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语文作业观念探究
2015-10-20郭玥玫
郭玥玫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0111-02
语文作业的布置是完整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手段,更是促使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关注课堂教学,不注重课后的作业训练。长此以往,就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得学生的语文整体水平得不到提高。我从当前语文作业中的问题出发,对如何运用正确的作业设计方法提高语文教学作出了简要论述。
一、当前语文作业的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作业题型简单,但是耗费时间与精力较多,而且现行教学参考资料与参考答案应有尽有,有的时候作业的完成只是简单的文字性劳动。如,单纯地将某篇文章抄写一遍,或者将课文注释抄写在作业本上等等,学生得不到任何经思考后征服题目的成就感。
(二)作业的形式性大于实用性,教师布置任务的随意性较大,这样使得教学的针对性较弱,今天做一整张试卷,明天写一篇作文,又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反馈。因此只有数量的规定,谈不上任何质量的要求。因此,学生也流于形式,只需简单完成作业应付即可,毫无思维深度训练可言。
(三)作业本身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缺乏趣味性。作业的着眼点在于应付考试,考试考什么老师就训练什么,大量的字音成语病句等专项训练让学生疲于应付。有的时候进行现代文阅读训练,硬生生地将一篇文质精美的散文“分崩离析”,从一个个答题技巧谈起,毫无任何阅读的美感,更难以体现出语文本身具有的人文性,因此也难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语文作业对于提升成绩的作用力较小,学生付出的精力与收到的成效不成正比。学生不愿耗费时间来主动应对语文教学的反馈。很多学生对待语文作业的态度和习惯很差:如果老师布置的是口头作业,很多学生不会主动完成;如果需要动手查找资料的作业,没有检查的要求,学生也不会主动完成。
二、对策
(一)注重作业的分层性
语文新课改提倡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人的个体差异,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学习方式。长期以来,语文作业基本上都让全体学生按老师的统一要求完成,这不是以人为本的做法,它忽视了学生作为个体的存在。学生之间兴趣爱好不同,水平层次有别,性格能力各异,语文的作业设计要考虑到各个层面的学生。如果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吃不了”,机械的模式很容易挫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教育的失败。而采用作业分层的策略,设计有弹性、有差异的作业,不仅能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获得心理的满足,而且能张扬学生的个性。
(二)注重语文作业的长久性
这里的长久性不是说一次性完成的时间长,而是分阶段性完成的时间之长。语文作业和其他作业相比有其特殊性,慢工出细活,重在积累。我从高一开始就明确规定:每周必须有一篇摘抄,并加以500字的评论。我将定期筛选出好的作业打印,并做全班性表扬。长此以往,学生将积累丰富的知识素材,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这种潜移默化的作业无形中为学生增加了文化积淀,阅读与写作的能力也会在作业的需求中逐步得到提高。
另外,长久性强调的是“坚持”,时间一长,习惯成自然,学生就会发现这期间的乐趣,并不知不觉地感受到这是一种主动需要完成的作业。作业的完成变成一种“需要”,这种内在化需求将强调个体的主动性。传统意义上的作业是完成过程,是一种被动行为。而现在,作业将是学生发展知识、能力、智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最理想的生成过程,是消除困惑、解决问题或生成问题,继而构建自己的知能结构的过程。倘若语文作业在时间上具备这种长久性,其反馈效应势必同个体的生命成长相结合,学生的语文作业从某种意义上说存在于学生所有重要的生活时空之中,它同时记录了生活时空中的重要内容。因而是伴随着个体成长而成长的。从这个角度说,这类作业的布置一开始就带有了生命意识:一方面提升了课程意义,另一方面展示了人生意义。
(三)讲究作业的合作性
维果斯基认为促进发展的教学是以合作为基本形式的,学生在与比自己水平稍高的成员的交往中将潜在的发展转化为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更大的发展可能。而传统的语文作业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接收性,它重认知轻体验,重结果轻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意识,使作业成为灌输“标准答案”的渠道和部分学生的表演。讲究作业的合作性,就是让学生在小组或小团队中完成作业,互相帮助,相互沟通,他们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依据一定的目标任务设计,选择适合自己的团队,开展既独立又协作互助的活动,通过有指导的合作和参与,使作业内化为他们的感情和智力。设计合作性的作业,既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又培养和锻炼学生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有效地避免传统作业的单一性的缺点。
(四)注重语文作业的生活性
顾黄初先生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指出:“要谋求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求得突破性的进展。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就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这番话,正为我们指明了设计语文生活化作业的方向,我们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就要有意识地扩展学生的生活化的活动时空,进行语文生活化的作业设计,使师生自然摆脱语文作业形式主义和机械繁琐的状态。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语文学习同生活的融合就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学会生活,使孩子在生活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在语文学习中认识生活,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生活提供给语文学习无穷的资源,如每天耳闻目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小事,都可以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渠道。学生的生活虽说局限于两点一线,但总体来说还是丰富多彩的。现在的双休日,可以组织同学们去做一些社会调查,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活动,坚持写“生活周记”。每逢节假日。可以随机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学生有兴趣去完成,而且效果都还不会差。
总之,在中专语文教学中,课后的作业训练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必备条件之一。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因人而异、尽可能地让语文作业成为学生汲取知识、增长才干、丰富生活的向导,最大限度地拓展孩子的学习空间,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达到语文素养提升的良好效果。
(责任编辑 刘 馨)