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汀类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预防心房颤动的疗效探讨

2015-10-20刘兆发

关键词:左房射血房颤

刘兆发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富裕县中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200)

他汀类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预防心房颤动的疗效探讨

刘兆发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富裕县中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200)

目的 研究他汀类药物在预防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房颤动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心房颤动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房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左房内径与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在预防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房颤动过程中,具有良好疗效,值得推广。

他汀类药物;慢性心绞痛;心房颤动;疗效

心房颤动又称房颤,是临床常见心律失常。随着社会发展,不良生活作息与工作压力使我国冠心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基数的提高导致冠心病成为房颤发生最主要原因之一[1]。据相关研究证明,他汀类药物具有冠心病一级与二级预防作用,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具有广泛应用基础。他汀类药物所拥有的非调脂作用不仅能够改善心脏病患者预后恢复速度,还能降低人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而帮助人体抵抗慢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本次研究探讨他汀类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预防心房颤动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无家族性遗传精神病史。排除心脏瓣膜病与严重贫血以及高血压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所有患者均无心房颤动史,经临床检查确诊。其中男75例,女45例;年龄41~82岁,平均年龄(54.5±6.5)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4.0±3.0)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随访频率为1次/月,每半年进行1次24 h心电图复查;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胶囊(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054),10 mg/d;每3个月做一次肝功能检查,患者如果产生心悸等症状,需立刻前往医院就诊,并做心电图检查。随访持续时间为2年。

1.3观察指标

随访结束前,为所有患者检查CRP与心脏超声,观察并记录房颤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房颤5例,对照组房颤17例,观察组房颤发生率为8.3%,低于对照组的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左房内径与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CRP、左房内径、射血分数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CRP、左房内径、射血分数比较(±s)

组别 n CRP(mg/L) 左房内径(mm)射血分数(%)观察组 60 1.21±0.09 36.91±1.39 52.9±7.0对照组 60 1.55±0.22 36.88±1.41 52.8±6.8 t - 11.079 0.117 0.079 P -  <0.05  >0.05  >0.05

3 讨 论

房颤发病原因共有20多种,其中以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较为常见,作为临床常见病症,房颤因其并发脑血栓而成为医学界广泛关注的重点病症。据相关研究可知,人体心房结构与房颤发生有关,而影响心房结构因素除了血流动力、代谢改变之外,还有炎症干扰。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2-3],CRP作为炎症标志物,是本次研究的重要指标之一。观察组患者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充分表明CRP是导致房颤病症出现的危险性独立因素之一,因此在治疗房颤症状过程中,运用抗炎药物能有效降低房颤发生几率。他汀类药物已被医学界证实具有抗炎作用,近几年来有关他汀药物降低人体血浆中CRP水平的报道屡见不鲜,充分表明他汀药物能通过降低人体CRP水平达到预防房颤效果。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房产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他汀类药物对心脏手术后房颤、冠心病房颤具有一定作用,他汀类药物预防房颤机制可概括为以下几种:①减少细胞内胆固醇合成,抑制GMG-CoA还原酶活性与ATP的产生,达到降低房颤发生率效果;②加固斑块纤维帽,改善心肌缺血,促进血管新生;③降低CRP水平;④直接性抗房颤作用。

综上所述,他汀类药物在预防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房颤动过程中,具有良好疗效,值得推广。

[1] 李丹丹,陶 涛.他汀类药物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对其药效及药动学特性的影响[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2,43(6):497-502.

[2] 郑 平,孔祥启,粟连辉,等.他汀类药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后及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0): 63-65.

[3] 余锁霖.胺碘酮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2014,21(22):130-131.

本文编辑:孙春宇

R541.75;R972.2

B

ISSN.2095-6681.2015.22.039.02

猜你喜欢

左房射血房颤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评价心血管疾病中左房功能的研究进展*
陈朝金教授运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经验
四维自动左房定量技术评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房功能的价值
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左心房形态变化及其与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
更 正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ST2与心脏重构的相关性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高血压病患者房间隔厚度及其与左房功能的关系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房颤别不当回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