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疗效分析
2015-10-20方昉
方 昉
阿司匹林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疗效分析
方昉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TI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予阿司匹林+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基本痊愈率为76.92%,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分别为50%及88.46%,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基本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TIA能快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风险。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阿司匹林 复方丹参滴丸 纤维蛋白原
近年来我国老年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每年发病率达0.2%,已成为仅次于肿瘤的第二位死亡病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表现之一,未经治疗TIA患者5年内有35%~75%可发展为脑卒中[1]。因此,对TIA患者给予早期及时的治疗,可降低脑梗死发生率以及改善患者日后生活质量。作者在临床采用阿司匹林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TIA 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明确两药合用的治疗优势,与单用拜阿司匹林治疗的TIA患者疗效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本院内科收治的52例TIA患者,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44~70岁,平均(57.9±6.4)岁。结合临床表现并经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证实,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中制定的关于TIA的相关诊断标准[2],其中TIA发作频率≤3次/d者36例、≥4次/d者16例。持续时间≥1h者3例、<1h者49例。排除标准:(1)近期有手术及活动性出血疾病史的患者。(2)近期有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史的患者。(3)合并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以及心源性栓塞和肝、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TIA频率、持续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100mg,口服,1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复方丹参滴丸(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0粒/次,3次/d口服,疗程均为4周。
1.3观察指标 (1)疗效评价:恶化:患者进展为脑梗死。无效:患者病情>2周仍未得到控制。有效:患者病情在2周内得到控制。基本痊愈:患者病情在3d内控制。有效率=(基本痊愈+有效)/总例数×100%。(2)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基本痊愈20例、有效5例、无效1例,无恶化病例,基本痊愈率为76.92%,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基本痊愈13例、有效7例、无效2例,恶化1例,基本痊愈率为50%,有效率为88.46%;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基本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治疗前后APTT(s)PT(s)PLT(×109)FIB(g/L)观察组治疗前32.83±4.1311.29±2.13178.85±41.223.66±1.22治疗后34.74±5.2412.52±3.39175.34±39.432.56±0.64*▲对照组治疗前32.16±3.2911.38±2.25179.21±39.953.56±1.13治疗后34.17±4.3912.62±2.87175.67±40.342.99±0.48*
3 讨论
TIA是因局灶性脑缺血使患者出现突发短暂、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表现,颈动脉硬化、内膜增厚、斑块形成引起血管狭窄、斑块脱落,导致脑组织局部因血液供应中断而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改变[3],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共同发病机制。本病一般持续10~15min、但<24h,症状出现时间短且患者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所以不能引起多数患者足够重视,但是TIA的出现却常预示患者向脑卒中发展,首次TIA后3个月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高达10%~20%[4],及时治疗TIA对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TIA进展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第一步即为血小板的聚集,阿司匹林因其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而抑制血小板内AA转化为TXA2,从而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的作用。但是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仅具有阻断TXA2 合成的单一机制,其次部分患者存在阿司匹林抵抗[5],导致其预防脑卒中时失败。
TIA中医学上属于“中风先兆”范畴,近年来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复方丹参滴丸是采用现代药学技术研制而成的一种纯中药滴丸制剂,主要成分包括丹参、三七、冰片,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行气止痛[6]。药物以分子或液体微粒形式存在于基质中,具有生物利用度高、起效迅速的特点。现代药理研究[7,8]证明复方丹参滴丸能够有效提高体内cAMP含量,抑制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局部微循环;同时能够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减少丙二醛含量,从而清除高凝、高聚及高粘性因子、改善血液流变性状态;此外,还具有降低血脂多方面的作用。另有临床研究[9]显示,复方丹参滴丸使阿司匹林抵抗患者增加阿司匹林的敏感性,使临床预后得到改善。本资料对观察组TIA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与单用阿司匹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两组患者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基本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两药联合治疗可快速有效的控制TIA患者的临床症状,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FIB是一种具有促进血栓形成作用的凝血因子,与高血粘度及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Shenhar-Tsarfaty等[10]研究证实,持续升高的FIB是TIA患者早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本资料中两组患者治疗后FIB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者联合应用可明显降低患者FIB水平。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TIA,能够快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有利于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风险,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1 叶惠雅,陈建光,余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展至脑梗死危险因素研究.中国现代医生,2014,52(9):8~10.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 罗淞元,李小霞,王喜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76~77.
4 洪晓军,王爱明,周旸,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生早期脑卒中的回顾性研究.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3,21(3):321~325.
5 张滕,郭利平.阿司匹林抵抗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2):1503~1504.
6 何兰香.复方丹参滴丸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8):1030~1032.
7 邬浩杰.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5):694~695.
8 严金柱,孙艺萍,廖莎莎,等.复方丹参滴丸对高血脂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河北医药,2013,35(17):2602~2604.
9 郭慧云.复方丹参滴丸改善高血压病高危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研究.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74~76.
10 Shenhar-Tsarfaty S, Ben Assayag E, Bova I, et al.Persistent hyperfibrinogenemia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Thromb Haemost, 2008,99(1):169~173.
310053 浙江中医药大学在职研究生
324002 浙江省衢州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