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将军张治中 心系中共的国府重臣
2017-11-03苏奇
苏奇
在重庆歌乐山,矗立着一栋名为“林园”的官邸,它的主人是曾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这栋如今看来寂寞无声的老宅院,当年却是整个中国关注的重心——国共重庆谈判时,毛泽东和蒋介石曾在此上演龙争虎斗。不过,鲜为人知的是,此官邸背后还有一段隐没的故事,主角便是被称为“和平将军”的张治中。
黄埔干将,结识一生中的两位贵人
张治中的童年记忆是一片灰色的,1890年出生在安徽一个小农家庭里的他,6岁入私塾受教,却因家庭贫困不堪重负,不得不放弃学业,四处漂泊。那时,能找到一个吃饱饭的地方便是张治中最大的梦想。
扬州警察局成了他的生活寄托,看上去较为稳定的警察工作,让张治中免去了饥寒困扰。不过,时局不稳依然让张治中忧心忡忡,而对社会时局的这份关注,也为他之后的一生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辛亥革命爆发后,张治中毅然决然地在扬州参加了反清起义,踏上了他的革命之路。从保定军校到黄埔军校,张治中凭借着自己的才干,一步步成长为了军中干将,而也是在黄埔军校,张治中结识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人:一人是张治中效忠半生,亦君亦友的校长国民党人——蒋介石,另一人,便是政治部主任,改变张治中后半生命运的共产党人——周恩来,张治中一生的命运从此与二人牢牢地结合在了一起。
北伐战争后,籍着蒋介石的发迹,张治中在国民党内地位扶摇直上,屡屡被委以重任。他也没有辜负老友的信任,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政权的稳定和蒋介石个人绝对地位的树立,都立下汗马功劳。若说谋士将星的光芒在南京的上空闪耀着绚丽光芒的话,张治中可能就是十年黄金时期最为夺目的那颗新星。
深受器重,接任国民党要职
张治中与蒋介石的关系用“亦师亦友”四个字来形容最为贴切。一方面,他和蒋介石结成了牢固的友谊,另一方面,他又无条件对蒋介石忠诚。正因此,蒋介石对张治中的器重让身边的众人眼红。
就任湖南军政当局首脑后,张治中的政治前途本来是一片光明,却因为长沙的一场大火变得暗淡无比。为了平复老百姓对政府工作不力的指责,张治中还没在位置上坐稳,就被革职等待处理。
1939年2月,心力憔悴的张治中黯然回到重庆,心灰意冷的他闭门谢客,在一片国人的白眼中等待后续处理。此时,一向自居威严,对属下极为严苛的蒋介石得知后,主动召集各方大员为张治中接风洗尘,加油打气,并请坐张治中到宴会的中心位置,殷勤备至,这让张治中大为感动。宴后,张治中表示自己希望能够休息一下,不敢再给委员长添麻烦。蒋介石关怀道:“好,休息一两个星期,还是要工作的。”过了一段时间,蒋介石再次约见张治中,开门见山地提出:“现在侍从室缺人,你愿否担任?”众所周知,侍从室乃是战时中国的政治和军事中枢,重大事务均由侍从室转达、办理,非精明强干、深得蒋介石信任之人不可为之。蒋介石既然把如此要职交付给张治中,也自然让张治中感受到了蒋介石的器重。
蒋介石对张治中的信任还不仅仅是给予重要职位,还有他对张治中的态度,起码张治中是国民党中为数不多敢在蒋介石面前直言的人。
某次,蒋介石主持会议,正遇上日机轰炸重庆,张治中亲自护送蒋介石夫妇进入防空洞。沉闷的爆炸声中,蒋介石谈到了时局,不由感慨万千。这时,蒋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多提建议。众人深谙蒋介石苛刻的性格,不敢多谈,怕惹来无妄之灾。张治中看见这种情形,担心蒋介石尴尬,便借此机会直抒胸臆,大胆直言:“现在有一种不好的现象,大家不敢讲话,显得衰老消沉,不是一个革命党内应有的气氛。”蒋介石听了连连点头,反问在场众人:“为什么大家不讲话?”张治中立即接话过去:“不讲话是因为不敢讲,也不愿讲,如果您鼓励大家讲出自己心里的话,大家是会讲的。”这番对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了一下,要知道,国民党内几乎没人敢当面这样给蒋介石说话,而张治中不但直接谏言,还得到了蒋介石的认同。从此,张治中在国民党中的地位更加稳固。
心怀老友,扛下骂名建别墅
蒋介石对张治中的无比信任和器重,也让张治中随时随地关心着蒋介石的安危。
1939年初,日机开始对重庆进行试探性地轰炸。虽然空军和防空司令部每次开会的时候都信誓旦旦地高呼口号,要保卫重庆领空,但战时中国防空的斤两,张治中是心知肚明的。苦笑之余,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摆在张治中面前,那就是万一曾家岩的委员长官邸被炸掉,怎么办?难道让蒋介石无家可归?
当时虽然日机的大面积空袭还没有开始,但亲眼目睹日机空袭上海、南京后惨状的张治中明白,这种危险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很快就会来临。思前想后,张治中决定在重庆市区之外再修一栋别墅楼备用才是上策。主意打定,说做就做。他一面准备人员和建筑材料,一面对外宣称,打算在重庆西郊修一幢委员长的“陪邸”,作蒋介石度假之用。哪料消息刚出,就舆论汹汹。大都认为不妥,有人甚至觉得这完全是劳民伤财,更有甚者直接骂他国难当头还铺张浪费去拍领袖马屁,不是什么好人。一时间,张治中被骂得焦头烂额,不知该如何是好。恰好此时,蒋介石也觉得不妥,便叫人传话给张治中,说其实新房子不修也没关系。不过,即便是骂声不绝于耳,但张治中心中还是想着蒋介石的安危,他坚持认为不能讓自己的老友兼国民党“领袖”冒着被轰炸至流落街头的窘迫境地。于是,张治中独自扛下了骂名,强行把别墅盖了起来,他甚至放出话来:“此房与其他人无关,是我自己修来自己住。”
1939年11月,张治中主持修建的官邸在重庆歌乐山落成。可是,面对着铺天盖地的责难声,蒋介石不敢轻易住进去,新楼就一直空闲了下来。直到时任国民政府主席、元老林森应邀前来参观,对此僻静幽深之地赞不绝口,蒋介石正好顺水推舟,以“敬老尊贤”之名把它送给了林森,这才了结此事。
尽管张治中对于蒋介石的回报并未成为现实,甚至成为了他人之物,但这个事情也让蒋介石几分感动,心中自然对这位小兄弟更加器重。
平易近人,深受百姓尊敬endprint
深得蒋介石之心,换作他人,估计在国民党内一定是飞扬跋扈,可张治中完全不是,这也使得他成为了国民党内少数平易近人的高级将领。
张治中出生贫寒,幼时饱受欺压,受尽苦难。所以,即便是身居国民党内要职,他也不贪财,不徇私,甚至对普通民众也十分和善。
1940年,为了躲避日机的狂轰滥炸,时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的张治中率部从渝中区两路口迁移到沙坪坝区土主镇三圣宫村。一天,张治中突发急病,生死一线。山高水远,送张治中去市区看病恐怕是来不及了,但在这穷乡僻壤又何来医生解这燃眉之急?
正当众人无所适从的时候,一位老中医特地从附近的土主场赶来,据旁人说,此人为当地神医,姓黎名民怀。听说张治中将军生病,立刻自告奋勇前来救治。回春妙手辅以精心调理之下,张治中很快痊愈。张治中痊愈后,要当面重金酬谢时,却遭到了黎民懷拒绝。黎民怀感慨道,张治中将军为抗战辛劳而病,自己非常感动。作为一名医师,虽年迈老朽不能上阵杀敌,但亦有为国奉献之责。今天有机会为抗日将领治病也是得偿所愿,寸金分文不可取。但难挡张治中盛情,黎民怀说:“诊金是万万不能收的,不过张将军一定要表达谢意,鄙人就烦请将军亲笔题写匾额,留下墨宝作为纪念吧”。此等风雅之举,张治中欣然同意,挥毫写就匾额“黎民怀医师”。
现如今,这块匾额还收藏在张治中纪念馆中,匾额背后的这段故事,也成为了张治中和普通百姓深厚情谊的最佳见证。
为避内战,用心良苦的和平将军
前文也提到,张治中一生中结识的最重要的两个人,除了蒋介石,另一位便是周恩来。
对于周恩来,张治中同样视为人生知己,据说周恩来当年与邓颖超结婚,还是张治中自掏腰包邀约军校好友,为这对夫妇新婚摆酒庆贺。
尽管身处在与共产党对立的国民党阵营,但因为周恩来,张治中很早就为自己立下了原则:拒绝与红军作战,拒绝与自己的朋友们为敌。
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张治中可谓是上下奔走,呕心沥血,最让世人熟知的故事,便是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时,他主动提出将自己所住的“桂园”让给毛泽东作为平日公开会客之地。
当毛泽东在万众期盼中应约来到重庆后,负责中共方面接待的张治中,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很是费了一番脑筋。当时的情况非常复杂,国民党高层虽然表现出友好、和善的态度,但是国民党内部还是有不少极端分子蠢蠢欲动,试图袭击中共代表团,破坏和谈。为了保险起见,张治中和周恩来商议,让毛泽东每晚装作回到周公馆(与八路军办事处同在一处)后再秘密回到桂园休息以掩人耳目、以策万全。商议停当后,自己就搬去了城郊。谈判期间,张治中还贴心地安排自己家里的佣人和中共方面的警卫一起为毛泽东服务。伴随着张治中的奔走和呼喊,国共双方最终在桂园签订了《双十协定》,让中国人民在多年战乱后第一次看到了和平的曙光,其“和平将军”之名开始流传。《双十协定》签订后,毛泽东与蒋介石二人在桂园的大门口留下了最为经典的一张合影。
遗憾的是,《双十协定》的签订仍然没有避免内战爆发,中国人民再次陷入兄弟阋墙的惨祸之中。1949年,三大战役结束,国军主力被消灭殆尽,蒋介石临下野前,指派一直被国民党内讥讽的“和平将军”张治中到北京,与中共谈判,希望他能利用与中共领导人的情谊争取更多有利停战条件。然而,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又怎么可能从谈判桌上获得呢?最终,和谈失败,百万雄师渡江在即。这次,张治中对国民党的腐败和蒋介石的顽固感到彻底的绝望,决心不再回到南京与国民政府共存亡,这位忠诚了蒋介石大半生的将军,彻底与蒋介石决裂,两人之间长达20多年来的友谊化为了泡影。
如今,在安静的中山四路上,桂园被完整保存着,发生在这里的所有往事以及聚集在桂园主人张治中身上所有纷扰,都随风而逝,化作那一个个斑驳的树影,统统投进了旧时光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