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两种不同巩膜瓣应用的疗效观察
2015-10-21吴荣华
吴荣华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两种不同巩膜瓣应用的疗效观察
吴荣华
目的 对比观察两种巩膜瓣应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3.02-2013.10期间在我院诊疗的110(124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小梁切除术,根据术中所使用巩膜瓣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5例,63眼)和对照组(55例,61眼),观察组行采用5mm×6mm,深约1/3-1/2巩膜瓣;对照组采用3mm×3mm,深约1/2-2/3巩膜瓣,术后随访1年,统计两组患者平均眼压值、浅前房发生率、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并行统计学对比。结果 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则在控制眼压、浅前房发生率方面优势明显,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采用大而薄的巩膜瓣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小而厚的巩膜瓣能更好的控制眼压,减少浅前房发生率,临床工作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青光眼;急性闭角型;巩膜瓣;小梁切除
小梁切除术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经典术式,疗效虽确切,但术后低眼压、浅前房、滤过泡瘢痕化等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治疗效果[1]。不同形状的巩膜瓣切口的小梁切除术术后治疗效果有何差异,为对比观察不同尺寸巩膜瓣应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收集2013.02-2013.10期间在我院诊疗的110(124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 2013.02-2013.10期间在我院诊疗的110(124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制定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标准[2]。根据术中所使用巩膜瓣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5例,63眼)和对照组(55例,61眼),观察组患者55例,其中那个男28例,女27例,共患眼63例,左眼30例,右眼33例;年龄42-75岁,平均(53.9±4.9)岁;术前眼压36.5-44.9mmHg不等,平均(40.2±5.4)mmHg;对照组患者 55例,其中那个男26例,女29例,共患眼61例,左眼29例,右眼32例;年龄40-77岁,平均(55.0±6.1)岁;术前眼压 36.8-45.5mmHg不等,平均(40.8±5.6)mmHg;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眼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取以角巩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其下做一个以角巩膜缘为基底的板层巩膜瓣,大小为5mm×6mm,厚度约1/3-1/2[3],切除月1mm×2mm的小梁组织后,清除对应位虹膜根部,巩膜瓣对位缝合,缝合后根据通水压力调整缝线松紧度,结膜瓣对位缝合。
对照组:手术方式基本与观察组一致,不同是巩膜瓣大小为3mm×3mm,厚度为1/2-2/3,切除小梁组织约1mm×1.5mm。
1.3 观察指标[4]统计两组患者平均眼压值、浅前房发生例数、功能性滤过泡形成例数等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观察记录数据均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则在控制眼压、浅前房发生率方面优势明显,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作者单位:416200湖南凤凰县民族中医院五官科
表1 两组患者随访结果对比统(±s)
表1 两组患者随访结果对比统(±s)
注:#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患眼例数 平均眼压值(mmHg) 浅前房发生率 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观察组 63 16.9±4.7 11/63(17.5%) 54/63(85.7%)对照组 61 19.8±5.2# 4/61(6.6%)# 58/61(95.1%#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临床常见病、高发病,作为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5],其临床治疗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临床治疗上,在滤过性手术中,青光眼显微小梁切除术凭借其确切的疗效已成为现阶段治疗此病的主流术式[6]。术中巩膜瓣的大小决定了滤过面积的大小,小而厚的巩膜瓣滤过阻力大,术后能很好的控制房水的滤过[7],短期内能有效降低浅前房发生可能性,但过厚的巩膜瓣更易打破滤过平衡,滤过泡容易瘢痕化,不利于远期效果[8]。从本次统计的结果分析,观察组患者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则在控制眼压、浅前房发生率方面优势明显。
总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采用大而薄的巩膜瓣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小而厚的巩膜瓣能更好的控制眼压,减少浅前房发生率,临床工作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1]黄圣松,余敏斌,方敏.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下的小梁切除术[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4,22(11):885-888.
[2]骆荣江,邵应峰,彭玲妹.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治疗青光眼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04(1):51-53.
[3]周金子,王曙红,韦金儒.比较巩膜瓣不同缝合法对小梁切除术术后效果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3,13(2):277-279.
[4]栾兰,姚勇,谢田华.改良青光眼手术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3,31(6):748-750.
[5]何维铭.改良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3):550-551.
[6]姜红,傅宏,杨桂芳.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青光眼53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5):1165.
[7]袁祖旭,李素华,金贵玉.巩膜瓣个性化缝合与APACG术后效果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9):111-112.
[8]杨本诚.持续高眼压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04(12):134-135.
R775.2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