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糖代谢的影响及护理体会

2015-10-21招少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2期
关键词:餐后糖化空腹

招少玲

(朝阳医院家庭病床科,广东 佛山 528000)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糖代谢的影响及护理体会

招少玲

(朝阳医院家庭病床科,广东 佛山 528000)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糖代谢的影响及护理体会。方法 将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后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2 h血糖的指标水平的变化及抑郁评分。结果 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2h血糖的指标水平、抑郁评分均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减轻抑郁等消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心理干预;2型糖尿病;影响

糖尿病是一种患病率高,由体内代谢紊乱导致的慢性疾病,其中临床中2型糖尿病较常见,占糖尿病总数的80%以上[1]。患者因长期治疗及血糖控制效果较差,对治疗措施不了解,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且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2-3]。本文对90例糖尿病患者给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明显,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将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32~80岁,平均(54.2±4.6)岁,病程1~13年,平均(4.8±0.9)年;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其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31~81岁,平均(54.4±4.8)岁,病程1~14年,平均(4.8±1.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选用相同的药物给予治疗的同时给予不同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2.1健康教育护理:医护人员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病情发展、治疗和护理特点、并发症以及患者的心理变化等信息,解释2型糖尿病并非绝症,纠正对其的错误认识,防止影响其治疗信心。

1.2.2拉近与患者的心理距离护理:医护人员应做到认真聆听、鼓励、耐心对待患者,真正关心、同情、理解患者,对不同患者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具体分析,用积极、热情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对抑郁和焦虑情绪进行心理疏导。认真仔细地听取患者提出的意见,并改正不合适患者的护理,做到配合其提出的合理意见。

1.2.3对患者进行关心护理: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对其饮食、生活以及休息时间等情况进行健康指导,由于糖尿病患者饮食收到一定限制,根据患者的口味和爱好,与其家属共同制定不同的食谱,避免高糖食物,做到定时定量,并强调饮食的重要性,得到患者的积极配合。适当调整室内灯光亮度,保证患者有充足睡眠。教会患者及家属注射胰岛素方法,以方便患者出院后在家使用,医护人员按时查看患者餐后血糖和空腹,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主治医师。

1.2.4转移患者消极心理的护理:医护人员应认真倾听患者的焦虑和痛苦的不良情绪,及时给予患者分析和安慰,排解和疏导患者,开展活动转移患者注意力,如打牌、唱歌、下棋等,并告诉患者,只要按照医师的治疗方法,他们能像正常人一样。同时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

1.3观察指标: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抑郁和糖代谢情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状态评分。轻度抑郁:15~20分;中度抑郁:20~27分;重度抑郁:超过27分。同时密切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护理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2 h血糖的指标水平。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状态评分比较:对照组4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后,护理前后抑郁状态评分比较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治疗组护理后为(11.15±2.13),对照组为(23.11±2.21),两组比较,治疗组抑郁状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状态评分比较()

表1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状态评分比较()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45) 29.12±4.56 23.11±2.21治疗组(n=45) 29.81±4.61 11.15±2.13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2 h血糖的指标水平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2 h血糖护理后与护理前比较,都有所下降,治疗组护理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2 h血糖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3 小 结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且是一种终生性慢性疾病,导致患者临床治疗中易产生消极情绪,甚至产生自杀的思想[4-5],这些思想不仅加重患者的病情,而且还严重影响疾病的治疗[6]。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得到患者信任,患者能把消极的情绪宣泄出来,解除内心的疑惑,这样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糖代谢水平,还可以控制病患者的消极情绪的产生[7]。本研究中,治疗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后,抑郁状态评分显著降低,消极情绪得到显著控制,从而能积极战胜疾病,使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2 h血糖的指标水平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表2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护理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2 h血糖的指标水平比较()

表2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护理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2 h血糖的指标水平比较()

组别  空腹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餐后2 h血糖(mmol/L)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45) 9.5±1.5 8.8±1.2 8.3±1.3 8.2±1.1 14.5±2.4 10.9±1.7治疗组(n=45) 9.3±1.3 6.9±0.7 8.4±1.4 7.2±0.8 14.4±2.2 9.1±1.1

[1]马玉莲.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和心理障碍的调适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6):10-13.

[2]董颖越,吕岩,赵维纲,等.国外糖尿病专科护理的发展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2):2718-2720.

[3]卞美娟,张紫娟,蒋菊芳,等.自我管理教育对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5):4268-4270.

[4]杨海晨,孙永林.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10,4(9):282.

[5]孙丽娟.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特征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4):267-270.

[6]黄风云,向琼红.心理行为干预对糖尿病病人血糖值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4,19(11):51-52.

[7]张立文.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情绪和糖代谢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9(4):168-169.

R473.5

B

1671-8194(2015)012-0202-02

猜你喜欢

餐后糖化空腹
采血为何要空腹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自由散步乐成一派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自由散步 乐成一派
院外延伸干预模式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自护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浅谈餐后高血糖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自由散步 乐成一派
应用安琪酿酒曲糖化工艺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