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15-10-21王黎
王 黎
探讨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王 黎
目的 评价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8月所接收治疗的2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氯雷他定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咪唑斯汀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使用咪唑斯汀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使用的氯雷他定,本次研究没有死亡和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慢性荨麻疹使用咪唑斯汀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率较低,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慢性荨麻疹;咪唑斯汀;有效性;安全性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过敏性疾病,以风团为主要特征,现阶段其发病原因还未完全明确,不过患者自身的免疫机制可能与之后直接关系,由于自身机体免疫作用产生抗体,从而产生嗜碱性粒细胞,这个过程会释放组胺,从而是导致皮肤病变。该病具有病情迁延难愈、复发率高的特点,通常采用抗组胺类药物缓解症状,不过停药后易复发,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在我国临床研究治疗中,咪唑斯汀属于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由药理学研究可知,该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对组胺H1受体有高度亲和力,故抗组胺效果显著,且可起到阻止变态反应生成炎症介质的作用,故是一种新型的抗组胺药物。本研究以200例杨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咪唑斯汀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200例杨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与《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学分册》中杨诊断标准相符,年龄在12岁以上,病程6周以上,均以风团伴瘙痒等症状就诊。所有患者均不包含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的妇女、伴有严重脏器疾病患者、1个月内服用过皮质类固醇、唑类抗真菌药物及大环类酯抗生素者等,并排除物理性荨麻疹、人工荨麻疹、异位性皮炎等患者。200例患者中,男110例,女90例,年龄在12-72岁,平均年龄为35.2岁,两组患者的病程为2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1.3年。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观察组患者口服10mg的咪唑斯汀,每天口服一次,治疗时间为3个月。对照组患者口服10mg的氯雷他定,每天口服一次,治疗时间为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情况。
1.3 效果评价标准 患者症状及体征按照4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其中瘙痒难忍、刺痛,风团数量大于12个,且直径大于2.0cm计3分;瘙痒症状明显但可忍受,风团个数在7-12个,且直径在2.0cm以下,0.5cm以上者计2分;瘙痒症状较轻,不会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风团数量在6个以下,且直径小于0.5cm计1分;无瘙痒、无风团者计0分。总积分=风团大小评分+风团数量评分+瘙痒程度评分。根据治疗前后积分下降情况计算积分下降指数;[1]再根据积分下降指数判定治疗效果。治疗效果评价分为痊愈、显效、进步及无效等四个等级,其中积分下降指数大于等于90%视为痊愈;积分下降指数在60%-90%之间视为显效;积分指数在20%-60%视为有效;积分下降指数小于20%视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0.05视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使用咪唑斯汀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使用的氯雷他定,本次研究没有死亡和严重不良反应。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分析(n,%)
3 讨论
咪唑斯汀是一种作用效果强、作用时间长、特异性选择的组胺H1受体拮抗药,临床治疗常年性、季节性的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痒、荨麻疹以及其他过敏性疾病,咪唑斯汀具有可以选择性地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和组胺H1受体的药理作用,还具有抗炎作用[2]。
将咪唑斯汀利用口服吸收较快,1.5个小时就可以达到血药浓度的最高峰值,临床生物的利用度可以达到65%,药物消除的半衰期为13个小时,和血浆蛋白的结合率达到98%以上,并且,咪唑斯汀和组织中的组胺H1受体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是西替利嗪的10倍,是氯雷他定的21倍[3]。
本次研究,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没有差异,P>0.05。表明,咪唑斯汀和氯雷他定都可以明显的控制住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症状。但是咪唑斯汀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氯雷他定,咪唑斯汀对于治疗患者风团大小和数目、瘙痒都有显著改善,并且,起效快,多数患者使用咪唑斯汀治疗1天后,临床症状便开始缓解。
作者单位:473400河南省唐河县人民医院
咪唑斯汀因为没有中枢抗胆碱药理作用和镇静药理作用,所有患者会出现口干、嗜睡、消化不良、头痛、身体乏力、腹泻等不良反应,但是停药后,患者所有的不良症状都会消失。由此可见,咪唑斯汀具有较高的安全性[4]。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荨麻疹使用咪唑斯汀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率较低,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1]邓英键,张晓玲,张蕾,等.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3,42(1):49-50.
[2]张爱萍.咪唑斯汀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29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33):80-82.
[3]龙兴震,贾敏.咪唑斯汀和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药,2012,31(15):87-90.
[4]马利斌.芪风颗粒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2,33(4):454-455.
[5]付志勤,亢万斌.应用新一代抗组胺药物的体会和评价[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3,29(5):513-514.
R758.24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