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京津冀资源优势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2015-10-20王健解聪张悦玲

天津农业科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京津现代农业京津冀

王健+解聪+张悦玲

摘 要:根据京津冀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农业发展现状,运用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京津冀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得出河北省在农业产业、农业资源及交通地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京津在资金、人才、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为了发挥京津冀的资源优势,通过高校、企业开展人才、技术合作,建立京津冀农业发展共享平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规模化和市场化;运用现代科技提升农业的生态价值,加强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成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措施。

关键字:京津冀协同发展;现代农业;资源禀赋;生态产品

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10.008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combining with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using basic theory of regional economics to analyze the resource endowment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Beijing-Tianjin-Hebei. Through the analysis, Hebei has obvious advantages in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geography, traffic. Beijing and Tianjin have obvious advantages in capital, talent, technology. Therefore, in order to take advantages of the resources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we should develop cooperation of talents and technique through college and enterprise, establish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f sharing platform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and promote the scale and marketiza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Using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mprove the ecological value of agriculture,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become the key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Key word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modern agriculture; resource endowment; ecological products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2015年“两会”上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发展水平落后,当前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应充分发挥三地的资源禀赋,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运用现代科技和现代管理方法,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土地和劳动生产率,对农业进行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的发展,促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形成,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以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京津地区,解决京津冀生态问题,带动三地协同发展。

近年来,对京津冀现代农业发展的研究较多。孙芳等[1]通过对京津冀三地各产业及各农产品的优势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要充分发挥三地的优势,打破行政格局,构建协同发展机制。杨春河等 [2]从京津冀农业发展的历史入手,分析并提出解决制度、科技、基地等方面的问题,来促进京津冀的农业协同发展。钱秀菊等 [3]从比较优势理论入手,探讨了河北省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自身发展,快速融入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中。

1 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规模经营水平低,优质农产品供应不足

农业的基础地位对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京津冀农业发展的规模经营水平低。相比较,京津以都市型农业为主具有集约化经营的特点,但是农业所占比例较小,对京津冀地区的现代农业发展影响较低。河北省虽然具有较多的农业资源优势,但由于长期受小农经济的影响,土地流转程度低,发展规模经营较为困难,仍然以粗放型经营为主,阻碍了统一的标准化种植、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不利于规模经济的发展。标准化管理、规模化生产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还能保证农产品质量,京津的消费水平高,对农产品质量要求高,而河北省缺乏优质的农产品供应,难以满足京津的需求,使得河北省的农产品在京津市场占有率低,竞争难度加大[4]。

1.2 资金、人才、技术发展不平衡

京津冀的发展水平存在差距,京津的行政优势使得各行业的资金投入较大,并吸引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促进了科技的发展。而河北省却恰恰相反,由于人口众多,农业投入资金不足,从而缺乏高素质人才,阻碍高端的农业技术发展,使得农业耕地的利用率低,农产品生产效率低。京津冀的资源要素发展不平衡,不仅导致河北省发展落后,还阻碍了京津冀协同发展。

1.3 京津冀生态环境问题严峻

河北省环绕京津,是京津地区的自然生态屏障。但是当前农民为追求自身的利益,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破坏了水、土地及整个生态环境,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水资源匮乏,污染严重。同时工业发展带来的污染排放严重,甚至对一些山区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破坏,使自然资源缺失,发生自然灾害[5]。尤其近年来出现的雾霾,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京津冀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

2 京津冀的资源禀赋及比较优势

2.1 农业产业比较优势分析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与京津相比较,在农业产业上具有优势。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计算公式为:

假定条件:

(1)各地区的产出结构相同,说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2)当各地区的产出结构存在差异时,地区间存在分工与贸易。

即:

LQij>1,i地区j行业的供给能力可满足本地需求,同时可以供给其他地区;

LQij<1,i地区j行业的供给能力不能满足本地需求,需要其他地区供给;

LQij=1,i地区j行业的供给能力正好满足本地需求,没有剩余[6]。

根据以上公式及假定,计算京津冀三地各自的区位商:

某地第一产业在京津冀地区的区位商=

若各地的区位商计算结果大于1,说明北京、天津、河北的第一产业在京津冀地区有优势;若小于1,说明没有优势。

通过统计数据计算,如表1所示,北京、天津的第一产业区位商均低于0.5,说明京津的第一产业在京津地区没有优势,不能满足当地的需求。河北省第一产业在京津冀地区的区位商为1.99,说明在京津冀地区具有优势,不仅可以满足本省的需求,还可以供给京津地区。

同时,河北省的农产品生产也具有优势。河北省是全国粮棉油、蔬菜和果品的集中产区之一,粮食、蔬菜、园林水果、肉类、禽蛋等产量都较大,在全国占据着重要位置。据统计,2013年河北省的蔬菜产量为7 902.1万t,在全国排第2位,京津的蔬菜主要来源于河北省。2013年粮食产量3 365万t,全国排第7位;园林水果排第4位,肉类第5位,禽蛋产量第3位,京津的产量都较低。因此,河北省的农产品在服务京津的同时,对全国的农业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2.2 农业资源优势比较

2.2.1 土地资源 土地作为生产要素,是所有经济活动必须依赖的资源。在农业发展中,主要涉及的是农地,据统计,2013年北京的农用地面积为109.60万hm2,天津69.27万hm2,河北省1 308.25万hm2,通过与前几年的数据比较,虽然变化小,但可以看出北京和天津的农用地面积在逐年减少,河北省的农用地面积在增加。另外,河北省的有效灌溉面积为434.9万hm2,在全国排第5位。

这反映出京津地区不以发展农业为主,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在耕地资源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利用河北省的耕地资源,可提高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促进京津冀协同,从在全国所占位次可看出,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2.2.2 劳动力资源 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的总人口为2 114.8万人,天津1 472.21万人,河北省7 332.61万人。2013年北京的乡村人口数为292.6万人,天津264.85万人,河北省3 804.16万人。河北省的总人口明显多于京津地区,且农村人口占到了一半以上。有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河北省15~64岁的人口比例为73%,劳动力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河北省劳动力资源有优势,农业人口占比较大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但是与京津相比较,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偏低,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

2.3 地理环境优势

河北省北距北京283 km,东与天津市毗连并紧傍渤海。地貌复杂多样,有坝上高原、燕山和太行山山地、河北平原三大地貌,西北部多为山区、丘陵和高原,中部和东南部为广阔的平原。坝上高原占全省总面积的8.5%,山地面积占48.1%,平原区占43.4%。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种养不同的农产品,河北省复杂多样的地貌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地势优势[1]。例如,坝上高原是重要林区,也是河北省皮毛、肉食、禽蛋等畜产品的主产区,燕山是木材、畜产品和果品的主产区。

河北省境内的公路、铁路网络发达,可以架通全国各地的交通运输渠道,京津的农产品需求较大,自给率低,河北省距离京津较近,其优势的农产品运到京津成本低,可以较好地满足京津的市场需求,为京津地区提供更好的服务[1]。河北省的交通优势不仅促进了河北省的经济发展,而且通过京津的市场需求,推动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

2.4 资金投入优势比较

京津冀经济、政治地位存在差距,因此各地区资金投入不同。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长期以来的农业投入却不足[7],而京津虽然不以发展农业为主,但由于特殊的地位使资金投入水平较高。2013年北京农、林、牧、渔业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75.47亿元,天津226.12亿元,河北省901.32亿元,从投资总额来看,河北省的投资高于京津地区。但三地的农业资源总量差距较大,平均来看,北京每公顷农用地投资16 010元,天津32 600元,河北省6 800元,平均值能更好地反映发展水平,因此京津在农业资金投入方面更具有优势。

2.5 人才优势比较

人力资本是投资于人力资源而形成的以复杂劳动为载体的可变资本。河北省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人才相对较少,而京津地区整体发展水平高,具有人才优势。河北的人才主要流向京津,据统计,2005—2010年,河北省向北京输送的劳动力平均每年100万人左右,天津60万人左右,且呈逐年增加的态势[8]。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从高校数量来看,河北省有118所高校,多于北京的89所、天津的55所,虽然总量多,但河北省的人口远大于京津地区,因此平均水平偏低,而且名校稀少,使得高校学生水平不同(图1)。

河北省的高等学校平均在校生数明显低于京津地区,说明河北省的高等教育水平人口较少,因此从数量来看京津地区的人才具有优势。高质量的人才需要相应的资金投入,从教育经费来看,河北省的各级教育经费并不低于京津地区,但河北省人口多,使得平均水平较低(图2),京津冀三地普通高等学校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差距较大,从增长趋势来看北京最快。

据调查,北京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口占39.3%、天津22%、河北7.1%。而文盲人口的比例为北京1.4%、天津1.8%、河北2.6%。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京津与河北省相比,具有更好的人才优势,较多的人才带动产业增长,高质量的人才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可以转变农业的生产方式,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2.6 技术优势比较

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的平均水平是63.55%,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浙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北京83.12%、天津78.63%。而河北省等地的综合科技水平指数只有41.7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不足50%。从全国各省市的排名来看,京津在前三位,河北省排25位。由此来看,京津冀的科技进步水平差距较大。

从京津冀三地的技术市场成交额来看,2013年北京的成交额为2 851.7万元,天津276.16万元,河北31.56万元。从专利授予权来看,北京2013年的专利授予权数是河北省的3倍之多。技术进步对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通过以上比较发现,河北省的技术水平较低,而京津作为首都和直辖市能吸引高科技人才,聚集大量的高新技术,带动了发展。河北省要发展现代农业,应借助京津的技术优势与河北的农业资源优势,发展高科技的现代农业。

3 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河北省的农业产业具有优势,而且土地、劳动力资源丰富,在地势与交通方面存在有利条件;而京津的农业所占比例小,但在资金、人才、技术方面存在优势,整体消费水平高,对河北的农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需求。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应打破行政限制,制定协同发展的统一政策,发挥北京作为首都的政治优势及作为直辖市天津的经济优势,发挥辐射作用。要充分发挥各地的资源优势,使各要素在京津冀自由流动,优势互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从而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农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带动河北省发展并服务京津[7]。

3.1 发挥河北省农业资源优势,发展规模经济

现代农业是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应通过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专业化程度,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收益[9]。当前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河北省的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有6家。由于河北省在农业资源方面存在优势,应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建立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发展规模化经营,提高京津冀农业发展的集约化程度。通过规模化经营管理,保证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为京津提供优质农产品。同时在规模经营的过程中,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为应对在京津市场中的竞争,河北省要克服利益纷争,与京津做好农业分工协作,建立农产品大市场,推动农产品流通、加工及产业和劳动力的转移,鼓励农业产业合作,建立产销平台,实现与京津的企业合作,发展农超对接等[8],带动河北省发展,形成京津冀农业的协同发展,使河北省能有力地面对农产品市场竞争,更好地发挥服务京津的地理优势[2,10]。

3.2 发挥京津资金、人才、技术优势

京津在资金、人才、技术方面具有优势,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就要充分发挥京津的资源优势。首先,加大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更好地发挥河北省农业资源优势,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其次,加强与京津高校的合作交流,建立共享平台进行学术、科研沟通,带动河北省高校发展。包括园区、合作社等应多加强与京津的高校合作,进行新品种研发、指导、培训。

运用高科技发展现代农业,鼓励京津冀农业企业对接,将农产品加工向深加工转移。加强河北省的农业园区、合作社等与京津的技术合作,充分利用京津在农业科技方面的优势,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做好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产品产量,改善品质[2]。运用信息化管理,为河北省提供产后的社会化服务,发挥现代农业的市场化特征[11]。

3.3 发挥农业多功能性,加强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的功能被不断地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是除了提供社会所需的农业主副产品外的经济、社会、政治、生态、文化功能。其中农业的生态价值包括气候调节、水源涵养、环境净化、生物多样性价值等。河北省现代农业的发展空间巨大,要通过发挥现代农业的生态价值,为京津提供生态产品以转化或处理污染,保护农业资源,提高河北省农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12]。

人为影响是生态破坏的重要因素,应制订合理、科学的农业发展布局,避免农民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政府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保障生态产品的供给,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改善耕作技术,通过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13]。

参考文献:

[1] 孙芳,刘明河,刘立波.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区域比较优势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1):63-70.

[2] 杨春河,刘爱秋,白兰,等.京津冀农业协调发展的历史沿革[J].天津农业科学,2014,20(8):72-74.

[3] 钱秀菊,孟宪策.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的比较优势分析——以河北省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2(2):116-117,137.

[4] 李建芳,张艳新,侯丽娟.基于SWOT模型的河北省特色品牌农产品对接京津市场问题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4,20(12):40-42.

[5] 张克俊,张泽梅.农业大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25-32.

[6] 孙久文.区域经济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64-67.

[7] 杜云飞,连建新,张爱国,等.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视阈下的农业产业协同创新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4):9-13,38.

[8] 天津经济课题组,曲宁,徐樟丹,等.京津冀协同发展现在进行时[J].天津经济,2014(5):27-34.

[9] 李涛,孙研.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及建设思路[J].科技视界,2015(6):27-28.

[10] 王军,石嫣,董谦.试论京津冀农业区域协作[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7,9(3):45-49.

[11] 金益多,刘家顺,武志勇.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6):65-67,70.

[12] 王国岩.关于加快发展河北现代农业的建议[J].经济论坛,2014(11):29-31.

[13] 尹成杰.农业多功能性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J].中国农村经济,2007(7):4-9.

猜你喜欢

京津现代农业京津冀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京津城际ATP光电隔离盒的国产化研究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对改善民生的作用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