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作业批语 笔下留“情”
2015-10-20徐萍
徐萍
【摘 要】 一条恰当的英语作业批语,不但能够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能够发挥学生与教师联络情感的作用。本文把中学英语作业批语进行了分类,分成表扬式、启发式、鼓励式作业批语三种。提出了提高英语作业批语的三种方法,具体是批语要因人而异,热情活泼,有针对性的表扬;批评时要有艺术性,不伤害情感;关心学习差的学生,批语注重连贯性。
【关键词】 英语作业 批语 分类 探讨 方法
在英语课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布置作业的方式检查学生掌握课堂知识的情况,而之后则采用批改作业的方式与学生进行知识上与情感上的交流。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批语,不仅能够体现教师对学生作业完成的意见,而且还能够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一条恰当的作业批语,不但能够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能够发挥学生与教师联络情感的作用。笔者根据自身多年英语的教学实践,对英语作业批语进行探讨,提出如何提高英语作业批语的方法。
1. 中学英语作业批语的分类
1.1表扬式作业批语
表扬式作业批语是指教师给学生一句充满表扬的鼓励的话语。这种批语可以增强学生对自己的肯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目的。例如,对于完成作业字迹工整,认真的学生,教师可以给出这样的批语:“Well done!”或者“Great!”
1.2启发式作业批语
启发式作业批语是指教师在作业中对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再思考。这种批语能够给学生再次思考的机会,能够达到启发和引导的作用,促进其更深入地掌握必要的知识,提高对英语的兴趣,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1.3鼓励式作业批语
鼓励式作业批语是指教师给学生一些鼓励的话语,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打起精神,给予信任与支持。这种批语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能够鼓励学生。教师也可以用一些名人名言来鼓励学生。例如:“I believe you can improve it.”(我相信你能做得更好)或者“All things are difficult before they are easy.(凡事必先难后易)再或者“Dont let one failure discourage you, try again.”(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就气馁,再试一试看)等等。
2. 提高英语作业批语的方法
英语作业批语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纽带,那么,要想让教师与学生能够通过这根情感纽带进行较好的沟通交流,便需要教师写出好的作业批语,让作业批语能够散发出自身的魅力,积极促进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如何写出较好的作业批语,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在此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2.1批语要因人而异,热情活泼,有针对性的表扬
教师写作业批语时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写出的批语呆板教条且千篇一律。首先,教师写批语时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写出批语。其次,教师写出的作业批语要带有自己的情感,要生动,要热情活泼,不要刻板教条。第三,表扬学生时,批语不要写得笼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优点,写出有针对性的表扬式批语。例如,对于平时学习成绩较好,作业认真,卷面整洁且答题正确的学生,我通常用“Good!”或者“Excellent!”等词表达对他们的赞赏!对于中等的学生,我则通常尽量给予鼓励,根据他们的具体优点,用表达情感的感叹句向他们表达肯定赞赏,并提出一些希望与期待,通常效果都比较好。
2.2批评时要有艺术性,不伤害情感
当遇到写得较差的作业,需要对其中的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时,批语应当写得委婉一些,最好能够带有一定的艺术性,以免对学生的情感造成伤害,同时,批语中再带有一些启发性,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通常,我会选用一些英语中的委婉语或者带有虚拟语气的句式,表达对学生的批评与指导。例如,像“How I wish...!”等句式。在表达时,我会与学生当时所学的词汇、句型相结合。如此一来,既表达了对学生的批评指导之意,又向学生再次展示了词汇、句型的运用,让学生对这些句式强化了印象,也不易让学生感受到情感的伤害。
2.3关心学习差的学生,批语注重连贯性
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与关注,对于那些学习较差的学生,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对学习较差的学生也应该加以关心与关注,在写批语时也应该体现出教师对他们的关心与关注。在批改作业时,教师要注意每次批语后的反馈,当学生有了进步时,要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批语要注重连贯性。
3. 结语
作业批语是连接教师与学生心灵的一座桥梁。当教师注重提高作业批语的艺术性时,当教师提高作业批语的水平时,教师与学生便能充分地沟通交流,相互信任。教学效果自然也得以提高。相信通过努力,每位教师都能以批语为桥梁,提高教学质量。
[1] 周海亮. 作业批语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实施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 2010(13).
[2] 蔡玉霞. 英语作业批语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作用[J]. 咸宁学院学报, 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