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良骏和新疆

2015-10-20樊前锋

回族文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张治中穆斯林和平

樊前锋

介绍我们的阿訇马良骏,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在乌鲁木齐各大书店的民文图书中,若是稍加留意便能找到马良骏的名字和照片。实际上,在当代新疆,不仅回族,还有很多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各族穆斯林同胞,对他的名字也不陌生。即便是在内地,人们对他的了解也不算少。譬如说,兰州虎隆先生对他的著述有过深入研究;我是生活在银川的汉族穆斯林,我浅薄地为他写了一册传记。若是搁在他晚年的时候,对他表示理解和尊重的各族各界人士就更见深刻了。张治中将军恭敬他 “治中忝在后生,素所敬仰”;于右任誉扬他 “我与天山共白头,白头相映也风流”;习仲勋在新疆公干时专程到清真寺看望他,很想给他家培养出一个大学生。

马良骏阿訇于1867年出生在甘肃张家川,半个多世纪活动在新疆。1957年7月13日,九十岁归真在乌鲁木齐陕西大寺,次日《新疆日报》头版重要位置发布了他去世的消息,称:“(马良骏阿訇)一生以念经和讲经为职业,在回族人民和新疆伊斯兰教徒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即便到了流光溢彩的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仍然常常想起他。追其缘由,是他为新疆多民族、多宗教和睦相处做出了贡献。因而,对于新疆乃至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而言,马良骏具有恒久的现实意义。

追求和而不恨的生活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新疆,争端不休,动荡难安,边地各族文化迥异,教派思想繁杂。人们不仅各行其是,久之隔阂丛生,更有甚者,外部势力和分裂主义分子相互勾结,常常打出泛伊斯兰主义、泛土耳其主义的旗号,煽动分裂,破坏国家的完整和统一。目睹此景,马良骏阿訇有椎心泣血之痛,他非但没有躲避这个现实的状态,更以宗教家的气度主动地肩负起了自己的责任。

马良骏阿訇在新疆的一切活动紧贴民间,在讲经传教活动中,他的要务之一是消除穆斯林与非穆斯林之间的隔阂。他向信教群众正确解释“卡菲尔”(昧真悖逆之人),强调“卡菲尔”这个词不能用在不信伊斯兰教的汉族同胞的身上。他说,穆罕默德圣人没有到过我们中国,我们这里的人民没有看到过穆圣传教布道,也不曾听到劝谏之语,因而,我国很多人就不知道穆罕默德圣人所传的伊斯兰教,也不明白伊斯兰教的宗旨,于是他们并不信奉伊斯兰教;不信伊斯兰教或信其他宗教的人们,“不是昧真之人,亦不是悖逆之人,故不能称汉族为卡菲尔”。他又强调,伊斯兰教之所以在中国绵绵延延,昌兴永远,可见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的关系在历史上是非常友好的,所以,穆斯林更没有仇恨非穆斯林的道理。

马良骏阿訇呼吁生活在新疆的各族同胞要相互尊重各自所认同的圣人。马良骏阿訇能够认识和理解到孔子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他说,孔子和他的弟子心正意诚,修造了和平治世的教道理义,很长时间内维系社会礼仪尽善尽美、至中至正。在我们中国如果没有儒教,仁义道德就不会健全,礼治就不会齐备。不仅如此,他还认为,不能把孔子简单地评价为教育家,或者说是宗教家,如果仅以宗教家来评价孔子,是不公正的。他心目中的孔子不仅是教育家,还是宗教家、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外交家。他在同时郑重声明,若仅以宗教家来认识穆圣,那也是坐井观天,用瓢来测量汪洋大海。

马良骏阿訇说:“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各教所不同者形式,而非精神。”他认为世界各个宗教的宗旨和精神是十分相近的,各种宗教的信仰对象,实际上都是指造物主而言的;各种宗教的精神,都是要人向善、和平。他说战争并非宗教精神,又进一步指出:“凡敬造物主者,应体真主好生之心。推己及物,必不以互相战争为然也!如是天下太平,世界战争熄灭矣!”

马良骏阿訇倡导各个宗教、各种文明间的对话,反对极端思想和势力在族群之间制造误会和事端。在此认识的基础之上,他又指出当时新疆社会的一个现实问题——现在,宗教家各执偏见,各行其是,互不相容,就难免会产生误会、隔阂与矛盾。这样一来,人们不仅难以和睦相处,时间长了还往往会恒滋疑窦、互不信任,致使仇恨甚至残杀。这不但是新疆的隐忧,更是人类之痛。

他提出了这个问题,他又回答了这个问题——“若能解去偏见、俗习,宗教统一,隔阂去消……疑贰悉化,咸底大同,则感情相孚,而志趋无忒,于是必增进全国人民之亲爱力,助长全国人民之团结力”。事实上,他把自己的这种思想投入到了实践,他常与教外人士交流对话,以期增进和谐友善的民族关系。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上传出 “回回教为武力侵略教,非和平教,穆罕默德以武力立教,非道德立教”的诬蔑言论,马良骏阿訇听完义愤填膺,他即纠正批驳:“此仅仅诬言,毁坏穆圣之德行,而秽污回教之声誉者也!若辈何不查鲁木土耳其国,兴起于西元十五世纪间,借以武力侵略巴尔干半岛诸国,乃帝国主义,非宗教主义也。譬如,耶稣教徒中,如意大利、德意志诸帝国主义国家,以武力侵略世界上各爱好和平(各国),岂耶稣圣人有此教法哉!”

马良骏阿訇读过济南汉族学者江希张先生的《息战论》,书中崇尚世界五大宗教的教理教义,呼吁人类互敬互爱,和睦共处,形成世界大同,和平无争。阿訇赞同书中着重强调的宗教精神统一对熄灭战争的重要性。进而,他写作了《考证回教历史》一书,该著仍是注重宗教精神的统一,由衷希望各个宗教、各个国家的人们心胸获得祥和宁静,使战争熄灭,世界安宁。《考证回教历史》出版于1947年,该书以中国文化和阿拉伯文化为分析比照,借用儒家观点来解释伊斯兰教教义,论述了伊斯兰教的发展史,更为人类的和平与友善而鼓呼,明确提出和而不恨的主张。张治中将军捧读《考证回教历史》,大赞阿訇有卓见有善言,竟忍不住叫好说:“得此提示,益获我心。”

践行伊斯兰博爱思想

依据《古兰经》中的天理思想,马良骏阿訇认为,不同民族的人都是同胞兄弟,应该情同手足,互相关照,和睦相处。他对学生们讲,对于隔教之人,也应博爱为怀,人人平等,无所谓人种之分。在他看来,博爱是伊斯兰教的宝贝,穆斯林要积极发扬它,要使人们沾沐其惠。他在伊宁办理汉文学校时,回汉各族学生兼收,课程安排上还给学生们加授了维吾尔语,其目的在于便捷沟通各族,实现对话交流。他的这个举动,引起了伊宁当地维吾尔族各界人士的好感。又譬如,他为善不倦,施舍不分民族,贯穿平生,不仅赢得了新疆各族穆斯林人士的褒扬,还获得了汉族同胞在内的很多非穆斯林人士的敬重。

马良骏阿訇有爱人之心,毕生待人不分贫富,更无民族之畛域。1918年冬天的某一日中午,时在迪化东坊寺担任教长的马良骏,正在招待一位外地来看望他的老阿訇。众人开席后,一个年轻的乞丐走了进来,破衣烂衫,蓬头垢面,驼背身屈,但却彬彬有礼地对马良骏说:“筛海,占乃提(济贫者报之以天堂)。”马良骏见状,叫人提来汤瓶,请他洗手洗脸后入席一起就餐。乞丐也不拘束,口念赞圣词后,大吃大喝,风卷残云。同桌的外县老阿訇极不舒服,欲言又止,很不自在。来者吃饱后,即捧手念赞圣词,之后告辞而出。这时,外县老阿訇说:“马阿訇,你今天把这人请在席上,很不雅观。”马良骏则说:“阿訇不要生气,你我他同是一样。我们不能以貌取人,他们中间也出贤良的阿林。”外县老阿訇听完后,略有所思,连连赞许。

马良骏阿訇常引述前人的话来自警:“能慈骨肉者,谓之独善;能慈同教者,谓之兼善;能慈他教者,谓之公善;能慈鸟兽昆虫草木者,谓之普善。”事实上,他把各族群众当成了一家人。无论在哪个清真寺担任教长,他总是坚持每个主麻日都要散“乜帖”、散馕,少则百十人,多则几百人,几十年不曾改变。锡伯族乞丐父子俩人到伊宁陕西大寺来乞讨,马良骏阿訇也不避开,意味深长地说:“安拉让你们来到这里,我一定要管你们的事情,先到我家吃饭……”

迪化街头有个少年乞丐,他名字叫“苏菲”,他衣衫褴褛,瘦骨嶙峋。马良骏大阿訇晚年时,和少年苏菲相识。马良骏阿訇就对苏菲说:“清真寺就是你的家,冷了来拿个衣服,饿了来吃口热饭,外面待不下去了你就回来……”以后,马良骏阿訇和这个少年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1956年元旦的晚上,乌鲁木齐下着大雪,马良骏阿訇收留了一位抱着婴儿的河南籍汉族妇女。汉族妇女是来寻找丈夫的,结果到了乌鲁木齐一个星期也没有找到,身上的盘缠也用光了,只好流落街头。马良骏阿訇安排女眷陪同着汉族母子,自己晚上住在了水房里。

让人难以想象的是,马良骏阿訇在清真寺里陆续收养了不少孤儿,赡养了很多失独的老人。这其中,有穆斯林,也有非穆斯林。有些生活无靠的老妇听闻马良骏阿訇是大善人,于是就携子前来投奔,马良骏阿訇就供养了他们,老的奉养到无常,小的抚育到成人,甚至还照顾着给年轻人成了婚。马良骏阿訇一生恤老怜贫,抚养孤儿,送粮送钱,已成定例。亦如他对人所说:“饥寒中,济人衣食;贫穷中,周人财帛;患难中,扶人言语;疾病中,予人方药;奔忙中,不忘礼拜;忧愁中,记想真主,则天堂以待之。”

在马良骏阿訇晚年的时候,有过十多年辉煌岁月,在宗教方面是受人拥戴的大阿林,在政治方面也有较高的地位。但他却没有私人住宅,更没有存款,子孙继承到的是生活的艰难困苦。他一生的舍散,获得了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等新疆各族各界人士深厚的兄弟情谊。作为宗教家,他的收获在于新疆传教数十年,新疆各地寺坊掌教者,多是他的门徒。1948年时,有人在报端评价说:“(马良骏阿訇)虽已是八十岁的老者……伊斯俩目教门的重担他肩挑着,他一手造就了成千的弟子——阿衡,分布全疆。”也可以说,他把伊斯兰所重视的道德教育,连同中正温和的情绪传到了南北天山。

汉族朋友卢郁文先生深知马良骏阿訇的学问与为人,从他身上“颇悟古今圣人设教皆以仁爱为本,行善为归”。民国末年,已从迪化回到南京生活的卢先生,把马良骏阿訇的照片拿给自己的儿子看,并教导儿子说:“孟子说天下有三样最贵重的东西,一样是爵位,一样是年龄,一样是德行;新疆的这位马良骏大阿訇‘齿德并尊,固能久矣。”

争取和平以示教门真谛

马良骏阿訇在新疆半个多世纪的讲经传教生涯中,无日不在宣扬伊斯兰是和平的宗教。他强调穆斯林要讲求和平观,这是伊斯兰教中的重要观念——在意人与造物主间的和平、人与同类间的和平、宗教与社会间的和平。又说,真主反对杀生,喜爱和平,这就是真主主宰人类的宗旨。他从不妄断是非,从不诋毁他教,他翻译典籍,诠释教义,注重团结不同宗教、不同民族的各界人士,积极改善不同群体的彼此互识和理解。

不仅如此,尤其是在重大的社会动荡的关头,他总能以自身的影响力和宗教家的责任与智慧,竭力去争取、去维持和平、安定的社会局面。1945年,新疆的战火从三区燃至玛纳斯河沿岸,省城迪化产生了激烈的社会动荡,各族百姓惶惶不可终日,强人趁机四起。在如此混乱局面下,“迪化及附近各县回族民众安之若素”,中央政府在以后获知这与马良骏关系最大。

1946年7月1日,新疆省联合政府成立。主政新疆的张治中将军高唱民主治疆,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始终维护祖国统一,并且明确提出,中央政府在过去对新疆人民照顾不到,以后要彻底改变历代政府对新疆的错误政策。张治中的理念与姿态,使马良骏看到了伊斯兰和平精神在新疆实践的种种可能。马良骏阿訇公开号召各族穆斯林,要支持张治中将军在新疆的工作,还说:“吾人喜圣赞圣之宗旨,归总于喜主赞主,不为背弃真主,如人民拥护国府之特派人员(指张治中),即所以拥护国民政府也。”

马良骏阿訇反对分裂、反对战争、反对械斗、反对仇杀。他针对边疆的分裂主义者说:“国内的非穆斯林是占大多数的,但圣人立教济世,只分良莠,而不分同教异教。(非穆斯林)若以良善为民,顺公守法,尽其国民应尽之义务,不受欺凌,则其生命财产,依法保障,与同教者(穆斯林)享受同等权利。如同教中,有不法行为者,国法不留情,教法也不姑容也。”新疆省联合政府时期,迪化和周边的汉族有被殴打、侮辱、暗杀的事端发生。马良骏坚决地出面表示反对,他说:“穆圣教法,岂有杀他教之人,能进天堂之理乎?”

在马良骏阿訇的帮助下,张治中将军理解到伊斯兰教的和平真谛。因为如此,张治中笔下得以留下了对伊斯兰教的认识:“尝考伊斯兰一语,意谓和平,乃与战争仇恨相对待之词……和平之基建于平, 战争之端启于恨 。而恨之来自,莫大于狭隘之种族观念。《圣训》云:‘愤恨使他们愚昧了。又云:‘提倡宗族主义或为宗族主义而战争者,不是我的信徒……”

在决定新疆命运的大是大非面前,马良骏阿訇以苍生为念,毫不犹豫地执行了伊斯兰所主张和平的实践。1949年9月上旬,毛泽东与张治中在北京谈论新疆问题,毛泽东提出由张治中出面联络,使新疆走和平解放的道路。这项任务,通过电波,最终落在了新疆主和派陶峙岳、包尔汉,以及阿訇马良骏的身上。当时,新疆主战派皆以骑五军军长马呈祥为向背。因为宗教的缘故,马呈祥又向来敬重马良骏大阿訇,于是陶、包二人委托马良骏阿訇前去游说马呈祥。

马良骏阿訇对马呈祥军长说:“我们的教门是和平顺从为主旨,真主能知人的动机,善察人的心灵,安拉对于色瓦卜(善行)上行善的人,是会赐好的回赏的。为正义、生存、人类和教门而牺牲,是舍希德。如果不避免战端,致使无辜者遭殃受难、破坏地方、教门有所摧残,辜那海(罪行)严重得很。从历史上我们穆斯林的经历看,历次战争中我们穆斯林灾难深重,教门更不用说了。我看这回不像是过去,不会咋的。顺从口唤,顺应潮流,和平谈判才是明智的上策!”经过马良骏阿訇的两番劝说,马呈祥最终罢兵出走,主战派纷纷顺应潮流,由此各族百姓迎来了新疆的和平解放。

1949年10月21日,毛泽东、朱德致电马良骏并转新疆二十万回族同胞称:“……希望你们协助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政府,团结各族人民,遵照共同纲领,实行真正的人民民主,为建设新疆而努力。”以后,《毛泽东选集》收录了这通给马良骏阿訇的电文,这里实际上收录的是一段关于新疆和平的公共记忆,这里收录的又是一段关于伊斯兰教和平主张的生动实践。

猜你喜欢

张治中穆斯林和平
印尼·雅加达
英国穆斯林更重国家认同
和平将军张治中 心系中共的国府重臣
穆斯林在欧洲与居民互认度迥异
博弈·和平
让思维的花朵更绚烂
期盼和平
张治中“婢”而不“卑”
张治中,守候一生的包办婚姻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