BMC Geriatr,2010,10(1):23.
7Tarantino G.Could quantitative liver function tests gain wide acceptance among hepatologists?World J Gastroenterol,2011,15(28):3451-3461.
8叶一农,龙辉,白红莲,等.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和胆红素等与肝硬度值的相关性研究.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3,18(4):197-200.
9贾继东,白启轩.丙型肝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9,14(4):262-265.
10唐映梅,杨晋辉.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与治疗.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2,17(6):337-342.
11贺新春,刘建湘,蒋黎,等.慢性乙型肝炎重叠甲、戊型肝炎对肝功能及其预后的影响.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3,12(4):278-280,284.
12黄仲国.肝炎及肝硬化患者降钙素原水平与肝功能的关系探讨.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5):18-20,24.
13刘燕敏,闫惠平,韩莹,等.急性及慢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肝功能及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1):37-40.
2015-07-02)
(本文编辑:青海涛)
10.3969/j.issn.1672-2159.2015.04.021
570203海南省中医院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